英超防守型的中前卫-英超防守型的中前卫有哪些
比较一下斯内德和范德法特
一,个人能力。
1.位置:斯内德可以踢得位置比范德法特更多,范德法特太偏向技术,所以没有办法踢边路,只能踢中场中路,前腰和影子前锋。而斯内德基本上中场所有位置都能踢。边前卫,中前卫,前后腰。斯内德虽然速度也不快,突破能力也不强,但是仍然可以胜任边路。他在边路的接应能力非常强,长传和传中技术一流,并且体能出色,身体强壮,能够适应边路攻守。在边路很像施奈德,西多夫,贝克汉姆或者施魏因斯泰格,具有难以置信的平衡性。同时,斯内德也可以踢中路,他拥有出色的奔跑能力,完全能胜任后腰的角色。事实上范德法特和斯内德都算得上是多面手了,范德法特在实况中是可以踢后腰的,但相比而言,似乎斯内德在位置的全面性上稍稍占上风。同时,斯内德是很罕见的左右脚选手,即左右脚技术非常均衡,这也大大增加了他场上位置的机会。
2.左右脚技术:斯内德左右脚同样出色,是非常非常罕见的左右脚全能型选手(杜文辉也是),而范德法特只能用左脚。在这方面斯内德占优。
3.进攻技术:在进攻方面,两个人差异并不明显。二人都擅长远射,尤其是斯内德,范德法特的也不错。任意球上,二人更是不相上下,斯内德的全面性更好,但范德法特在禁区前右路左脚开任意球的话也非常非常厉害,范德法特的任意球很像范佩西,左脚,旋转,速度,力量。斯内德的则比较像贝克汉姆和卡洛斯的结合体,他会选择用弧线球射门还是直线球,但是要论就那么一脚的话,范德法特能发出斯内德没办法做到的更快,更旋转的球。总体上说还是斯内德的任意球更好一点点吧。接应性上,斯内德更强一点。攻击球门方面,两个人差不多,但风格不同。斯内德在远端队球门的攻击能力非常强,而范德法特有一向特殊的能力,即在球门的任何角度都能攻击球门,他的射门突然性和对球门的感觉非常非常好,无论是在汉堡还是阿贾克斯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传球和意识上,斯内德的传球技术,稳定性都更出色,而范德法特的传球创造力,跑位能力,更出色。总结以下的话,就是斯内德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攻击队员,对场上的位置站的很稳,而范德法特是一个很特殊的队员,攻击时需要很大空间,他的跑位更飘忽,需要全队其他队员一起为他创造机会,以他为攻击核心。斯内德既能够担任进攻核心,也能够做配角起串联作用,但是范德法特只能出现在中前场中路,有很大空间时进攻。
4。防守技术。斯内德无疑防守更出色一点。他的抢断和身体更强,事实上范德法特也是个比较能跑的队员,有时候大家会对他有误解,荷兰队比赛时如果范德法特踢中场,他一场也能跑不少路程参与防守。
5.其他技术。我个人感觉两个人风格并不太一样,我直觉认为斯内德可以踢英超但范德法特踢不了。范德法特踢球时需要的空间更大,他需要空间,而斯内德就可以踢出节奏更快的足球。也就是说,范德法特只能踢西甲或者德甲或者意甲什么的,踢不了英超,他没办法在狭小的空间和超高速的节奏中发挥自己的天赋。而斯内德给我感觉既可以踢出快节奏的足球,也可以在空间中指挥比赛。
6.身体。斯内德的身体无益更出色,更强壮,耐力也是一流。不过斯内德比较爱受伤。
7.综合:两个人风格完全不一样,像上面楼说的,如果球队需要一名串联型的,突击手类型的角色进攻手,斯内德是非常好的选择。同时他也能胜任前腰或进攻核心的踢法。但是范德法特只能够踢全队的进攻核心这个位置,也就是说,如果一支球队需要进攻核心,并且愿意全权按照进攻核心打造球队的话,那么范德法特的天赋将是很好的选择。
二。个人。
其实我很同情范德法特,他的妻子有癌症,这对他是多么大的一个打击。但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总的来说,范德法特的足球将会比较悲剧。因为他必须要成为球队的进攻核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天赋与威力,但是能够以他为进攻核心的球队肯定不会是超级豪门。像有卡卡,巴萨有哈维梅西和伊涅斯塔,拜仁是里贝里,曼联是鲁尼,切尔西是德罗巴,阿森纳是法布雷加斯和阿尔沙文,米兰是小罗,这些全部是超级巨星,范德法特注定只适合阿贾克斯或者汉堡这类中上水平的球队,才能发挥他的水平。同时,在足球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像他这种球员很难承担起一只超级豪门的攻击核心任务,不论是卡卡,鲁尼,梅西还是罗纳尔迪尼奥,都是既拥有天赋,也拥有无以伦比的身体和节奏的队员。而范德法特的身体条件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安排。至于成就,二人不相上下吧。或许范德法特的还更高一些,汉堡和阿贾克斯的队长。
请教一下,温格时期阿森纳的战术打法是怎么变化的?
阿尔塞纳——温格,他是阿森纳历史上最出色的教练之一,或许我们该把之一给去掉,他充满着争议,让阿森纳球迷又爱又恨。笔者从2002年看球开始就一直是阿森纳的球迷,期间的多年无冠的确让人挣扎。起初,我是因为亨利而爱上了阿森纳,当亨利转投巴萨的时候,我曾经以为自己也会跟着去看巴萨,但是,事实证明,当爱上阿森纳的时候或许是因为亨利,而这种对于的感情深处,或许更多的还是对于温格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美丽足球的喜爱。阿森纳就像是“刀尖上的舞者”,虽然很美丽,但是却走的无比艰难。作为一个成功的主帅,温格一直在寻求变化与不断进步,以便可以赶上时代的潮流,但是对于美丽足球的追逐,让阿森纳逐渐少了格拉汉姆时代的强硬,温格的履历也证明了,只靠美丽你赢不了冠军,足球有他铁血与的一面。
博格坎普,成为温格给阿森纳种下的技术
每一颗参天大树都是由一粒慢慢长成的,温格到来之前的阿森纳与现在是大相径庭。“粗鲁”“野蛮”“肮脏”这些是对于阿森纳最好的注脚,所谓的“后防五老”看起来不像是褒奖,而是对于踢法落伍与暴力的诠释,长期的远离欧洲赛场,让英格兰足球与欧洲大陆足球无法接轨,当全世界都在研究如何让足球在地面上运转的更为顺利的时候,英格兰人却还在推行者那一套标准的442与边路传中,并且乐此不疲,而来自北伦敦的阿森纳,更是其中的代表,甚至比利物浦更加明显。
温格是阿森纳历史上的第一位非英国教练,这样一个外来者要取得更衣室的信任并不容易,当然,温格并非当时媒体眼中的一文不值的教练。他拿过法甲冠军,并且还发现了非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乔治—维阿。第一个世界足球先生就是被温格带到法国的,但是,这一切在英格兰人眼中并不算什么。
阿森纳更衣室乌烟瘴气,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是更衣室的主旋律,而亚当斯则是更衣室的头儿。这个偏向于日耳曼文化的氏族有着德国人一样的高傲,我们也不知道温格究竟是如何搞定更衣室的,这份工作估计换成任何一个主教练都无法这么快这么好的完成。
搞定更衣室之后,温格开始了自己对于球队的改造,他不喜欢格拉汉姆的阿森纳,他崇尚技术,相信数据,他来自法国,甚至到过亚洲,技术足球是他喜欢的,而当时阿森纳阵中有一个他极为中意的球员——博格坎普。
当博格坎普还在为如何适应英式快节奏的比赛方式而努力提高自己在禁区内的抢点能力的时候,温格告诉他远离禁区,那不是你发挥才能的地方。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理喻的,一个身高超过1米85并且速度不快的前锋,你让他到禁区外面干什么?
