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vs突尼斯分析-英国vs丹麦
同盟军决定攻占突尼斯结束非洲战场,指挥官及兵力部署情况如何?
1943年初,同盟国根据卡萨布兰卡会议作出的攻占突尼斯领土、结束非洲战役的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盟军地中海最高统帅部司令;英国亚历山大将军任副总司令,负责地面作战指挥;英国空军中将阿瑟·特德任地中海战区盟军空军总司令;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任地中海盟军海军总司令。
参加突尼斯战役的盟军兵力是第18集团军群,亚历山大将军兼任司令,下辖英国第1、第8集团军和美国第2军,共18个师(12个英国师、4个美国师、2个法国师)另两个旅。由盟国地中海舰队(近百艘军舰)及3241架作战飞机支援作战。
突尼斯是如何被攻陷的?
北非落入盟军之手后,轴心国在非洲只剩下最后一块地盘——与欧洲遥遥相望的突尼斯。鉴于突尼斯在政治上和战略上的重要性,轴心国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扼守突尼斯,并制定了西地中海战略的新规划,那就是要占领整个法国,在科西嘉岛登陆,并在突尼斯建立一个桥头堡。盟军登陆的当天中午,纳粹德国强迫维希法国接受了它的建议。从西西里和撒丁岛提供空中支援,用来阻止在北非登陆的盟军,并予以有力回击。由此,法国在突尼斯的机场全部对德国飞机开放。
11月9日,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向突尼斯空投第5伞兵团及其他分队,抢在盟军之前占领了突尼斯城的欧韦奈机场。第二天,占领突尼斯比塞大的西迪艾哈迈德机场。11月11日晨,德军又执行“阿提拉”,占领了法国的未沦陷区。同日,2个意大利师分别由撒丁岛和本土出发,在科西嘉岛登陆。11月27日,德军为夺取法国军舰,进攻法国南部的港口土伦。在土伦法国舰队司令让?德拉博德海军上将的命令下,土伦法国海军将其舰队的70余艘军舰以及60余艘运输舰、油船等凿沉。土伦法军被解除武装。
盟军占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获得重要的后方基地之后,迅速向突尼斯挺进。11月15日,北非登陆部队英国第1集团军在安德森中将的指挥下,追击德军进入突尼斯境内,占领突尼斯市西北部海岸城市泰拜尔盖。17日,在比塞大以西50公里处,盟军与德军首次在突尼斯展开激战。德军1.5万人的快速增援部队和大量飞机,挫败了英美联军迅速夺取突尼斯和比塞大的企图。至年底,盟军被迫撤至迈杰兹巴卜一线。至翌年春,由于暴雨不断,道路泥泞不堪,给行军造成了很大困难。盟军暂停在突尼斯的攻势。与此同时,蒙哥马利指挥的第8集团军也因等待补给而推迟了向突尼斯的挺进。轴心国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乘机向非洲增派兵力,并规定突尼斯轴心国军队司令库尔特?冯?阿尼姆上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隆美尔军队的前进道路畅通,不受牵制,进而两军协同作战,共同守住突尼斯这个战略重地。
1943年初,根据卡萨布兰卡会议同盟国作出的攻占突尼斯领土、结束非洲战役的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盟军地中海最高统帅部司令,英国亚历山大将军任副总司令,负责地面作战指挥;英国空军中将阿瑟?特德任地中海战区盟军空军总司令;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任地中海盟军海军总司令。四位将军会集在此,各施策略,展露拳脚,使突尼斯之战更具精彩性。
参加突尼斯战役的盟军兵力是第18集团军群,亚历山大将军兼任司令,下辖英国第1、第8集团军和美国第2军,共18个师(12个英国师、4个美国师、2个法国师)另两个旅。由盟国地中海舰队(近百艘军舰)及3241架作战飞机支援作战。战役是英国第8集团军在滨海方向上沿马雷斯—加贝斯公路实施主要突击,并积极配合美军第2军歼灭意大利第1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尔后全部盟军迅速向突尼斯市发动进攻。同时美第2军向米克纳西和加贝斯湾方向实施突击,转向意第1集团军后方并切断其退路,再予以歼灭。
