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队决赛存在黑哨嘛-广东队决赛时间
CBA乱象何时了:时钟走走停停 球队全靠外援打天下
众多大牌球星加盟、争冠队伍日益增多、央视一周七场直播、各队实力趋向平均……本赛季的CBA进入一个前所未见的鼎盛时期。然而,1月9日第20轮八一主场对青岛一战发生了争议事件,CBA最大牌的外援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短短几行微博———“这些CBA的裁判们应该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的球队每晚都打得很努力,但这3只瞎老鼠让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使CBA这个“江湖”掀起巨大的风波:红哨黑哨主场哨、仿佛能够读懂人心的计时器、过于入戏的球迷、年年凭外援吃饭的球队、媒体服务空喊口号……这些CBA长年不断的怪现象成为舆论焦点。可悲的是,目前仍然看不到这些乱象有休止的一天。
乱象一:决定生死的哨声
足球比赛中有句这样的老话:好的裁判就是让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这样的话同样可以放于篮球比赛中。裁判是比赛的“法官”,但不应该是其哨声去决定赛事的胜负。而在CBA,偏偏这样的哨声多得不胜枚举。
主场哨是最常见的一种。本赛季八一主场对青岛比赛的最后时刻,八一队以93比90领先,八一队在进攻中,刘书楠在24秒计时器响起时仍未出手投篮。按照规则,八一队24秒进攻违例,球权应交予青岛队。但当时在场的三名裁判并没有响哨,比赛继续进行,刘书楠投篮不进后,王治郅抢到篮板,八一队再次获得进攻机会。随后,刘书楠命中三分球,青岛队在下一次进攻中抢投三分不中,接下来青岛队对张博犯规,可谓大势已去。青岛队抗议,三名裁判经过商议,明确表示八一队的确是24秒违例,却作出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决定:维持原判,刘书楠得分有效!暂停时,青岛队领队姜世伟找到记录台理论,气得一脚踢飞了技术代表的牌子。
主场哨在任何赛区都有,但有些赛区会走向极端,以致有圈内人士称:“没有高20分的实力,很难在客场赢球。”以近几年为例,八一、北京、山西、新疆等赛区都是不折不扣的“魔鬼主场”。
明星哨是近几年“怪哨”中的又一种。随着NBA一些大牌球星的加盟,CBA赛场上也一时星光熠熠,哨声本来对外援就偏软,面对某些大牌明星哨声就更软。最明显的当属马布里。由于年纪偏大,又也许是从“拳头”中出球王的街球出身,马布里许多看起来保护自己的动作,其实非常伤人。上赛季总决赛他上篮以膝盖飞顶布鲁克斯那一幕仍然记忆犹新,本赛季第22轮北京对天津时,他又以同样的动作先将天津队外援恩迪亚耶飞踹出去,再从容上篮,而这样在NBA至少可判违体、甚至夺权犯规的恶行,居然哨声不响,而底线裁判就站在恩迪亚耶旁边!