这就是温格对于阿森纳改造的初步,博格坎普就是那颗技术足球的,他那曼妙的控球,充满想象力的传球,还有那匪夷所思的过人,这一切都是源自于温格的战术改造。阿森纳的锋线从单纯的双塔抢点,变成了速度冲击+技术组织,无论是阿内尔卡还是后来的亨利,在博格坎普的策应下都打得得心应手。
在那个时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想看艺术足球吗?要么去伯纳乌看齐达内,要么去海布里看博格坎普。全新的战术风格让阿森纳的442在英格兰赛场显得与众不同。混搭上后防线的稳定,加上了技术因子的锋线,让阿森纳的双前锋变得难以防守,不在禁区里的中锋,应该怎么防守?对手的中卫不知道。而正是因为博格坎普的到来,让阿森纳中场的组织重任变得轻松了许多,因此,温格鼎盛时期的阿森纳中场组合一直两个偏向于防守的中前卫维埃拉+佩蒂特/吉尔伯托,虽然是技术足球,但是阿森纳的腰却是欧洲最硬的。
因此,技术阿森纳的雏形在温格上任初期就已经悄然埋下了,而这颗就是博格坎普,冰王子独有的技术优势被开发出来,温格让他从一个禁区内冲锋的勇士,变成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诗人。他在新世纪之后,博格坎普联赛进球数从未超过十个,但是,却从没有人怀疑过他是一个顶级的前锋,他也开启了高大中锋未必需要争头球的先例。
温格在阿森纳初期的改造无疑是成功的,这种改造的核心在于博格坎普,温格打造的独有的双中锋战术,让对方中卫防守没有了重点,而解放博格坎普的好处就是让阿森纳的中前卫可以保持足够的硬度,这时候的阿森纳是最好的阿森纳,是最平衡的阿森纳。
“法国帮”的形成,铸造了与曼联抗衡“双雄时代”
尽管执教的第一个完整的赛季就夺得了双冠王,但是阿森纳依然不具备挑战曼联的实力,随着“92班”的成熟,斯科尔斯,吉格斯,贝克汉姆们逐渐挑起了大梁,那个时候的曼联不仅可以称雄英伦,更是欧洲之王,但是,这一切在新世纪到来之后悄然改变。
尽管温格很喜欢英格兰,他曾经表示:如自己是一名二战中的士兵,他更希望可以与英国士兵处于同一个战壕。但是,温格却从未掩饰过自己对于祖国球员的喜爱,而正是他的法国老乡帮助自己在本世纪初期一度压倒了曼联,成为英格兰的王者。
技术足球的因子更加浓烈。温格在挑选博格坎普搭档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他们的冲击能力与技术能力,而不是在禁区内能争到多少头球。阿内尔卡以及后来的亨利有些类似,在运动战中都可以有着更大的威力,而不是那种待在禁区里等待传中的中锋。
由维埃拉与佩蒂特这对世界杯冠军组成的后腰组合,极具绞杀能力,在国家队他们是齐达内的保镖,在阿森纳他们是博格坎普的保镖,而且维埃拉有一脚不错的远射,而佩蒂特更加擅长调度,在进攻端他们可以为阿森纳提供足够的支持。
2000年结束后不久,一个叫做皮雷的法国人加盟了阿森纳。他是一个法国人,却是一个伊比利亚半岛的后遗(葡萄牙与西班牙后遗),技术是他最大的优势,而温格在引进他只有构建起了“法国帮”亨利+维埃拉+佩蒂特+皮雷。
温格在阿森纳前期有着很多开创性的战术变革。比如对于博格坎普的改造让人们意识到没有速度的高中锋未必需要待在禁区里抢点,博格坎普之外更有伊布;对于阿森纳中场的改造,让中前卫一攻一守的组合不再成为固定模式,后来尤文打造了埃默森+维埃拉的超级中场绞肉机组合;而对于皮雷的改造,则是开启了逆足边锋的先例,他长期让右脚的皮雷打左路,而他在边路的作用不是传中,而是与亨利随时换位,攻击对手的肋部甚至是禁区。
温格当时对于皮雷的这一改造在现在已经成为了边锋的主流踢法,在那个时代还是显得有点另类。阿森纳的进攻套路基本都是从左路发起,皮雷负责推进,到禁区肋部之后选择内切而不是下底,溜底线的活交给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左后卫科尔。皮雷与亨利轮流换位冲击禁区,一旦把对手防线压扁之后,就给科尔传中,右路的永贝里随时冲击禁区。
但是,很多时候亨利与皮雷两个人就可以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完成进球了,49场不败是阿森纳的巅峰时期,其中亨利和皮雷均出战40余场,亨利恐怖的39球掩盖了皮雷的23球,阿森纳的碟形4-4-2,双后腰防守,不设前腰。彼时的温格,打着4-4-2的招牌,开始了足球史上第一次4-2-3-1的革命,博格坎普哪里算是个前锋?