1943年2月,隆美尔军队在英国第8集团军的穷追猛打下,退守至突尼斯的马雷斯防线。第8集团军则开抵马雷斯以南数英里的梅德宁占领阵地。德军趁英军尚未立稳脚跟,抓住有利时机于2月14日在卡塞林隘口打败美国第二军的部队。然后,在3月6至7日又乘机袭击了梅德宁的英国第8集团军,结果反被早有准备的英军打败,损失52辆坦克,被迫撤回防线。1943年3月中旬,盟军重新调整部署恢复在突尼斯的攻势。根据亚历山大司令的仅作有限进攻、以转移英第8集团军当面德、意军的命令,3月17日,美军第二军(新任军长巴顿将军,后为布莱德雷将军)在航空火力和炮火准备之后转入进攻,经过几天的奋战。20日,顺利突入米克纳西地区,成功地牵制了德军第10装甲师。同日夜,英国第8集团军开始进攻突尼斯南面的门户——马雷斯防线,以便歼灭意大利第1集团军,同英国第1集团军会合。
3月20日晚,英军右翼第30军在靠近海岸的狭窄沼泽地区首先发起强攻,但并没有取得很大突破,仅在对方防线打开一个很浅的缺口。次日夜得到增援后,英军重新发动进攻,桥头堡稍有扩大。由于反坦克炮受沼泽地及地雷阻滞,未能跟进,英军前沿步兵阵地在没有充分支援的情况下被德军的反击所摧毁。战斗开始2天后,英军正面进攻失败,撤回出发阵地。鉴于初战失利,蒙哥马利对原做了相应调整,将作战重点移到内陆侧翼。为此,英军第10军司令部及第1装甲师于23日夜穿越沙漠去增援受阻于普卢姆山峡的新西兰军。同时,印度第4师从梅德宁向内陆侧面挺进,加强对德、意军侧翼的威胁,并开辟另一条冲击线。新代号为“增压2号”。增援部队到达后,英军左翼即于26日下午4时在空中轰炸机的掩护下发起闪电攻击。德、意军试图调动其预备部队阻挡英军左翼的猛烈进攻,但为时已晚。在被合围的威胁下,守军被迫向北撤往瓦迪阿卡里特。3月28日上午9时,英军完全占领马雷斯防线,通往突尼斯的道路遂被打通。
4月7日,英国第8集团军开始进攻退守瓦迪阿卡里特防区的意大利第1集团军,并于同日与美国第2军先头部队会师,将德、意军重重包围。轴心国军队选择了放弃阵地继续北撤。4月13日,意大利第1集团军撤至轴心国在突尼斯的最后一道防线昂菲达维尔—蓬德法斯一线。至此,德、意非洲集团军群在突尼斯东北部只保留一个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60公里的桥头阵地。次日,英军第8集团军开抵昂菲达维尔防线。4月20日,盟军在突尼斯展开非洲战役最后阶段的进攻,从南面和西面向突尼斯和比塞大方向同时实施突击,占领了重要据点。5月6日,英国第1集团军在强大的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在突尼斯西线对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发动决定性进攻,突破德军防线,将其残部分割为两部。7日,盟军占领突尼斯市和比塞大,此后,继续向海边进军。轴心国部队撤入邦角半岛,因受到同盟国海军的海上封锁,德、意军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界,无力防御。5月12日,盟军彻底歼灭轴心国残余部队,德、意军总司令冯?阿尼姆被俘。13日晨,意大利第1集团军投降,长达3年的北非作战全部结束。
突尼斯桥头堡战役的战略背景
对德国和美国来说,北非战场都是战争的区域,但这两个国家都由于他们盟友的甜言蜜语而卷入了这里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德国的情况是,1940年,意大利进行了一场大胆的,试图扩大其在北非的殖民地,在英军强有力的反攻之下,这次冒险很快便失败了。意大利令人颜面扫地的失利促使派出一小部分军队支援,由埃尔温.隆美尔指挥,于1941年2月抵达北非。德国非洲军(DAK)对阵线拉得过长的英军第8军取得的一些胜利使隆美尔名声大振,也一定程度的提高了他在德军中的地位,但远未到那种决定性的作用,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东线的苏联。
