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罗马挑战赛-Atp罗马站决赛冠军
网球 小德的介绍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文:Новак ?окови?,Novak ?okovi?,1987年5月22日-,台湾译作乔科维奇, 港澳译作迪祖高域),塞尔维亚职业网球运动员(2003年—),单打最高排名世界第一,现今世界排名第一(2011年7月4日)。
外号 Nole
国籍 塞尔维亚
居住地 摩纳哥蒙地卡罗
出生日期 1987年5月22日 (24岁)
出生地 南斯拉夫贝尔格勒
身高 1.88公尺(6英尺2英寸)
体重 80.0公斤(176磅)
转职业年 2003
持拍 Right-handed; two-handed backhand
职业奖金 US$22,851,351
单打成绩
职业战绩 336胜105负 (75.6%)
冠军头衔 26
最高排名 1(2011年7月4日)
现今排名 1(2011年7月4日)[1]
大满贯成绩
澳网 冠军(2008、2011)
法网 四强(2007、2008、2011)
温网 冠军(2011)
美网 亚军(2007、2010)
其他大型单打赛事
ATP年终赛 冠军(2008)
奥运会 季军(2008)
双打成绩
职业战绩 21胜33负
冠军头衔 1
最高排名 114(2009年11月30日)
大满贯双打成绩
澳网 第一轮(2006, 2007)
法网 第一轮(2006)
温网 第二轮(2006)
美网 第一轮(2006)
2008年,他首次夺得澳洲网球公开赛男单冠军,包括在四强中直落三盤击败费德勒,成为塞尔维亚首位大满贯冠军得主。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单打四强中他惜败於最终的金牌得主纳达尔,但他在季军战轻松击败美国球员布雷克而夺得铜牌。同年底,亦获得ATP年终总决赛冠军。2011年,这一年是单打成绩最为杰出的赛季,拿下八座冠军,另外他不但再次夺得澳洲网球公开赛冠军而且首次夺得温布顿网球锦标赛冠军,更成为首个撼动费纳垄断从而登上世界第一宝座的球手。
截至2011年7月,乔科维奇共获得男单网球大满贯冠军头衔3个、大师杯冠军1个、大师赛冠军9个、ATP巡回赛单打冠军共26个。
在费德勒与纳达尔联手垄断男子网坛的年代里,乔科维奇是在位时间最长期稳固的世界第三。乔科维奇属於技术全面型选手,尤其是硬地赛事表现非常优秀,包括多次在硬地大赛中击败费德勒,以及红土赛事亦常有与纳达尔的精彩对战。
2011年
2011年是乔科维奇爆发的一年。澳洲公开赛,乔科维奇四强以7–63、7–5、6–4 直落三盤淘汰力争卫冕冠军的瑞士天王罗杰·费德勒,连续第二次於大满贯比赛击败对方。决赛对手为英国选手安迪·莫瑞,也是双方首次於大满贯赛场上较量。决赛乔科维奇以6–4、6–2、6–3直落三盤胜出,继2008年後再次於澳洲公开赛封王,也是生涯第二座大满贯冠军,整个晋级过程仅失一盤。
杜拜网球锦标赛,决赛以6–3、6–3直落两盤击败罗杰·费德勒,在此地完成三连霸,夺下第20座单打冠军。
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晋级四强,在四强以盤数2比1击败罗杰·费德勒,这场胜仗令乔科维奇的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二,决赛中,乔科维奇在先失一盤的情况下以4–6、6–3、6–2强势逆转拉斐尔·纳达尔,夺得冠军。