由于双后腰补位保障了边路后防,这就是为什么科尔可以疯狂助攻的原因,“左前卫”皮雷开始频繁甚至疯狂的内切,内切传球、内切远射、内切单刀,博格坎普在中路随时等候,利用超高的球商和技术策应,而这个战术的核心,就是当初那个被看作是意甲“废柴左边前卫”的亨利。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而彼时阿森纳的防守也是顶级的甚至是让人绝望的。右后卫(先是迪克逊后来是劳伦)很少助攻,再加上还有一个右后腰协助防守,这一侧的防守固若金汤。而另一侧则是由亨利+皮雷+科尔组成的超强“左路长廊”,对手基本攻击不进去,有的话也只能是反击。但是鉴于依然有一个左后腰保护,阿森纳事实上并不惧怕反击。因此,彼时的阿森纳并非靠着华丽的技术与进攻能力压制对手,防守端也是相当稳健的。
尽管当时禁区内缺乏站桩式的中锋,但是,两翼极少打边路传中的阿森纳并不依赖与这样类型的中锋,相反皮雷,亨利以及右侧的永贝里轮番的冲击禁区,让那些高大的中卫很难对付这些技术,速度以及灵活性很好的球员,而且要知道亨利的抢点能力其实很强大,尽管他不擅长头球,但是1米88的身高加上自己的吨位,事实上亨利即便是在禁区内也是一个攻击力十足的前锋,绝对可以适应英超级别的对抗。
依靠这样的一个比赛套路,阿森纳在本世纪初期压制了曼联,“法国帮”自然是最大的功臣,尽管在2002-2003赛季大意失荆州失去了夺取英超三连冠的机会,但是,没人否认,在2001-2004年的三年时间里,英超是属于阿森纳的时代。
技术流进一步加强,温格逐渐让铁血消失在阵容当中
2005年对于阿森纳来说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年份,那年阿森纳获得了球队此后八年里的最后一个冠军——足总杯,直到2014年阿森纳才最终在这项杯赛中夺魁,终结了八年无冠。这么说来,温格与我们中国还是很有渊源的。温格出生的年份就是我们新中国成利的年份,而温格与我们中国也都经历过比较艰苦的八年。
温格的无冠与一人的离开有很大的关系——维埃拉。不管是不是为了给小法腾位置,维埃拉的离开对于阿森纳来说都是比较致命的,这并不是单纯意义上让阿森纳的“腰无力”,事实上,技术型的后腰也是可以撑起一支球队的,比如布斯克茨,维埃拉的离开对于阿森纳来说精神层面的影响更大,阿森纳从此成了一支“软蛋球队”,过于追逐技术的温格,以及开始逐渐把铁血与意志力抛离开自己的足球了。
如果说锋线的技术是由博格坎普种下的话,那么中场的技术就是由法布雷加斯种下的。因此,笔者更愿意相信,温格此时就是想改造中场,过往阿森纳的中前卫都是由两个偏向于防守的中场进行搭档的。而在卖掉维埃拉之后,温格从德甲买来了赫莱布与罗西基,你能说阿森纳是为了钱卖的维埃拉吗?从那年夏天的引援来看不是这样。阿森纳有钱,只是温格更愿意把钱花在技术型的球员身上,而他选择了抛弃一切与技术无关的因素。
迪克逊,亚当斯,基翁以及维埃拉的相继离开,让阿森纳彻底与过去告别,2005年温格打造了一支技术含量十足的阿森纳,更是排出了一个相当诡异的阵型。在博格坎普逐渐淡出阵容之后,阿森纳用雷耶斯代替了冰王子的位置,中场更是由三个十号组成——赫莱布,小法以及罗西基、当然,这三个十号与米兰当年的三个十号还有点区别,罗西基与赫莱布并不能算传统意义上十号,他们更加接近于前腰,而这个阵型的变化性更强。因为赫莱布虽然绝对速度不快,但是当时也是德甲过人王,他可以形成一个边锋,这样的话阿森纳就可以变阵成433,亨利居中,雷耶斯与赫莱布分居两侧,小法回收一下与吉尔伯托形成双后腰保护两侧,总之,温格在追求技术的道路又更进了一步。
但是,凡是有利也有弊,在追求极致完美的道路上不能回头的温格,也让阿森纳陷入了常年无冠的尴尬历史,我们无法去衡量温格的这种追求是否是正确的,但是,足球是需要铁血与的,单纯的美丽的确无法获得应有的冠军。
负债累累让温格错过时机,阿森纳本有机会成为另一支巴萨
在追求极致完美足球的时候,阿森纳与温格确实迎来了一个好时候,2009年巴萨的成功,让传控足球开始登上台面,人们发现要拿冠军不仅仅只有穆里尼奥的防守反击,而阿森纳与巴萨踢着一脉相承的足球,但是,在人员配置上却差距甚大。
其实,巴萨足球的成功核心不在于梅西而是在于哈白布的中场组合,毕竟西班牙没有梅西依然可以统治世界长达4年之久,而温格也打造了一支足以媲美巴萨的中场配置,搭配上范佩西的进球能力,加上两翼的速度优势,阿森纳在战术层面不逊色于巴萨。
在巴萨打得全世界满地找牙的时候,却在酋长球场吃了瘪,人们称那场比赛是“地球保卫战”,人们开始意识到,打巴萨不仅仅只能靠防守反击,或许没有次回合范佩西那张充满争议的红牌,阿森纳可以创造一个伟大的奇迹。
但是,温格尽管在战术层面达到了顶峰,但是却受限于球员水平,他们因为500万欧元错失了里贝里,又因为3万英镑的周薪差距把自己培养起来的科尔卖给了同城死敌。尽管囊中羞涩,但是温格培养的青年军,逐渐成型。纳斯里+小法+宋的组合,像极了巴萨的“哈白布”的配置。但是2年间三人全部出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钱。
这一时间段的温格的确赶上了好时候,这是一个属于技术流的足球年代,但是很可惜阿森纳的阵容实在太弱了。即便是有着顶级的中场配置,可是走马观花式的人员变动,却让阿森纳无法形成与巴萨那样的默契配合,温格赶上了好时候,却没有赶上好队伍。
两翼齐飞的时代,温格在最后时刻为简约足球插上技术的翅膀
随着小法的离开,阿森纳进入了另一个时代,也是温格在阿森纳最后的时代。尽管在这个时代阿森纳终结了自己的无冠历史,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个时期的阿森纳是让人看的最没有希望的阿森纳,也是上限最低的一支阿森纳。
当球员的实力不再能够支撑温格对于技术足球的追求的时候,教授还丧失了另一项功能——识人之能。第一个时期温格低价淘来了维埃拉。阿内尔卡以及后来的亨利,第二个时期则有小法,图雷,沃尔科特撑着场子;而到这个时期的温格则尽是失败的案例,无论是挖角巴萨的米奎尔还是梅里达,亦或是德尼尔森与弗林蓬,都无法完成阿森纳对于技术足球的再一次改进,他这一次像现实低头了,他开始尝试类似于穆里尼奥式的简约足球,快速的把球推进到前场,但是,在前场,温格依然希望借助于配合来打穿对手防线,这或许是温格对于技术足球最后的坚守了。
左后卫不再按照普通的战术安排突击到左翼后传中,无论蒙雷亚尔还是吉布斯,都开始直接杀入禁区得分;两个首发的边锋几乎须场场都被换下,因为他们在各自边路同时扮演边锋和边后卫的角色,注定体能在70分钟左右开始剧降。因此彼时的阿森纳基本上在边路都会有至少有4个可以打首发的边路好手,波多尔斯基,热尔维尼奥,张伯伦,沃尔科特,伊沃比等,这一时间段的阿森纳边路相当热闹。
中锋吉鲁并没有像球评家们预测那样利用身体和头球优势站桩等球,其跑位和禁区内一脚传球频频为队友创造良机。风骚世无双,唯有大吉鲁,他的个头与那个会拉小提琴的左脚,有没有让你想到当年的达沃—苏克呢?