平衡哨也是CBA赛场经常见到的一种。以本赛季第22轮广东对浙江的比赛为例,当值三名裁判胡吹一气,没有出界的判出界,不是犯规的判犯规,甚至远离犯规动作、与对方根本没有接触的球员都可以被吹犯规,引来主客双方的极大不满。而这个时候,裁判就会吹平衡哨,往往先前对主队一个错判,就以下面对客队的一个错判来弥补,反之亦然。
解决方法:裁判职业化
解决难度:★★★
篮协在下发CBA青岛罢赛风波罚单的同时,还发布了《关于试行篮球职业裁判员的调查问卷》。篮协似乎有意建立职业裁判员制度,以约束CBA裁判行为。
裁判职业化在目前来说,似乎还很长远,而且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条必需的出路。如今CBA的裁判都是业余兼职的,他们中有大学老师、体育局官员等等,一年他们只从篮协领四到五个月的薪金补贴,全赛季大概有五万元左右的收入。这样的收入明显偏低,这就造就了主场“招待裁判”的惯例,主场哨应运而生。裁判职业化不可能根除“黑哨”、“主场哨”,但肯定可以将一些基本的“偏哨”纠正过来,最大程度上保证比赛的公正性。
乱象二:走走停停的时钟
计时器对于精确到零点几秒的篮球比赛来说非常重要,但令人遗憾的是,CBA已经进入第18个年头,这方面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
CBA第17轮八一队对北京队的比赛进行到第二节还剩3分多钟时,北京队的一次进攻投篮不进,随即轮到八一队反击,但进攻仅数秒钟,八一队一名队员正要投篮时即24秒违例。北京队紧接着反击打成2+1,观众发出阵阵嘘声。裁判暂停了比赛,现场DJ赶忙安慰球迷:“我们相信裁判会作出公正的判罚,感谢现场球迷的支持。”裁判最终判定北京队进攻有效。第三节时,计时器再度不回表,而这次受伤的又变成北京队,现场球迷又发出了嘘声。
像这样的计时器故障在本赛季已经不是第一次。11月30日,王治郅绝杀青岛男篮,八一队101比99险胜,当时只剩1秒钟,但王治郅接球后计时器并未马上启动,直到他做投篮动作时计时器才走动,其间他还做了假动作晃开对手。12月12日,北京队依靠莫里斯最后时刻的两次得分客场112比110艰难战胜新疆队,赛后有人质疑计时器在最后时刻停顿了2到3秒,否则莫里斯无法在常规时间完成最后一球。
解决方法:职业培训
解决难度:★★
据了解,CBA17个赛区的赛场技术设备都由篮协统一配备,并不存在硬件不同的原因。唯一原因便是人为因素。排除极少数主动为之的以外,绝大部分计时器问题应该都属于业务不熟练,或者机器出现问题。解决之道无他,唯有加强培训,熟练业务。
乱象三:火爆过头的球迷
CBA某些赛区球迷看球异常火爆,他们不但为主队狂热地加油助威,还不时对裁判判罚施加压力,如果哨声仍达不到他们要求、或者客队球员做出什么与主队球员冲突的动作时,这种狂热甚至会演变成骚乱。
史上最严重的一起球迷骚乱当属上赛季半决赛山西主场迎战北京的第四场比赛。比赛结束前54秒,因为北京队莫里斯的一记盖帽没有被吹罚犯规,自觉在主场反倒吃了亏的山西队老板愤怒地冲进场地,而他的不理智行为直接导致了看台上如雨而下的水瓶、打火机等杂物被投掷进场地,比赛因此被迫中断10分钟。赛后,北京男篮将坐大巴离开场地,但数百名球迷潮聚一起,个别北京球员还在球迷的推挤拉拽中被踢到腿或抓伤手。冲突中有一名山西球迷高呼自己被马布里打了,接下来新一波围堵开始上演。北京队的大巴和搭乘工作人员的中巴均被“愤怒”的球迷围堵。
每一个赛季,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种球迷骚乱事件。而从上赛季的“换苏伟”口号开始,CBA赛场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扔向球员的“软刀子”。这种被某些所谓专家称为“地方特色”的口号,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全国叫响的时候,对当事球员及其球队都带来相当大的影响。本赛季又因为吉喆与麦迪的冲突而多了“换吉喆”的口号。
解决方法:加强球场保安
解决难度:★★★
球场的保安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必要的话可以效法NBA安装闭路电视,发现有扔水瓶、杂物的现场球迷,课以一定的处罚。在目前看球仍然未能实行实名制的时候,现场保安必须负起责任,将骚乱苗头扼于开始之初。
乱象四:全靠外援的球队
