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球星风采

短道速滑14决赛规则-短道速滑锦标赛

短道速滑的规则有哪些?短道速滑的特点是什么?

短道速滑14决赛规则-短道速滑锦标赛

短道速滑最重要的规则就是以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来定比赛的排名,该比赛的特点也有很多,比如对抗性和观赏性等等,下面我们来简要说一下这个比赛的规则和特点。

短道速滑比赛一般每组队员要进行三到四次的比拼。如果是接力比赛的话还要进行半决赛和决赛的比赛。这项比赛因为是比赛速度,因此为了避免运动员们尽可能的少受到损伤、或 被冰刀切割,就需要带上防护用具,比如头盔可以保护头部组织免受外力侵害,需要保护眼睛的 还需要佩戴护目镜等等,一个好的 防护工具是可以做到防止外力切割的功能的。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运动员 借用工具阻碍其他比赛人员的正常比赛,比赛 规则禁止运动员的护具等随身 用品上具有凸起、尖刺等形 状的造型。

比赛进程中,运动员们大多可以相互超越已达到冲向第一名的目的,但是为了比赛能够公平、文 明、和谐的进行,比赛规则禁止队员们相互碰撞、推拉、踩踏,同样也禁止运动员们寻求队友或场外的援助行为。如果有以上行为,很有可能会被裁判判罚红牌或黄牌。

由于短道速滑的场地具有其局限性,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也一年比一年多,因此这个比赛也具有很大的欣赏性和对抗性。运动员们为了保证在众多运动员中及狭小的场地中冲出虫围,需要提高自己的滑冰技巧,在比赛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周围的动态,以确保自己能保持较好的名次或超越他人,这个过程也是非常的紧张和刺激,极大地刺激观众的感官。

本届北 京冬奥会比赛将会产生9枚金牌,希望我们的运动员能够全部拿下,为我国增光添彩。

答案与侵删。

短道速滑A组B组决赛的区别(规则、赛道长度、选手数量等方面的差异)

短道速滑是一项非常有趣和受欢迎的冰上运动,被许多人视为冬季奥运会上最激烈的比赛之一。在短道速滑比赛中,选手需要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冰道上进行竞速,这个过程非常刺激和紧张,需要选手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在短道速滑比赛中,A组和B组是两个不同的组别,它们在规则、赛道长度、选手数量等方面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A组决赛

在短道速滑A组决赛中,赛道长度为111.12米,共有8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开始后,选手需要在赛道上进行一系列的技巧动作,包括弯道、加速和超车等。在比赛过程中,选手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与其他选手发生碰撞或者倒地。如果选手在比赛中违反了规定,例如超车时不按规矩行事或者推倒其他选手等,就会被罚分或者被取消比赛资格。最终,比赛的胜者将获得金牌,而其他选手则会获得银牌、铜牌或者无奖项。

B组决赛

在短道速滑B组决赛中,赛道长度为222.22米,共有12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规则和A组基本相同,但是比赛的难度更高,需要选手具备更加出色的技巧和反应能力。在B组比赛中,选手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需要更加小心谨慎。与A组不同的是,在B组比赛中,选手之间的距离更大,这意味着选手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超越其他选手。最终,B组比赛的胜者将获得金牌,其他选手则会获得银牌、铜牌或者无奖项。

短道速滑比赛是如何判罚的,你看明白了吗?可以详细说说吗?

1.起点,外线平行选手不能向内换线,否则将导致ST1犯规。内侧平行选手不能向外换线,否则将导致ST2犯规。起跑点还有一些额外的规则:如果在第一个弯角有人踢了一脚或有人摔倒,导致比赛重新开始,那么在第一次发车时犯下的犯规仍将受到处罚。如果从内赛道出发的跑步者由于外赛道上的跑步者加速而受到严重挤压,导致偏离赛道、滑入标志块、摔倒或踢刀,则应将其召回重赛。此时,可能不会有处罚,或者外跑道上的跑步者可能会受到处罚。

2.终点,处于领先地位的球员可以换线。然而,同时,外部球员不能向内换线,否则将导致F1犯规,内部球员不能向外换线,否则将导致F2犯规。短道速滑中,以滑冰运动员越过终点线的时间为准。运动员可以尽最大努力将滑板延长到终点线,但他们必须保持身体控制,不妨碍其他运动员。除非是在人的影响下摔倒,否则运动员不能将溜冰鞋踢出或直接掉线,否则将导致F6犯规。