而由卡索拉与阿尔特塔组成的后腰还是技术含量十足的,可以在保证防守的同时,让阿森纳有在前场禁区前沿打出优质配合的基础。因此,这个时候的阿森纳虽然依然是前场美如画,但是,比赛的内容着实比起以前少了不少。
这是温格最后时期阿森纳的样子,他也为老帅拿下了最后的冠军,直到温格离开,阿森纳身上的技术因子被彻底剔除,去年夏天拉姆塞离开酋长球场之后,阿森纳就再没有了温格的影子,直到有一个扛着技术足球大旗的教练——阿尔特塔上任之后,阿森纳似乎又有了昔日教授的影子,只是在这动荡的赛季,日后阿尔特塔的阿森纳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还真不知道。
2018年夏天,温格卸下了教练的重责,成了一个阿森纳的球迷,此时,即便是那些在昔日里盼着他下课的人都感到了一丝丝的不舍,这份感觉很复杂,人们觉得阿森纳该换一换教练了,可真到换了的时候,我们又觉得是不是来得太快了,很多球迷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阿森纳球迷还无法习惯没有温格的阿森纳,但是他的离开已经是事实了。当温格扭头望向酋长球场的时候,亨利、博格坎普、奥维马斯、维埃拉、佩蒂特、亚当斯、基翁、希曼、爱德华多、法沃尔科特,法布雷加斯、坎贝尔、莱曼,范佩西,吉鲁,阿尔特塔,卡索拉等人的影子依稀还在,但是,我们不知道,22年生涯阿森纳究竟有没有在一瞬间达到过这个老人心中的完美境界呢?
英超历史上没有多少3后卫阵型能成功,孔蒂的切
最近这段时间,人们关于三后卫阵型的讨论又逐渐多了起来。瓜迪奥拉和孔蒂是英超联赛中三后卫阵型的忠实拥趸,比利奇的西汉姆联在经历了噩梦般的赛季开局之后,重启了2015-2016赛季赖以成功的经典阵型。另一个热衷于三后卫阵型的英超主帅是马扎里,他经典的3-4-2-1站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西班牙,桑保利一直偏爱充满的3-4-3打法。在意大利,尤文图斯凭借3-5-2阵型已经连续称霸5个赛季。
在英超赛场上,坚持3-5-2/3-4-3等三后卫打法的教练并不多,罗伯托-马丁内斯是个例外。英超联赛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不同教练带来的不同战术风格的融汇交融,这种交融在现代足球上百年的发展历程里,不断掀起新的战术风潮。历史上曾经诞生过著名的2-5-3和W-M阵型,随着现在足球的发展,他们也只能作为历史封存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卡洛斯-比拉尔多,这个1986年率领阿根廷夺得世界杯的冠军教头就是3-5-2阵型的早期探索者,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凭借三后卫阵型在最高级别的赛场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主帅。不过,3-5-2阵型并没有因为比拉尔多的成功而流行世界足球的舞台上,老帅在退役之后,国际足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任何一家俱乐部或是国家队尝试过这样的打法。
说到三后卫,就不得不提到意甲。在意甲的赛场上,很多球队会在后防线上安排三名中后卫,而这样的安排后来也慢慢成为了三后卫阵型的约定俗成。英超历史上,还没有一支球队通过三后卫阵型拿到过冠军,英伦豪门们依旧坚守了传统的四后卫打法。2014年世界杯赛场上,三后卫打法迎来了另一个春天,哥斯达黎加(5-4-1)、荷兰(3-5-2)、智利(3-4-3)都凭借着这样的战术安排获得了成功。
三后卫阵型的兼容性是这个战术的最大卖点之一,你可以在防守阶段组成一条5人的防线,也可以在组织阶段增加横向的球员密度,帮助球队控制住球员。因此防守见长的教练可以利用三后卫阵型打出漂亮的防守反击,崇尚球权控制的主帅也可以凭借这样的安排让皮球进行安全的转移。
三后卫的战术特点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三后卫阵型可以根据比赛状况调整为四后卫或者五后卫。任何一种形式的三后卫阵型都不能直截了当地定性为“彻头彻尾”的防守阵型。在理想的状态下,两名边翼卫会在防守地阶段回撤到后防线上,与中后卫组成5人的防线。在一般情况下,三名中后卫的站位是平行的,但还是会根据教练的安排进行微调。
其实在三后卫阵型当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两边的翼卫。这个阵型打法要求他们必须拥有出色的位置感,以及时地均衡球队在防守和进攻阶段投入的人数。在三中卫的分工当中,中间的那名球员通常会充当清道夫的角色,两边的中卫会承担拦截者,或者盯防对手前锋的任务。
尤文图斯是近年来3-5-2阵型的典型代表。在上面这张阵型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后防线由基耶利尼、博努奇和巴尔扎利组成,两边的翼卫分别是桑德罗和夸德拉多。尤文图斯对这套战术的演练已经非常娴熟,博努奇凭借其出色的持球能力在这套体系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启示——一个理想的三后卫阵型需要拥有一名能力出众的清道夫和拦截者(或者是掩护者搭配拦截者)。
三后卫阵型变阵五后卫,常常出现在后防线回撤较深的战术安排当中。在2014年世界里期间,哥斯达黎加就经常用这样的布置。当然这样的安排也有自己的弊端,比如边翼卫由于过多地投入到了防守当中,限制了他们进攻端的威胁。
这个阵型拥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每个球员都拥有明确的分工。虽然看上去似乎非常强调防守,但球队也能够因此在防线之外的区域得到好处。
最近的一个典型案例是上赛季阿勒代斯执教下的桑德兰。大山姆排出了一个非主流的三(五)后卫阵型,这个阵型解放了科内与老将迪福在前场的进攻火力,其良好运转也帮助桑德兰成功地完成了保级。
三后卫阵型的好处
三后卫阵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帮助球队方便地增加球员密度,在球场的多个区域创造局部的人数优势。这个特点可以提高防守的稳定性,尤其对于提升中路的防守往往有奇效:一般来说球队的防线会回收得很深,在中路保持紧凑,压缩对手的拿球空间。这个战术迫使对手不得不向边路进行转移,尽量缩小在中路制造的威胁。
举个例子,一支排出3-5-2阵型的球队在防守阶段通常会变阵为5-3-2,而在进攻阶段则更接近于3-5-2或者3-4-3阵型。这样的阵型可以在边翼卫插上助攻的情况下,保证后防线上的人数稳定,同时,中场更多的球员分布,也让皮球的转移变得更加轻松。在某些情况下,中后卫的长传转移也是常规的进攻组织方法,因此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强调出球中卫的重要性。
上面这张图表现了一支3-5-2球队面对4-2-3-1球队的情形。这名前锋显然孤立地在前场进行活动,边翼卫得到了向前推进的空间,两个站位外侧的中后卫则填补了肋部防守的空缺。中场球员同样限制住了对方中前卫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中场的5名球员覆盖了中路、肋部和两翼,也就是球场的宽度。当球队开始在后防线上组织进攻的时候,他们就会得益于这样的水平站位,转移皮球的时候总会得到一个额外的安全选项,保证了球权的稳定运转。这也就是像瓜迪奥拉这样强调控球的主帅,开始更多地利用三后卫实现战术意图的重要原因。
另外随着单前锋阵型的流行,三中卫的组合在防守端的优势会更加明显。3对2的情形显然更加有利于防守,对方很难在这样明确分工的情况下通过反击得手。
这个战术系统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球员的流动性。桑保利的3-4-3打法就是最好的案例之一。球员们在这个阵型当中进行大量的跑动和频繁的换位,以此来覆盖攻防两端更多的区域。
桑保利同样凭借这样的战术在智利国家队取得了成功。在他的战术体系中,比达尔在桑切斯和巴尔加斯身后进行策应。整支球队保持站位上的紧凑,同时在攻防转换阶段保持着很高的流动性。两名中前卫会毫无保留地满场飞奔,与两个翼卫串联全场。本赛季桑保利在塞维利亚建立的战术体系就与智利国家队非常相似。
总之三后卫战术能够让你的球队在球场上覆盖更多区域,并且实现快速地流转。当球权进行推进的时候,球员可以获得充足的向前出球选项,保持了参与进攻的人数与速度。