迈阿密大师赛,以不失一盤不丢一个发球局的战绩晋级决赛。决赛中再次面对拉斐尔·纳达尔,乔科维奇再次在先失一盤的情况下以4–6、6–3、7–64再次战胜纳达尔。同时完成春季北美大师赛背靠背夺冠的壮举,目前为止取得开季24连胜的不败战绩。
塞尔维亚网球公开赛,决赛中乔科维奇以7–64、6–2击败菲里西亚诺·洛佩兹,夺得冠军。
马德里大师赛,决赛中乔科维奇以7–5、6–4在红土场首次击败纳达尔,夺得冠军。连胜已累积至34连胜。
罗马大师赛,决赛中乔科维奇以6–4、6–4在红土场再次击败纳达尔夺得冠军。2011赛季继续保持不败记录,连胜已累积至39连胜。
法国公开赛,乔科维奇将以第2身份出战比赛,结果在四强被费德勒淘汰出局,未能延续胜绩。赛後选择不参与皇后会杯,直接角逐温布顿网球公开赛。
温布顿网球锦标赛,乔科维奇首次闯入决赛後,以6–4、6–4、1–6、6–1击败两届冠军纳达尔,首度拿下冠军,在本赛季已经累积48胜1败的战绩。并首度登上世界排名第一。
技术分析与装备
乔科维奇是较偏重於底线攻击打法之全面型球员,在他的生涯早期具有攻击性的[7],他最大的优势是他的抽球、发球和防守能力。他是一贯的运用双手握拍,为他较常运用的反手抽球[8]。他有相当快的球速,他的发球是他的一种主要武器,藉此赢得了许多轻松的分数,他的一发是典型的平击球,但他的二发偏向於常运用切球。他发球前有一致的节奏,隐蔽性很高的反拍下旋小球。然而,过度使用小球也造成非受迫性失误[9]。
他还利用良好的变线下降,反手下旋球和反手切球。他使用的单手反拍吊球是较为少见,一般球员通常从底线使用双手反拍吊球。他的上网是通常被认为是他的一个弱点,所以他很少用了发球上网技术。
[编辑]与纳达尔的对战史
乔科维奇与纳达尔有28次的交手,纳达尔以16胜12负领先。然而在硬地上的交手,乔科维奇占上风。2011年,乔科维奇的球技提升後,他在巴黎银行公开赛、索尼爱立信公开赛、马德里大师赛、罗马大师赛与温布顿锦标赛上,已经连续五次击败纳达尔夺得冠军,是生涯首度在红土上击败纳达尔(马德里),亦成为同年在红土击败纳达尔两次的第一人(马德里、罗马),另外首度在草地上击败纳达尔(温布顿)。
[编辑]与费德勒的对战史
乔科维奇与费德勒有23次的交锋,费德勒以14胜9负领先。在2008年澳洲网球公开赛四强中,以直落三盤击败费德勒,是乔科维奇生涯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胜利,中止费德勒连续10次闯进大满贯决赛,2010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四强,乔科维奇以5–7、6–1、5–7、6–2、7–5并且化解二个赛末点,大战五盤击败费德勒而晋级决赛。乔科维奇在巴塞尔决赛被费德勒以6–4、3–6、6–1三盤击败、2010年ATP年终赛四强赛被费德勒以6–1、6–4击败。而在2011澳洲网球公开赛的四强,乔科维奇以直落三之姿打败费德勒,使费德勒连续四个大满贯男单赛事未打进决赛,这也是乔科维奇第3次在大满贯赛事中击败费德勒。2011年杜拜赛决赛乔科维奇以6-3、6-3击败费德勒。这也是乔科维奇第一次在硬地上对费德勒取得两连胜。在三月份的巴黎银行公开赛四强中,乔科维奇6-3、3-6、6-2再度击败费德勒,完成对费德勒的三连胜之後,在法网的四强赛,乔科维奇以6–7(5–7)、3–6、6–3、6–7(5–7)苦战超过三个半小时不敌费德勒,终结开季的41连胜(跨季43连胜),也无法突破法网四强这个最佳战绩。
ATP 9站大师赛分别是哪些?