对英国来说,非洲在其整体战略中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大英帝国在非洲、中东和印度开拓了很多殖民地疆域。地中海是通向中东很重要的路径,苏伊士运河控制着和印度之间商贸往来的交通要道,再有,作为老牌的海上强国,英国只依靠单薄的陆军很难与德国这样的陆地巨人相抗衡。一个多世纪以来,英国传统的战略便是外层包围,利用舰队的机动灵活来消耗二级战区的敌军,直到联合自己的盟友一起和陆地上的敌军交战。1940年下半年,德军登陆英国的威胁刚刚减弱,英军便在埃及境内集结部队,准备击败北非的轴心国军队。1941年的大半年以及1942年早期,北非的战势都呈现胶着状态,随着交战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掌握人力,补给和武器上暂时的优势,战线不时的向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推进。但是,德国在1941年6月展开‘巴巴罗萨’入侵苏联之后,非洲军的前景黯淡了许多。苏联是国防军的首要战场,一直到1942年夏,北非的实力对比都是明显偏向于英军的。
艾森豪威尔把自己当年在西点的同学奥马尔.布莱德雷也调来北非作为副官,但凯塞林战役之后美军需要新的指挥官,布莱德雷先是晋升为巴顿第II军团的副官,然后才在北非战役的最后一个月才晋升为第II军团的指挥官。
1941年12月,对美国的宣战使得英国的战略形势变得有利起来,邱吉尔开始着手游说罗斯福相信地中海战略的好处。当时,这种战略在美国并不被广泛认可,尤其是美国陆军参谋长,四星上将乔治.马歇尔,强烈支持盟军尽早占领法国,最好能在1943年。后来人们发现,盟军1943年的时候还没有做好在法国打一场大型登陆战的准备。在盟军高级***一系列的会晤见面中,英国逐渐说服他们的美国盟友加入1942-43年间地中海区域的军事行动,给德国国防军一定的压力,直到登陆法国的行动变得现实可行。此外,斯大林和其他苏军将领也很支持西线盟军的行动,因为红军已经在东线单独抗击德军一年多了。罗斯福和马歇尔最终决定纳英国的意见,但美军在地中海一带的军事行动始终是三心二意的。
突尼斯战役“火炬”是什么?
在阿莱曼战役中,英军突击部队未能一鼓作气全歼德意部队,使大部分轴心国残余部队撤走,同德意数十万兵力共同退守突尼斯防线,负隅顽抗。
1942年8月14日,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发布作战指令,正式任命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美国的马克?克拉克少将任副总司令,史密斯任参谋长。由此攻克上述3个目标,将一分为二:一部分兵力(英军)必须先于德军,抢占突尼斯的港口城市;另一部分兵力(美军)则应从卡萨布兰卡向法属摩洛哥边界挺进,以便在西班牙倒向轴心国的情况下,保卫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交通线。
在决定进攻时间方面,考虑到从初秋开始天气将不断恶化,而且还要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3个地点同时登陆,因此,盟军认为一切都要尽早地做好准备不失时机地发动进攻,即便海、陆、空部队达不到所期望的实力也没有关系。9月22日,丘吉尔主持的、有艾森豪威尔参加的三军参谋长会议作出最后决定:“火炬”行动发起日期定在11月8日。
基于最坏的打算,除了规定派遣大批部队在卡萨布兰卡和奥兰登陆以外,还规定从美国派遣一支战略轰炸机部队,袭击集结在西班牙基地的轴心国空军部队。此外,东部特混舰队的英国指挥官建议立即空降占领波尼、突尼斯和比塞大的机场,认为这是防止德军空运部队抢先抵达突尼斯的唯一办法。但是,这个建议被制订人员拒绝了。他们倾向于夺取奥兰的大型机场,想以此作为抵抗轴心国军队通过西班牙进入北非的基地。结果,“火炬”行动开始后,德军空降部队抢先进入突尼斯,限制了盟军在非洲的进一步行动,同时也为迅速进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