三后卫阵型的弊端
每个阵型都有自己的短板。一支专注于防守的球队,其进攻威胁肯定会受到影响。一旦遭遇擅长利用球场宽度的对手,这样的防线安排将很难进行应对,三后卫阵型很有可能会被打乱。因此很多球队在面对三后卫阵型的球队时,会尝试大范围的边路转移来拉开空当。
当对手通过边后卫的重叠跑位,在边路创造进攻密度时,三后卫阵型的防守常常会出现问题,边翼卫会在边锋和边后卫的角色定位上犯糊涂。此时,靠近边路这一侧的中前卫常常会进入有球区域,帮助翼卫应对重叠跑位,但与此同时中路又会暴露出空当。
上图表现的是三中卫阵型遭遇4-4-2球队的情景。2名前锋牵制住了中路的防守重心。当中前卫进入边路进行协防时,对方的中前卫也就获得了向前推进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示意图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三后卫的阵型中,边路防守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地带,中前卫和边前卫的配合可以有效地在紧密的阵型中牵扯出空当。
这个阵型对于枢纽球员的要求非常高,这名球员需要出色的传球技巧以及抗压能力。当球队从后防线开始组织进攻,需要这名球员在顶住压力的情况下将皮球摘出来,否则球队只能够保证皮球在后场进行无效地运转。虽然球权可以通过边路或者出球后卫完成转移,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可以借助最近几周尤文图斯的表现观察到这一点。虽然他们拥有出色的传球手赫迪拉,以及一名出色的中场工兵勒米纳,但他们依旧无法完美地填补马尔基西奥留下来的空缺。此外,失去了中场贯穿能力极强的博格巴之后,尤文图斯也失去了他们上赛季中场的灵活性。由于这两名球员特点非常单一明确,导致他们的组织非常被动,行动常常能够被对手做出预判。
这个阵型对翼卫的身体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这名球员也必须拥有出色的位置感,以平衡攻防两端所投入的人数。此外,中场球员与中后卫之间的平衡也必须保持得相对完美,三名中卫之间也必须要充分地默契与协调,以降低对方前锋利用彼此之间的疏忽反越位成功的风险。综上所述,这个阵型的完美实现对全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充满能量的跑不死型中场球员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哦。
结论
忽如一夜春风来,足坛流行三后卫,这个阵型似乎已经成为了解决很多现代足球遇到的问题的关键。即使在英超赛场上,这个战术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相信随着联赛赛场上的战术革命,不久之后我们或许能够看到一支三后卫出战的三狮军团。
谁可以给我讲一下足球的区别
1. 足球小知识简介
足球小知识简介 1. 足球小常识简介
足球小常识:
1. 足球的起源:
足球,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它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 *** 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不少国家将足球定为“国球”。
2. 足球的发展:
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足球运动逐步从欧美传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更为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球场,投身到这一富有 *** 性和畅 *** 的运动中去。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皇后大街弗里马森旅馆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 英格兰足球协会。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3. 世界杯的由来:
世界杯作为单一的体育项目,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体育项目。世界杯渊源始于20世纪初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举办时间: 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杯奖杯总共有2个,一个是现在的大力神杯,另一个是雷米特杯。
4. 足球的运动特点:
足球运动有如此大的魅力,不仅在于足球运动孕育着丰富的内涵,而且也与足球运动的特点有关。
5. 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进攻。
6. 比赛目的是尽量将足球射入对方的球门内,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当比赛完毕后,得分多的一队则胜出。如果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得分相同,则须看比赛章则而定,可以抽签、加时再赛或互射点球(十二码)等形式比赛分高下。
7. 足球比赛中除了守门员可以在己方禁区内利用手部接触足球外,球场上每名球员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控制足球(开界外球例外)。
2. 关于足球小知识50字
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进攻。比赛目的是尽量将足球射入对方的球门内,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当比赛完毕后,得分最多的一队则胜出。如果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得分相同,则须看比赛章则而定,可以抽签、加时再赛或互射点球(十二步)等形式比赛分高下。足球比赛中除了守门员可以在己方禁区内利用手部接触足球外,球场上每名球员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控制足球(开界外球例外)。
详见百度百科
3. 足球常识
关于足球常识实在太多,作为足球爱好者提供下面这些基本内容:一:场地1.场地面积:比赛场地应长方形其长度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宽度得多于90米或少于45米(国际比赛场地长度得多于110米或少于100米宽度得多于75米或少于64米)任何情况下长度必须超过宽度 。
2.画线:比赛场地应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线条线宽得超过12厘米,得做成V形凹槽较长两条线叫边线,较短叫球门线,场地间画条横穿球场线,场地央应当做明显标记并此点圆心9.15米半径画圆圈叫圈场地,每角上应各竖面低于1.50米高,平顶旗杆上系小旗面,相似旗和旗杆各竖面场地两侧正对线边线外至少1米处 。3.球门区: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5.50米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条长5.50米与球门线垂直线端与球门线相接另端画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地区叫球门区 。
4.罚球区: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16.50米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条长16.50米与球门线垂直线端与球门线相接另端画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地区叫罚球区,两球门线点垂直向场内量11米处各做清晰标记叫罚球点罚球点圆心9.15米半径罚球区外画段弧线叫罚球弧 。5.角球区:边线和球门线交叉点圆心1米半径向场内各画段四分之圆弧弧内地区叫角球区 。