3.超越,超车时,超车者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超车轨道不得干扰其他运动员的轨道。换道,当一名滑冰者的腰部高于其他滑冰者的肩部时,s区(直线)可以随时变换车道。当两名滑冰运动员处于同一位置(相等)时,他们不能换道。接力移交期间不要换车道。s区末端(直线)不能换车道。在水平方向上,溜冰鞋和臀部看起来是平行的。

4.运动员在发令员喊出“准备”之后,如故意放慢准备动作,造成其他运动员起跑犯规,该运动员则会被判“延误警告”。起跑时运动员冰刀任何部位在起跑线上或越过起跑线,都会被判起跑犯规。每组比赛总共只允许1次起跑犯规,第2次起跑犯规的任何运动员都会被判犯规并需在裁判的指引下迅速离开冰面。

短道速滑规则是什么?

规则

比赛场地面积为30米60米,跑道每圈周长111.12米,比赛用分组预赛、次赛、复赛、决赛的淘汰制,抽签决定道次。比赛出发时,多名运动员在一条起跑线上同时起跑,滑行过程可以随时超越对手。运动员必须戴防护头盔和防护手套,身穿防切割服参加比赛。短道速滑1980年首次出现在冬奥会上,当时为表演项目。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子1000米、女子500米和男女接力四项。1994年利勒哈默尔增加到男女500米、1000米和男女接力六项。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又增加了男女1500米,短道速滑已经增加到了八个比赛项目。

短道速滑比赛由每组4名选手(有时5人或6人)进行比赛,集体出发沿逆时针绕圈滑行。这是一项多轮淘汰赛,每次比赛的前两名晋级下一轮,直至决赛。短道速滑比赛中超越非常困难。超越通常发生在直道的外道,如果领先者留下很大的空隙,也可能在弯道的内道完成。比赛中经常会出现摔跤现象,结果可能导致相当数量的申诉和取消资格。接力比赛由四名队员按预先确定的顺序依次完成,每一棒要滑一圈半或者两圈。接力交接棒由一名队员推动另一名队员完成。在队友滑行过程中,其余三名队员在赛道的内部等待。

短道速滑接力赛的规则?

ISU短道速滑技术委员会组织各国部分裁判员参加了技术规则讨论会,于2014年9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会议对短道速滑的规则进行了部分修订或明确。下面对主要内容进行摘要,供冰迷们阅读和讨论。括号中的评论是本人自己加的。

起跑

起跑后第一个弯道弧顶前,如果因为碰撞、干扰导致了有运动员摔倒,裁判员和发令员可以吹停比赛,召回并宣布重滑。

(评论:此条应是针对索契冬奥会男子5000m接力出发事故的情况——起跑阶段在弯道弧顶前,由于荷兰队员的干扰导致中国队武大靖的摔倒,当值发令员Yoon Won-ho(韩国)并未吹哨召回,即使当时场上裁判认为应重滑也无法宣布,因为当时规则中是发令员召回比赛。)

起跑时运动员冰刀任何部位在起跑线上或越过起跑线,都应被判起跑犯规(false start)。值得强调的是任何时间段都不允许越线,即使越线后在准备前收回冰刀,一旦发现也要被判false start。

(评论:现在开始严格了,过去对于冰刀尖压线往往只是发令员进行警告。)

每组比赛总共只容忍1次起跑犯规(false start),第2次起跑犯规(false start)的任何运动员将被判PEN并应迅速在裁判的指引下离开冰面。

(评论:比赛只容忍一次犯规)

当发令员喊出“准备”之后,若有队员故意迟缓地做出准备姿势,导致其他运动员起跑犯规,该运动会被判“延误警告”。

(评论:可以避免某些队员故意“制造他人犯规”的行为。)

被“延误警告”的运动员如果再被警告1次,或其本人起跑犯规(false start),则该运动员被判PEN并罚下场。对其他运动员的警告不计入本组比赛的起跑犯规(false start)。

(评论:即他人被警告了,但我抢跑了,还能继续比赛,但他自己抢跑就要被判下去。)