马德里大师赛 今天的马德里大师赛事实上是斯图加特超九赛的延伸,1989年德国在斯图加特获得了戴维斯杯,次年斯图加特公开赛就诞生了。有了公司的赞助,比赛冠名为欧洲卡精英赛。95年比赛从冠军系列赛升级到超九赛事。此项比赛在大师系列赛中总是格外的精彩,因为赛季末的争夺经常白热化这里的高手一贯云集,因此此项比赛鲜有卫冕冠军能蝉联锦标。德国的比赛自然少不了德国的宠儿夺冠,金童贝克尔是这里的福星,他两次夺冠,而且曾用4个小时在96年的决赛中和桑普拉斯上演了一场五盘大战。
由于在德国的赛事集体不景气,此项比赛于2002年迁移到马德里举行,借此西班牙这个网球大国没有一项高级比赛的局面得到改变。第一届比赛的男子单打决赛因诺瓦克的退出阿加西不战而胜。但是2003年,本土选手费雷罗给同胞们暂时了他全能的一面,他不但在半决赛中击败费德勒,而且最终夺冠,成为当年年终第一竞争中的领跑者。
年轻的西班牙公开赛不缺少精彩,它继承了斯图加特的激烈竞争,成功的组织和场外云集的名人,逐渐成为它的另一个看点。
马德里大师赛近些年影响力与日俱增,组委会有志于将其办成第5大满贯。从历史上看,马德里大师赛的历届冠军阵容也相当强大。2002年阿加西在决赛中对手因伤退赛,不战而胜,成为了第一届马德里大师赛的冠军。此后,西班牙国王费雷罗、俄罗斯沙皇萨芬、现任世界第一纳达尔、瑞士球王费德勒和阿根廷名将纳尔班迪安相继将折魁。今年的冠军除了能有500分的积分进账外,还能将一张36万欧元的支票带回家。
罗马大师赛 罗马公开赛有着丰富的历史和荣誉,这使它成为最著名的网球赛事之一。自从贝尼托.默索里尼在70年前命令制造球场开始,在由大片松树和白色石子路围绕的罗马公开赛中心赛场成为了许多值得纪念的赛事之一。
意大利罗马公开赛的第一位冠军是美国的人物比尔.泰登。他在1930年获得了第一个冠军,在那以后的岁月里,比尔.泰登的名字就经常的在冠军名单里重复。拉维尔,威廉德,纽科比,纳斯塔斯,伦德尔和桑普拉斯都获得过罗马公开赛的冠军殊荣。但是只有少数的人才获得过一次以上的冠军,不过拉维尔,伯格,伦德尔和高默斯就是例外。
至今为止最后一位3次获得罗马公开赛冠军的选手是托马斯.穆斯特,他在1990,1995和1996年3次击败对手,获得冠军。只有(1950,1951和1953年)杰里斯拉维.多布尼和澳大利亚的马丁.穆里根(1963,1965和1967年)可以和他匹敌。
有幸在罗马公开赛的红土场地上比赛的选手很少有人能忘记这样的经历。除了使人印象深刻的环境外,赛场上座无虚席和热情的观众为比赛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热闹气氛。观众们体现了典型的罗马特征-对网球运动的狂热。
罗马公开赛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每年的5月,它吸引着无数的人们来到罗马观看比赛和参加这一年一度的世界最佳泥地网球赛事
作为欧洲红土赛季一项重要的赛事,罗马大师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声誉。这项始于1930年的赛事起初在另一座城市米兰举办,五年之后迁到了现在的举办地罗马。赛事的首位冠军是美国著名选手比尔-泰登。
罗马大师赛的比赛空间相对比较狭小,而赛场内外热情的观众也让人们充分领略了意大利人对网球运动狂热。在这项享有盛誉的比赛中,很多网坛人物都曾经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冠军奖杯上,其中包括考瑞尔、伦德尔、桑普拉斯、阿加西、库尔滕等人。而西班牙神奇小子纳达尔也已经连续三年在这项赛事中笑到最后。
今年,总奖金为2,270,000欧元的第二项红土大师赛将会在5月5日至5月11日举行,费德勒和纳达尔分别领衔上下半区角逐最后的冠军奖杯。赛会冠军将会获得500分的积分以及36万欧元的丰厚奖金,亚军也将会有350分以及18万欧元入账。
以下是1980年之后的赛会冠军:
2007 纳达尔
2006 纳达尔
2005 纳达尔
2004 莫亚
2003 曼提拉
2002 阿加西
2001 费雷罗
2000 诺曼
1999 库尔滕
1998 里奥斯
19 克雷特加
1996 穆斯特
1995 穆斯特
1994 桑普拉斯
1993 考瑞尔
1992 考瑞尔