6.球门:球门应设每条球门线央由两根相距7.32米、与西面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根下沿离地面2.44米水平横木连接组成确保安全无论固定球门或移动球门都必须稳定地固定场地上门柱及横木宽度与厚度均应对称相等得超过12厘米 .球网附加球门面门柱及横木和地上球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空间。二、足球技术:指运动员比赛所用符合规则合理各种攻守动作总称1、无球技术 起动:原地起动活动起动 。
跑:快跑、冲刺跑、曲线跑、折线跑、侧身跑、插肩跑、退跑 。急停:正面急停、转身急停 。
转身;前转身、转身 。动作:无球动作。
2、有球技术 踢球: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脚内侧、脚尖。停球:脚内侧、脚底、脚背正面、脚背外侧、胸部、腹部、大腿、头部 。
顶球:前额正面、前额侧面 。运球: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脚背正面、脚内侧 。
抢截球:正面抢截球、合理冲撞抢截球、侧铲球及断截球 。动作:有球动作 。
掷界外球:原地掷球、助跑掷球 。守门员技术:准备姿势、移动、选位、接球、扑接球、击球、托球afe78988e69d、掷球、踢球。
3、战术及跑位:2过1:2名球员通过跑动传球完成次过人下底传、门前包抄、反切、前插、拖、造越位、任意球战术、大力边线球、角球快发等等。..。
4. 谁能告诉我一些最基本的足球常识
呵呵,首先我要说的是,足球是没有国界的,也没有年龄限制,只要你喜欢他,你总会在其中获得乐趣! 射门的动作教程讲解 1 脚弓推射 最常见的射门方式,也最容易把握准确度。
射门时,踢球队员用脚弓推球的中下部即可。一般球员在射门把握比较大或面对空门时,大多用这种射门方式,但这种射门射出的球力量有限,如果角度不够刁,则很容易被守门员扑到。
代表球星:巴乔 罗纳尔多 代表射门:1994年世界杯1/8决赛,意大利VS尼日利亚,比赛还有两分钟结束,意大利队以0比1落后,巴乔此时在禁区边线接队友传球,及时跟近,一脚推射,球直入球门左下角,巴乔--技术--精确。 2 正脚背抽射地滚球 射门时,踢球队员用正脚面抽射球的中部,射出的球力量较大,对守门员造成很大压力,不过有时容易踢疵,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射门方式。
代表球星:马特乌斯 舍辅琴科 代表射门:1990年世界杯,前西德VS前南斯拉夫,马特乌斯中场开始带球,过了对方两名球员后,在大禁区弧顶处抬脚抽射,虽然角度不刁,但球又快又急,还是进入网中,马特乌斯扎实的足球功底在这粒进球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 脚内侧弧线球 踢任意球常用的脚法。
射门时,踢球队员用脚兜住球的侧下部,用力将球踢出,球在空中画出一道弧线,酷似香蕉的形状,故又称香蕉球。 代表球星:罗纳尔迪尼奥 贝克汉姆 代表射门:2002年世界杯1/4决赛,巴西VS英格兰,巴西队前场左侧获得任意球机会,虽然距离球门较远,但罗纳尔迪尼奥射出的球弧线诡异,球最终缓缓飞进英格兰大门,可怜的希曼哥哥从此便中了邪。
4 正脚背抽高球 和正脚背抽射地滚球非常类似,只不过踢球的部位是球的中下部,有时射出的球带有强烈的下坠,力量同样非常大,球员在远射时通常使用这种射门方式。 代表球星:菲戈 内德维德 代表射门:2000年欧锦赛,葡萄牙VS英格兰,葡萄牙正已0比2落后,此时菲戈从后场带球,在离门前约35米时突然一脚抽射,皮球又快又急,直入死角。
5 外脚背抽射 射门时,球员用脚的外侧用力踢球的侧底部,射出的球会带有很强的弧线,守门员对这种球很难判断,但这种射门有个致命弱点,就是球员很难准确控制球的方向,因此射门成功率不是很高。 代表球星:卡洛斯 代表射门:19年法国四国赛,巴西VS法国,法国队禁区外犯规,巴西队获得任意球,卡洛斯高速助跑后大力射门,球直奔角旗而去,不可思议的是,皮球在强烈的外旋后竟然划入网中,巴特斯只能望球兴叹,这粒进球虽然略有偶然,但卡洛斯的神奇的表演使之成为足球史上的经典入球之一。
6 正脚背凌空抽射 这种射门对球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一定要掌握好时间差,否则很容易踢空。射门时球员的感觉很爽,球迷看着也过瘾,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凌空抽射。
代表球星:巴斯滕 特雷泽盖 代表射门:1988年决赛,荷兰VS前苏联,荷兰队左路传球,皮球又高又飘,巴斯滕在“零角度”不等皮球落地顺势一脚抽射,此球难度高,力量足,一代门神达萨耶夫也只能望球兴叹。 7 甩头攻门 普通的头球射门,球员看准来球用力甩头把球顶向球门,这种射门比较普遍,我们在比赛中经常可以见到。
代表球星:齐达内 维埃里 代表射门:1998年世界杯决赛,法国VS巴西,卡洛斯倒勾解围失误,法国队获得角球机会,佩蒂特开出脚球,齐达内摆脱莱昂纳多的防守头球射门得分,20分钟后齐达内用几乎同样的方式再次攻破巴西队球门。 8 高空轰炸 高空轰炸一般为强力中锋的看家本领,射门队员要有一定的身高优势和强壮的身体,这是一种霸道的进球方式,但在高水平的顶级赛事中并不常见。
代表球星:中国队 比埃尔霍夫 代表射门:中国VS东南亚,中国国家头球队在世界杯赛和亚洲杯中对东南亚球队时多次施展高空轰炸绝技,屡试不爽,可怜的东南亚兄弟们只能哀叹老天不公。 9 鱼跃冲顶 漂亮的头球攻门方式,球员在接队友传来的高空球时,掌握好时机,飞身鱼跃将球顶入球门,射门队员在头接触球的一刹那,大多身体秉直,动作舒展。
2 足球知识 代表球星:拉尔森 克林斯曼 代表进球:2004年小组赛,瑞典VS保加利亚,瑞典队左路传中,拉尔森算准时机,俯身冲顶,球像台球一样被拉尔森撞进网窝。 10 外脚背凌空抽射 球员在面对处于半空中的球时,用外脚背将球抽进,这种射门和凌空抽射有些相似,但还是有一定区别,毕竟出脚方式和用力部位都不一样。
代表球星:博格坎普 代表射门:1998年世界杯1/4决赛,荷兰VS阿根廷,比赛临近尾声,弗兰克-德波尔突然后场长传,博格坎普快速跟上,用脚背将球轻轻一卸,紧接着扣过已补防过来的阿亚拉,球在半空中,冰王子毫不犹豫,外脚背凌空射门,球应声入网,此粒进球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荷兰人高超的足球技巧。 11 大脚吊射 大脚吊射有点像长传的脚法,对踢球队员的大腿力量和对皮球落点的控制要求很高,球员需要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这一效果,但有时也有蒙的成分,需要守门员的配合。
代表球星:贝克汉姆 哈吉 代表射门:1996年英超联赛,曼联VS温布尔登,小贝在中场拿球,看见对方门将站位靠前,随。
5. 有关足球的一些常识,谢谢
足球起源 现代足球是英国人一百多年前发明的,最早的足球是谁发明的?很多人都认为是中国的蹴鞠. 但蹴鞠却不是最早的,出土于美国西南部的一种石球有6000年历史。
它与如今土著美洲人玩的两种游戏很相似:一种是用脚弓将球挑起,然后看谁扔的远;另一种是用脚弓将球踢远,然后追球跑,最远的距离可达30公里。 1863年第一个足球协会在英国成立,场上22个人,有裁判、固定的规则、场地、比赛时间、球门、甚至球网的现代足球才宣告正式诞生。
正式现代足球是有许多英国人合力提出并实践和加以推广的,至于这是谁最初想出来的,是个谜! 英国人最早玩的足球之所以被称之为“发明”,是因为现代足球与过去各种不同的类似足球的游戏相比,从内容上有太多的突破,这种突破完全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有固定的比赛时间、场地、球门,充气的球(不太轻、不太重、滚动快),场上有位置的分工,这是工业化和工业革命的产物;有独立的裁判,体现的是公平竞争原则;而偶然发现运用上的球网,则使这项至今都没有什么大改动的人类第一运动趋于完美。
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协在伦敦成立,制定了第一个足球规则,宣告了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最早的足球比赛阵形是英国人创造的“九锋一卫”式,即九个前锋,一个后卫,再加一名守门员。后来又产生了“七锋三卫”式阵式,使攻守力量达到相对平衡。