CBA17支队伍中,除去八一队无法请外援,均有两到三名外援(上赛季倒数后四名的球队可以多请一名亚洲外援)坐镇,而除了像国手众多的广东宏远队不完全依赖外援之外,外援之于其余队伍基本等于半支队甚至更多。
目前CBA绝大部分球队,还都是依赖外援在打天下。看看本赛季CBA的技术统计,总得分前20位的除了一个易建联外全是外援。山西由于上赛季引进了马库斯·威廉姆斯和查尔斯·甘尼斯两名出色外援,让这支以往成绩一般的球队在上赛季一举冲进前四。而由于引援不利,江苏这支传统强队在上赛季竟然排名垫底。上赛季风光无限的上海队,本赛季就因为阿里纳斯此前的因伤缺阵,战绩节节败退,目前仅排名倒数第二。迄今,本赛季常规赛仅仅战至一个循环多一点,已经有9支队更换了外援。
解决方法:大力培养自己的年轻球员,如果能够像广东宏远队一样年年为一队提供可选的优质后备力量,打造适合自身的整体战术打法,就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过分依赖外援的毛病。
解决难度:★★★★
乱象五:
流于形式的服务
CBA采访环境一直就被媒体记者所诟病,诸如采访席位不够,球馆没有网络,等等。上赛季开始之前,中国篮协也曾出台了几项跟媒体记者有关的政策,令人大吃一惊。这几项政策包括:现场媒体文字记者采访位置将由场边的媒体记者席,移到观众席上划一块区域;在开赛前24小时必须要向赛区组委会报名,否则现场不予接待;媒体记者可以对当场执法裁判投票评分,等等。这些“新规”都引来了大批的质疑声。
本赛季媒体手册中增加了几条新的规定和条款,这也引来不少篮球界人士的关注和吐槽。在CBA新赛季联赛手册里面,关于媒体服务工作的管理要求有两条很醒目:1、俱乐部官员、教练员、球员,未经俱乐部批准不得随意接受媒体采访。2、接受媒体采访时须本着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回答问题,不准公开发表对主办单位、裁判员及对手的评论。
前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旗帜鲜明地反对此规:“事实证明,封闭对于CBA没有任何好处,以前这样的教训还少吗?”
众多新规出台,不是为了方便媒体的采访,而是为采访设更多的坎。说到底,篮协一贯的官僚作风很难让其做到“服务”两个字。最简单的,其官网自去年11月被黑了以后,竟然一直不去做修复工作,以致每场的技术统计都不知道以哪里的为准。其官网以前历年的统计数据,竟然可以在几年前一笔删除。
解决方法:只要篮协政企不分的特性存在,此事无法解决。
解决难度:★★★★★
水球老将廖一平:胸中难灭水球情怀
每一位运动员的心里,都闪耀着一个奥林匹克理想。每一位水球健将的心里,都凝结着一份葱茏的水球情怀。在记者的印象中,广西水球老将廖一平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
廖一平,现任广西体校的水球教练,在其30多年的运动生涯里,曾于1975年、1979年和1983年先后代表广西参加了第三、四、五届全运会,均获得了第一名,实现了广西体育界水球史上“三连冠”,并于1978年代表中国参加了第八届亚运会,获得了亚洲水球冠军。
初识廖一平,是经广西第十一届运动会执委会的同志介绍,在南宁市的廖一平家里。廖一平身材魁梧,体格健壮,一副难得的好身板,给人一种高大威猛、气势豪迈的感觉。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记者从他的言谈中还是发现,廖一平作为一名驰骋沙场的水球老将,他的血液里永远沸腾着一份永不退化的水球情怀。只要一说起水球,平时寡言少语的他就会变得谈兴十足,神采奕奕……
“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在雅典奥运会,还是悉尼奥运会上,水球比赛都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现场的气氛,更是火爆到了连裁判的哨声都险些被淹没的地步。”第一次与廖一平见面,他对记者所说的这番话话,至今还让记者记忆犹新。“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沿海城市,水球运动同样大受欢迎。记得有一年秋天,在广西举行的一次水球比赛上,为了给自己喜爱的球队加油鼓劲,现场的观众甚至将11面大鼓抬进了仅能容纳2000多人的游泳馆。伴随着双方运动员的每一次精彩进球和激烈争抢,现场都会响起一阵阵喧天的锣鼓声和呐喊声。在这种热烈的赛场氛围的感染下,双方运动员比得也格外起劲,比赛非常精彩好看哦!”