1991 桑切斯
1990 穆斯特
1989 曼奇尼
1988 伦德尔
1987 维兰德
1986 伦德尔
1985 诺阿
高迈兹
1983 阿里亚斯
1982 高迈兹
1981 克莱奇
1980 维拉斯
大师赛 蒙特卡洛大师赛创立于1987年。1928年成立乡村俱乐部后,赛事被固定在其中的网球中心举行,大师赛有过无数的辉煌经历。从都郝提兄弟到澳洲的火箭拉沃,瑞典猫王博格,德国金童贝克尔,奥地利的穆斯特,法网3冠王库尔腾到2003的西班牙的王子费雷罗,似乎人们都普遍接受一个事实,只要在蒙特卡洛夺冠就能在随后的赛季中拥有绝对的好运。毕竟蒙特卡洛的红土更接近法网,在这里称雄的人法网中从不很差。
蒙特卡洛乡村俱乐部的对面是浪漫的地中海和享有盛名的沙滩酒店。中心球场就在海边,造型别致,并非全包围的场地,站直高出热门经常一边欣赏比赛,一边欣赏蒙特卡洛的美景。
蒙特卡洛是富裕之城,赛事的总奖金接近300万美元,在夺冠的选手在当年的法网中得到庇佑,1995年穆斯特就是一例,1999年的库而腾也是一例,当然2003年的费雷罗更是一例。
作为三站红土大师赛的第一站蒙特卡洛明显的好于后两项,罗马因为文化和城市的发展,对于球场的位置有些难以保证,汉堡站因为和法网离得太近经常缺少大牌的光顾比赛资金都陷入困境。只有蒙特卡洛依旧健康的发展着,这个精彩的城市还经有无限精彩的比赛。辛辛那提大师赛 辛辛纳提是一项古老的网球赛,1899年,网球传入美国25年后,首届比赛在这里举行,辛辛纳提网球赛仅停摆过3次,两次世界大战中断了欧洲的各项传统赛事,却无法干扰这个富庶的城市人民对网球的热爱。
在辛辛那里公开赛的历史上鲜有黑马夺冠的经历,这和它上一站背靠背的加拿大大师赛形成极大的反差。辛辛纳提公开赛由西南财团赞助。西南财团在20世纪90年代建设了梅森网球中心,这个可容纳10500名观众的球场比起举办着大师杯的休斯顿网球中心要阔气许多。网球中心的建设让辛辛纳提大师赛彻底拜托了洪水的威胁。
在历史上,辛辛辛纳提曾经举办过女子比赛,但是后来没有坚持下来,为了更上一层楼,赛事的组织者一直努力将比赛重新象印第安威尔士和迈阿密一样的超一级赛事。从90开始,美国选手就成为这里的主角,桑普拉斯三次夺冠,阿加西和张德培也两次登顶。95年阿加西曾连夺加拿大和辛辛纳提两站冠军,2003年罗迪克也完成了这一壮举。迈阿密大师赛 迈阿密大师赛,是大使系列赛中仅有的两个男子和女子共同进行的比赛之一,由于它的阵容过于强大因此终被称作第五大满贯,2000年爱立信曾经冠名比赛,如今它的名字是纳斯达克100公开赛。在上个世纪他的名字是人们最熟悉的立顿(lipton)。就赛程来看迈阿密站非常特别,男女96人,10天的赛程,可以说这个巧妙的安排不会触到大满贯性质,又可以网络全世界的好手,显示出美国人的精明。比赛的奖金总额高达500万美元,说它是大满贯也不为过。
不过最神奇的是场地外的那片巴卡迪沙滩,那里是南加州的旅游圣地,但是这曾经只是一个垃圾堆放场而已。前ATP总裁‘迈阿密大师赛创始人布彻先生倾尽10年的精力,才把原来本荒无人烟的地方改建成全美
最大的网球中心。 加拿大公开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赛事之一,只有温网和美网拥有比加拿大站更悠久的历史,自从1881年以来,大量的男子网坛的最优秀的选手来到加拿大展示他们的才华
加拿大公开赛在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两个城市轮换举行,因为同时女子的一级赛事也在隔周的另一个城市进行,两个城市轮换同时,男女赛事轮换,加拿大人的平衡之术让人佩服。也许是为了竞争,蒙特利尔和多伦多都在大规模的改建场馆,看来内部竞争对于提高自身素质确实有作用。比赛奖金为 2,450,000美元。今年,加拿大大师赛来到蒙特利尔。
在2001年,蒙特利尔加拿大大师赛确定了一个观众的数字记录——165611人。