一次起跑犯规(false start)可以是多人造成的,如果这是第2次起跑犯规(false start),相关个人都应被判PEN并罚下场。

(评论:多人同时抢跑是有可能的。)

综上,会被PEN的几种情况:

(1) 同一个人两次被警告(同一个人warning+warning=PEN)

(2) 同一个人被警告1次之后起跑犯规(同一个人warning+false start=PEN)

(3) 同一个人两次起跑犯规(同一个人false start+false start=PEN)

(4) 一次起跑犯规,紧接着任何人被警告(false start+任何人warning=PEN)

(5) 一次起跑犯规,紧接着任何人起跑犯规(false start+任何人false start=PEN)

接力比赛中以下情况导致的碰撞需要判PEN:

1.交接时,当多个代表队队员之间距离非常近、非常拥挤时,张腿的动作绊倒了其他人;

(评论:和其他队员距离太近时一定要注意交接时的腿部动作。倘若有很大的空间,为了最大程度传递速度,在保证不影响其他队员的前提下,应还是可以张腿的。)

2.在内圈滑行的队员侵犯跑道。不接棒的运动员必须一直待在标识物指明的场中地带,直道部分没有标识块,但也需要时刻处于前后两个标志块之间连线(想)内侧。

(评论:这也是索契冬奥会女子3000m接力中周洋被判犯规的原因,将过去的规则进一步强调和细化了。)

3.交棒完成的运动员必须意识到不要干扰其他队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撤离跑道。绝对不允许长时间待在弯道处。

将部分运动员判进下一轮

只有当犯规发生的时刻,被干扰的运动员处于可以晋级的位置时,才可以被判进下一轮。特殊情况下(由于其他队员的无意干扰或计圈、计时错误),即使没有犯规发生也可以判进。然而,一旦结果正式宣布,便不可更改。

召回比赛

当比赛中出现意外导致很多运动员一起摔倒了,尤其是比赛刚开始不久,裁判员应该召回比赛并宣布重滑。这样做不仅是基于安全考虑,也是为了保证比赛结果的公平性。

(评论:2002年的布拉德贝里和2014年的李坚柔恐怕以后不会再出现了。)

录像回放

当比赛有判罚时,发生碰撞的片段可以通过现场大屏幕播放给观众,此时裁判不需要去教练席告知判罚原因。在比赛进行中,不允许教练员找裁判讨论判罚,相关讨论只允许在比赛间歇期进行。

(评论:赛场上裁判的权威是不可挑战的!而且比赛结果一旦宣布就不可更改了,有什么意见可以间歇期再去提。)

领滑判定

比赛中判定两名队员的先后位置(领滑和跟滑),取领先“半个身位”的判定原则。ISU发布判罚准则的DVD,用于裁判能力训练。

(评论:2010年新颁布的“肩并肩”准则终于放弃了,“肩并肩”过于鼓励超越导致了很多危险的内道超越发生。新规则认为超越只有至少领先半个身位——肉眼看明显处于领先才能认定超越成功,否则发生的碰撞依然归咎于超越者。)

宣布比赛结束

裁判需要通过两声连续的吹哨宣布当组比赛正式结束,未完成比赛的队员本组成绩记为no time(无成绩)。裁判长吹哨宣布比赛结束后的45秒内,比完赛的运动员必须离开冰面;

(评论:主要是为了加快比赛进程,摔倒了被套圈的运动员的成绩本来就没有意义。)

积分分配制度

按照34、21、13、8、5、3、2、1的降序依次对A组运动员按名次分配积分,剩余积分依次对B组运动员按名次分配积分,直到积分分配完毕或所有队员都已分配积分。例外情况:

当A组决赛有PEN判罚或未完赛(DNF)时,被判PEN或DNF的运动员将丢失所获的本组积分,但可获得同B组第1名相同的积分;

当B组决赛有PEN判罚或未完赛(DNF)时,被判PEN或DNF的运动员不能获得积分;

未出赛(DNS)、退赛、获黄牌或红牌警告的运动员不获取积分;

当B组人数(或接力队)少于或等于2个时,B组决赛不举行,每个人(或代表队)均获得B组第1名的积分。

(评论:B组也有积分确保比赛更公平了,因为500、1000进A组决赛即前四才有积分对大多数运动员而言太难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