1870年苏格兰创造了“六锋四卫”式阵形。接着,英国人又创造了“1+2+3+5”的“塔形”阵形。
这一阵形对当时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影响很大,因为它体现了攻守力量的基本平衡。 为了适应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1904年5月21日,法国、比利时、丹麦、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国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
1925年,国际足联发布了新的“越位”规则,加重了防守任务,攻防矛盾又趋尖锐。据此,英国人契甫曼于1930年创造了“WM”式阵形,使攻防人数的分布达到均衡状态。
这一阵形在40年代前后盛行于全世界。 50年代以来,世界足球运动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变革。
1953年,匈牙利人突破了“WM”式的传统打法,创造了“三三四”阵形,有力推动了当时的世界足球运动。1958年,巴西人在技术、技巧上有了新的发展,创造了攻守趋于平衡的“四二四”的阵形,并夺得6、7、9届世界杯赛冠军。
此后,又出现了“四三三”式阵形及其变体,由于这种阵式攻守平衡,战术灵活多变,体现了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趋势,因而被誉为足球运动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
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 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
“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 .枚乘传》均有记载。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 ,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
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
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 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足球发展 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足球运动逐步从欧美传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更为盛行。
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球场,投身到这一富有 *** 性和畅 *** 的运动中去,以至于一度将足球运动开展得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 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率先为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皇后大街弗里马森旅馆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 英格兰足球协会。会上除了宣布英格兰足协正式成立之外,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
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而,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英格兰足协的成立带动了欧洲和拉美一些国家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1872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比赛,1890的奥地利开始举办足球锦标赛,1889的荷兰和阿根廷出现了若干个足球组织,1900的西班牙巴塞罗那成立了“女泰罗尼亚”足球协会。这些发展,为创建国际性的足球组织创造了 条件。
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球协会联合会(简称国际足联,英文缩写为FIFA)在法国巴黎圣奥诺雷街229号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盟驻地的后楼正式成立,法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和代理人在有关文件上签了字。1904年5月23日,国际足联召。
6. 关于足球小常识20字
足球小常识有: 1、足球(football),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
2、标准的11人制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总共22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防守、进攻。 3、比赛目的是尽量将足球射入对方的球门内,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当比赛完毕后,得分多的一队则胜出。
4、足球比赛中除了守门员可以在己方禁区内利用手部接触足球外,球场上每名球员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控制足球(开界外球例外)。 5、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把足球名为“蹴鞠”。
6、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格兰。传说在11世纪,英格兰与丹麦之间有过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格兰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个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扩展资料:
比赛规定: 1、场地面积: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其长度不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宽度不得多于90米或少于45米(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不得多于110米或少于100米,宽度不得多于75米或少于64米)。在任何情况下,长度必须超过宽度。2、画线:比赛场地应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的线条,线宽不得超过12厘米,不得做成“V”形凹槽。较长的两条线叫边线,较短的叫端线。
场地中间画一条横穿球场的线,叫中线。场地中央应当做一个明显的标记,并以此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叫中圈。
场地每个角上应各竖一面不低于1.50米高的平顶 旗杆,上系小旗一面;相似的旗和旗杆可以各竖一面在场地两侧正对中线的边线外至少:米处。 3、球门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5.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5.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球门区。