加拿大公开赛是绝对的平民大师赛,因为这里是一个冷门的温床,法网经常帮助选手完成一满贯加拿大经常让选手尝一次大师赛的冠军。在加拿大公开赛中只有95年阿加西以头号和卫冕冠军的身份夺冠,94年阿加西就是以非身份夺冠并多得随后的美网。2001年冠军罗马尼亚的帕维尔也是一例。2002年冠军则是非选手阿根廷人卡纳斯。不过2004年和2005年和2006年,赛会头号都获得了冠军。加拿大公开赛也是少有的不以赞助商名字冠名的比赛。印第安威尔士网球大师赛 印第安威尔士不仅拥有优秀的球员,卓越的网球设施,还有无可比拟的天气条件和寇切拉山谷优美的周边环境。印第安威尔士大师赛是每年网球日程上的重要日子,能够在这里获得比赛胜利,对球员的排名和个人经历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印第安威尔士大师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4年前,16年ATP筹资比赛从亚利桑那州的图森,搬到了位于寇切拉山谷。此后五年比赛一直很顺利,但是ATP却想在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世界附近建造一个体育馆,将大师赛搬迁过去。当时的ATP董事成员查理帕萨雷尔(Charlie Pasarell),同时也是拉昆塔酒店的董事。他说服董事会取消搬迁,让拉昆塔酒店为比赛建造新体育馆,并且保证他会让比赛的未来"更好"。于是比赛地点决定搬到拉昆塔酒店新建的一个拥有7500个观众席的体育馆。
1981年,大师赛搬进了新家,查理也成为了董事。比赛大获成功,而且开创了名人堂的传统。进入名人堂的网球巨人有埃尔斯荷斯.维那斯(Ellsworth Vines), 杰克.克莱莫(Jack Kramer),托米.塔博特(Tony Trabert),潘撤.高扎尔斯(Pancho Gonzales),埃里斯.马博(Alice Marble),唐.布吉(Don Budge), 阿瑟.艾实Arthur Ashe, 和Rod Ler。
查理的目标是将这项比赛发展成一项"网球主要赛事",参赛的都是顶尖选手,而且男女比赛将同时举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查理制定了一个听起来简单然而执行起来却不简单的:"要通过齐全的设施,紧张的比赛和广泛的媒体宣传,使这项赛事在选手、球迷、赞助商和媒体中流行起来。"
1981-1986年大师赛都在拉昆塔网球馆举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参赛选手。然而现有的场地显然已经不够了,为了达成"网球主要赛事"的目标,查理必须拥有比赛的全部控制权,和更大更先进的场地和比赛设施。于是查理买下了大师赛的所有权,在主要赞助商《新闻周刊》的协助下开始执行一项长期管理。他成立公司,在"新闻周刊杯锦标赛"的举办地印第安威尔士开设豪华度酒店和各种网球设施。
1986年大师酒店开张。大师酒店拥有350间客房,中心是一个可容纳万名观众的体育馆,有7000个固定座位,3000个会员座位,一共12个球场(两个草地球场,两个红土球场),3000平方英尺的运动服专卖店和8000平方英尺的比赛中心(在比赛期间提供媒体设施,球员休息室和用餐服务)。还有12个设施完备的超豪华套房环绕在球馆南端,有独立的起居室,休闲酒吧和24个座位的露台。这些设备在建成当时是最先进的,并且至今它仍是世界最大的私人网球馆。
1987第一届"新闻周刊杯锦标赛"在新网球馆举行。这也是职业女子比赛第一次和男子比赛同时举行。1987年成为了男女比赛同时举行的先驱。
著名选手贝克尔赢得了最初两届大师赛(1987、1988年)的胜利,大师赛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视。1990年ATP重组了男子巡回赛,将"新闻周刊杯"确认为ATP的精英赛事。
女子比赛的发展路程更为崎岖,从原来受到制裁,1991年终于发展成为官方的WTA巡回赛。但是直到1996年之前,每年的网球女子比赛还是在男子比赛之前举行。1996年ATP和WTA终于同意将男女比赛联合起来。至此,大师赛终于成为了与四大满贯齐名的六大巡回赛之一。
自从1996年男女比赛合并以后,大师赛发展的更迅速了。人们对票房、场馆、特定座位和空间的需求增长十分惊人。从23年前成立至今,参赛者从3万名发展到16万,总奖金从25万增长到3百7十万美元,电视观众从2千5百万增加到3亿2千万户,观众席也从7500个增加到10000个。