*** 岁月终生难忘
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但第八届亚运会上的中、日水球队夺冠之战,那紧张、激烈的场面在廖一平的面前仍然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1978年12月,第八届亚运会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这一届亚运会的参赛运动员比上一届增加了600多人,达到2879人,其中包括女运动员557名,他们参加19种运动199个单项的比赛,创下了亚运会参加代表团和人数的新纪录。比赛种类有田径、游泳(含跳水及水球)、射击、拳击、体操、举重、摔跤、保龄球、击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自由车、帆船、射箭、篮球、排球、足球和曲棍球等,其中保龄球、帆船和射箭三种是这一届新增加的。我国派出了一个包括田径、游泳(含跳水,水球)、体操、举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自行车、射击、击剑和摔跤等14个项目的庞大代表团前往参赛。这是我国继第七届德黑兰亚运会之后第二次派团参加亚运会比赛。
第八届亚运会水球比赛是于12月19日在曼谷国际游泳比赛中心举行的。参加比赛的有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香港、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从这次比赛水平来看,中、日水平较高,实力非常接近,新加坡、马来西亚水平稍次,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香港、孟加拉水平较低。从1974年第七届亚运会以来,中、日两队数次交锋,双方势均力敌。这次比赛双方都做了充分准备,恶战在所难免。所以,中、日水球队夺冠之战格外引人注目。
当天上午9时30分,曼谷国际游泳比赛中心观众台上座无虚席,挤满了近万名观众。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亚运会水球冠军争夺战。
比赛进行不久,中国队就以默契的配合,凌厉的攻势,勇猛的作风,连连得分。但谁也没有想到,当时的裁判不知出于什么居心,明显偏向日本队,他们对中国队员的无理判罚,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让中国队亲身领教了“吹黑哨”的滋味。也正因如此,当这一仗打到差不多结束时,中国队的一些队员忍无可忍,与日本队产生了一些纠纷,导致上午的比赛分数不算,下午重打,并更换裁判。
下午3时30分,中、日水球队夺冠之战重新开始。为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国际游联派来了两位国际A级水球裁判来担任这场比赛的裁判员。当时,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次女诗琳通公主专程赶来曼谷国际游泳比赛中心,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场亚运会水球冠军争夺战。
裁判员哨音一响,平静的水面顿起波澜。第1节刚开始6分,身高1·78米的蔡添雄,快速切入,有力射门,中国队以1比0领先。这时,看台上的中国啦啦队喊声四起,震耳欲聋。中国水球队员大受鼓舞,继续猛烈进攻。第1节结束,2比0,中国队领先。
第2节,中国队频频进攻得手,先是王孝天门前搏斗中射门得分,接着是廖一平反击成功,锦上添花。这时,游泳池水花飞溅,声浪俱起,双方啦啦队喊个不停,中、日两国国旗在看台上不停地飞舞,场面激动人心。这一节中国队净得3分,日本队一分没有,5比0,中国队继续领先。
第3节开始,日本队用人盯人战术扩大防区,紧逼中国队队员,但中国队不慌不忙,沉着应战,或者远射,或者强攻。翟保卫在断球成功,快速带球前进,单枪匹马射门成功,接着蔡盛六跃起接球,劲射得分,使得整个游泳场沸腾起来,热烈鼓掌,中国队士气大振。
关键的第4节比赛开始了。这是拼意志,拼体力的时刻。中国队在分数遥遥领先情况下,没有轻敌思想,骄傲自大,而是团结一致,互相鼓励,坚定信心,按准备会意图进行,稳扎稳打,控制好进攻节奏,处理好每个球,比赛进行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蔡添雄在中场附近截到球后,看到日本队守门员出击未回,抓住时机立即来个远吊射门,球直入大门得分,中国队总分已得11分了。这时,离比赛终场不到2分钟,日本队拼尽全力追赶,企图挽回败局,但已回天乏术了。在双方激战争夺中,日本队进攻犯规,这时离终场只有17秒,中国队把球控制到终场。一声哨响,中国队以11比1战胜日本队,结束了这场夺冠之战。中国队在亚运会上第一次夺得冠军,胜利的欢呼声响彻在游泳场的上空,久久不息。