4、罚球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16.50米处的球门线上,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罚球区,在两球门线中点垂直向场内量11米处各做一个清晰的标记,叫罚球点。以罚球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在罚球区外画一段弧线,叫罚球弧。
5、角球区:以边线和球门线交叉点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向场内各画一段四分之一的圆弧,这个弧内地区叫角球区。 6、球门:球门应设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由两根相距7.32米、与两面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一根下沿离地面2.44米的水平横木连接组成,为确保安全, 无论是固定球门或可移动球门都必须稳定地固定在场地上。
门柱及横木的宽度与厚度,均应对称相等,不得超过12厘米。 球网附加在球门后面的门柱及横木和地上。
球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注:球网允许用、黄麻或尼龙制成。
英格兰队历史最佳阵容
门将:班克斯?1963-13,73次出场 这个位置争来争去,其实只有班克斯和希尔顿两人,克莱门斯和西曼都不够格。班 克斯最美好的时刻,是在10年世界杯不可思议地救出贝利势在必进的头槌。 右后卫:科恩?1964-1967,37次出场 如果不是因为夺得过世界杯,科恩怕是不会比加里·内维尔更受欢迎。 左后卫:皮尔斯?1987-1999,78次出场 英格兰的左闸倒是人选不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到现在,常驻代表不过5人,阿森纳一家就贡献了两个——桑塞姆和阿·科尔。但两人怎么也无法博得比“疯子”皮尔斯更多的同情分,后者在1990年世界杯罚失点球,6年后在对西班牙方有机会打破心魔,他振臂狂呼的镜头现在被一家银行借去做广告。 左中卫:博比·穆尔?1962-13,108次出场 这是最无争议的位置,再球盲的人也知道给穆尔挂个号。 右中卫:亚当斯?1987-2000,66次出场 典型的英格兰战士,率领球队在罗马逼平意大利直接进军1998年世界杯。 右中场:贝克汉姆?1996-2004,66次出场 只要是英格兰,只要是右路,那就只能是贝克汉姆,连马修斯爵士也斗不过他。 右中前卫:加斯科因?1988-1998,57次出场 他是英格兰10年不遇的奇才,也是英格兰人心头难以愈合的伤口。他在意大利之夏的眼泪,和在1996年对苏格兰的凌空抽射,为他在英格兰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左中前卫:查尔顿?1958-10,106次出场 博比就是英格兰足球的象征。他为英格兰捧回了世界杯,谁能争得过他? 左中场:汤姆·芬尼?1946-1958,76次出场 唯一来自上世纪50年代的国脚。芬尼的队友嫉妒他工资高,因此在赛季结束时找老板加工资,老板不客气地说:芬尼在赛季里比你强,赛季完了还是比你强。 左前锋:莱因克尔?-1992,80次出场 绅士、健康,从未得过黄牌,更别提红牌了。有句名言:足球就是双方都上11人,却总以德国人取胜而告终的比赛。 右前锋:希勒?1992-2000,63次出场 希勒在19964比1大胜荷兰的比赛里梅开二度,在与苏格兰和德国两家宿敌的对阵中进球,当然要排在所有9号的前面。
曼联史上的最佳阵容?(要解译哦)
这个仁者见仁吧
个人评出的曼联历史最佳阵容:
门将:斯特普尼(1966-78)
很奇怪没有选舒梅切尔吧,斯特普尼在曼联只获得过1次英甲冠军,2次足总杯,2次慈善盾杯,1次欧洲冠军杯;在国家队中68年和70年世界杯都是班克斯的替补,其实总共只为英格兰国家队出场过1次。但他经历了曼联由弱变强,由盛转衰的起伏,即使在曼联降级后,也不曾离去。共代表红魔出场539次,不可思议的是还打进2球!另外,斯特普尼也是门将进球的受害者,67年足总杯,他被热刺队同行詹宁斯95米外大脚开球进门。在本土门将不景气的今天,我选择忠诚的斯特普尼。
右边后卫:加里·内维尔(1992-2011)
92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历了曼联英超最辉煌的时期,出场602次,打进7球。曼联06-11赛季的队长,以稳健著称。
中后卫:比尔·福克斯(1952-10)
为红魔效力近20年的旗帜性球员,出场688次,打进9球,经历慕尼黑空难前后的起伏,特别是空难后成为球队队长,总计获得4次英甲冠军,1次足总杯,4次慈善盾,1次。
中后卫:斯蒂夫·布鲁斯(1987-1996)
史上进球率最高的中后卫,进球113,身高并不突出,但很强壮,强点能力很强,为曼联出场414次,进51球,带动92一代的成长。弗格森至今认为布鲁斯当年在曼联的地位到今天都没有人能继承,媒体表示最接近布鲁斯的可能就是维迪奇了。退役后的布鲁斯执教多支英超、英冠球队,目前是桑德兰的主教练。
左边后卫:埃尔文(1990-2002)
爱尔兰边后卫,身体强壮,99三冠王时期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但球风很朴实,代表曼联出场:529, 进球:33,获得7次英超冠军,3次足总杯。身高不足1.75米,实际上能胜任后防线任何位置。
左边前卫:吉格斯(1991-)
曼联的活化石,边路飞翼,在每个赛季英超中都能取得进球,累计出场886次,进球161个。92一代年龄最大的一个,其他球员逐渐淡出时,他仍然在球场上发挥余热。
右边前卫:斯科尔斯(1994-2011)
生姜头身材不高,但攻守具备,特别是一脚重炮远射,是球队得分的利器,为红魔出场676次 ,进球150个 ,92一代的中坚力量。
中前卫:布莱恩·罗布森(1981-1994)
英格兰80年代-90年代初国脚,参加3次世界杯。为曼联出场461次,进99球。退役后也由相当丰富的执教经历,曾执教过泰国国家队,目前是曼联的全球大使。
前腰:博比·查尔顿(1956-13)
查尔顿爵士是英格兰的旗帜,66年世界冠军队核心。也是曼联的旗帜,在青年队时就帮助红魔获得3次青年足总杯冠军,职业生涯为曼联出场758次,打进249球,曼联史上的进球最多的球员。
前锋:坎通纳(1992-19)
法国人在曼联的绰号“国王”,虽然只效力曼联5年,霸气十足。中国式飞腿狂踹水晶宫球迷是经典场景。31岁就过早退役的他生活精彩纷呈,曾代表法国沙滩足球队参加过大赛,也客串演过**。
前锋:丹尼斯·劳(1962-13)
苏格兰球星,代表曼彻斯特双雄效力过,曼联历史上进球第二多的球员,67-68赛季的主力成员之一。特别是13-74赛季最后一轮,劳在对阵曼联时打进全场唯一进球,把老东家送入乙级联赛。
替补席
门将:舒梅切尔(1991-1998)
丹麦人无论在国家队还是曼联都取得很大的成功,特别在俱乐部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可以说他是英超史上最佳守门员,很多比赛都是靠舒梅切尔的关键扑救才力挽狂澜。弗格森的评价“一个好的门将可以让球队在赛季中多得8-10分”。为曼联出场398次,进1球。
边后卫:托尼·邓恩(1960-13)
为曼联出场535次的矮脚虎,爱尔兰边后卫。
中后卫:加里·帕里斯特(1989-1998)
低调的中后卫,曼联92一代的出色成长,离不开帕里斯特这样的定海神针,为曼联出场437次,有15个进球,是曼联在英超初期称雄的重要人物,英超前4年每年入选最佳阵容。
中前卫:罗伊·基恩(1993-2005)
爱尔兰前国脚,曼联前队长,很有个性的球员,球场上睚眦必报的个性也是一大特征。为曼联出场480次,进51球,是曼联称雄英超的中场大将。
边前卫:贝克汉姆(1992-2003)
偶像级球星,当年多变的发型和众多的纹身吸引人的眼球。贝氏弧线的招牌任意球是他的必杀技。其实排除贝克汉姆俊朗的外形,他的敬业精神值得其他球员学习,希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看到他的身影。为曼联出场394次,进85球。
前锋:乔治·(1963-14)
人如其名,才华横溢的北爱尔兰球星,为曼联打进179球。作为球员的确是最好的,但因为私生活的不检点,使得过早淡出职业足坛,算是早衰型球员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