大师赛现在已经被网球业视为世界六大巡回赛之一。而查理帕萨雷尔却成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为了进一步满足球员、媒体、赞助商和观众目前和将来的需求,也为了实现查理在美国西部建造"网球主要赛事"的目标,他已经了建造新球场。
蒙特卡洛大师赛 蒙特卡洛大师赛举办地是位于地中海岸的明珠摩纳哥公国,这项比赛始于18年,已经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身为每年三大红土大师赛的第一项,蒙特卡洛大师赛也标志着每年欧洲红土赛季高潮的到来。
由于场地性质与法网接近,并且多位曾在这里夺冠的选手最终都在巴黎问鼎,这项比赛也素有“法网风向标”之称。这一规律最早始于罗马尼亚名将纳斯塔斯(13),在瑞典球王比约-博格身上也两度得到验证(19、1980)。最近十年来,1993年的布鲁格拉、1995年的穆斯特、2001年的库尔滕、2003年的费雷罗以及2005-07年的纳达尔,都顺利成为这一预言的佐证者。
今年的蒙特卡洛大师赛于4月21日至27日进行,总奖金高达227万欧元。世界球王费德勒、三届赛会冠军纳达尔以及澳网冠军德约科维奇悉数参赛,而这也是纳达尔和小德本赛季首次参加红土赛事。过去两年的决赛中,纳达尔都是击败了费德勒夺冠,并在最后的法网中同样是从世界第一手中夺走了冠军奖杯。
以下是自公开赛时代起历届蒙特卡洛大师赛与法网冠军榜比较:
年份 法网 蒙特卡洛大师赛
1968年 罗斯维尔(澳大利亚) 无赛事
1969年 拉沃尔(澳大利亚) 奥克尔(荷兰)
10年 科德斯(前捷克斯洛伐克) 弗拉努洛维奇(前南斯拉夫)
11年 科德斯(前捷克斯洛伐克) 纳斯塔塞(罗马尼亚)
12年 吉梅诺(西班牙) 纳斯塔塞(罗马尼亚)
13年 纳斯塔塞(罗马尼亚) 纳斯塔塞(罗马尼亚)
14年 比约博格(瑞典) 帕蒂森(南非)
15年 比约博格(瑞典) 奥兰特斯(西班牙)
16年 潘纳塔(意大利) 维拉斯(阿根廷)
17年 维拉斯(阿根廷) 比约博格(瑞典)
18年 比约博格(瑞典) 拉米雷兹(墨西哥)
19年 比约博格(瑞典) 比约博格(瑞典)
1980年 比约博格(瑞典) 比约博格(瑞典)
1981年 比约博格(瑞典) 维拉斯(阿根廷)
1982年 维兰德(瑞典) 维拉斯(阿根廷)
1983年 诺阿(法国) 维兰德(瑞典)
年 伦德尔(前捷克斯洛伐克) 桑德斯特罗姆(瑞典)
1985年 维兰德(瑞典) 伦德尔(前捷克斯洛伐克)
1986年 伦德尔(前捷克斯洛伐克) 尼斯特罗姆(瑞典)
1987年 伦德尔(前捷克斯洛伐克) 维拉德(瑞典)
1988年 维兰德(瑞典) 伦德尔(前捷克斯洛伐克)
1989年 张德培(美国) 曼奇尼(阿根廷)
1990年 戈麦兹(厄瓜多尔) 切斯诺科夫(俄罗斯)
1991年 考瑞尔(美国) 布鲁格拉(西班牙)
1992年 考瑞尔(美国) 穆斯特(奥地利)
1993年 布鲁格拉(西班牙) 布鲁格拉(西班牙)
1994年 布鲁格拉(西班牙) 梅德维德夫(乌克兰)
1995年 穆斯特(奥地利) 穆斯特(奥地利)
1996年 卡费尔尼科夫 穆斯特(奥地利)
19年 库尔滕(巴西) 里奥斯(智利)
1998年 莫亚(西班牙) 莫亚(西班牙)
1999年 阿加西(美国) 库尔滕(巴西)
2000年 库尔滕(巴西) 皮奥林(法国)
2001年 库尔滕(巴西) 库尔滕(巴西)
2002年 科斯塔(西班牙) 费雷罗(西班牙)
2003年 费雷罗(西班牙) 费雷罗(西班牙)
2004年 高迪奥(阿根廷) 科里亚(阿根廷)
2005年 纳达尔(西班牙) 纳达尔(西班牙)
2006年 纳达尔(西班牙) 纳达尔(西班牙)
2007年 纳达尔(西班牙) 纳达尔(西班牙)
ATP罗马大师赛男单奖金明细
罗马大师赛(Rome Masters)为每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网球巡回赛,是ATP大师系列赛之一,赛事另一个为人熟知的名称为意大利公开赛(Italian Open)。
2016年ATP1000大师赛罗马站的奖金明细如下:
冠军:717315欧元
亚军:351715欧元
四强:177015欧元
八强:90010欧元
第三轮:46740欧元
第二轮:24640欧元
第一轮:13395欧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