发奖仪式开始了。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廖一平与其他中国水球健儿站在领奖台上,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情格外激动。而场上的中国同胞,也伴随着节奏强烈的旋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雄壮的国歌,和水球健儿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一串足迹记录成长
廖一平之所以能能够站在亚运冠军的领奖台上,并不
是因为运气好,而是与他从小喜欢体育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55年6月,廖一平出生于一个干部家庭,在家中的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上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1959年底,他随父母亲一起来到了玉林,先是在以前的地区幼儿园上学前班,然后在玉林城区的东成小学读小学。
那时侯,廖一平生性好动,活泼调皮,从小就十分喜欢体育运动,一有时间,不是与小朋友打乒乓球,就是打篮球。尤其是他在打球的时候,用的是左手,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在同龄人当中比较出名。在小学5年级的时候,他还曾
经被抽调到县队集训了一段时间,从而使他的篮球水平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除了喜欢打乒乓球和打篮球外,廖一平还特别喜欢游泳。玉林地处桂东南,虽然没有什么大江、大河,但城区周围还是有两条河流,一条是南流江,一条是清湾江。闲暇之际,廖一平的父亲廖英东经常带着他们几兄妹到河边去拣贝壳、抓小鱼,炎热酷暑的时候,还会带他们下河游泳。后来,廖英东发现,廖一平颇有游泳的天赋,就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廖英东的培养方法非常奇特,他经常带着廖一平到田边或者河沟旁去仔细观察青蛙游泳的姿势。有一次,廖英东轻轻地用手指戳了一下浮在水面的青蛙,那只青蛙便一夹腿,箭一般地窜了出去,廖英东就启发廖一平:“看清楚没有?那两条腿多么有劲,青蛙游泳主要靠腿力。”在廖英东的耐心培育下,廖一平的游泳水平也像他打篮球一样直线上升。
1971年初,廖一平已读到初中二年级了。有一天,自治区体工大队水球队员李锦坤来到玉林选拔运动员,东成小学的体育老师梁安琪就向他极力推荐廖一平。当年2月,廖一平就以良好的综合素质被选到了自治区体工大队,并被分到水球队接受正规而严格的系统训练。
提起水球这项运动,直至今日,在我国仍然有大多数人会把它归入“冷门”项目的行列。的确,水球这项运动在我国开展得并不普及,在国内一些高水平的水球比赛中,观众也常常是寥寥无几。因此,刚开始时,廖一平对水球也是一头“雾水”。随着到水球队接受训练的日子的增多,他对水球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水球又名“水上足球”,是在水中进行的一种球类运动,其精彩激烈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绿茵场上的足球比赛,与游泳、跳水及花样游泳同被列为世界游泳锦标赛的4大项目。比赛时分两队在专用的水球场进行。每队场上有7名队员,分别担任前锋、后卫及守门员,另有替补队员6名。比赛时一队戴蓝帽子,一队戴白帽子,双方守门员则分别戴红色帽子。运动员应具有良好的游泳技术和起动、起跳、传接球、踩水支撑、射门等水球的技术,还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每场比赛分4节进行,每节8分钟,节与节之间休息2分钟,两节完后休息5分钟并交换场地。比赛以把球射入对方球门而得分,得分多者胜。比赛时,除守门员外,任何球员均不得用双手触球,也不能把球按入水中。当进攻一方球员控球在手时,防守一方为了抢球可以将其按压人水。如持球者将球松手而守方继续做按压动作,即被视为犯规。水球比赛犯规分一般犯规和严重犯规。一般犯规由对方在犯规处发间接任意球,严重犯规则将被判罚离场20秒或由对方发5米直接任意球。动作野蛮者,可取消比赛资格,同时加罚5米直接任意球。水球运动在19世纪中叶起源于英国,最初被称“水上足球”,1877年正式定名“水球”。到了19世纪末,传入美国和欧洲大陆诸国,1900年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水球比赛不仅是一项上座率十分高的赛事,在欧美等国更是备受追捧,尤其是在瑞典、挪威和丹麦,水球运动甚至被称为“第一运动”。
当时,与廖一平一起来到自治区体工大队接受水球培训的还有另外3个运动员梁新民、何炳林、陈宏,他们的年纪都比廖一平大2至3岁,负责培训他们的教练是叶洪荣,培训地点是在武鸣县城西南面的一个天然泉水潭灵水。灵水的奇特之处有两点:一是四季常清,清可见底,鱼窜虾游,历历在目,不管天时大涝或是大旱,它仍然不溢不涸,不混不浊。二是不管春夏秋冬,它的水温都保持在摄氏22。C左右,是个天然游泳池,炎夏跃入水中,酷热顿消;冬天在水中浸泡,遍身温暖。所以,一年四季这里游泳的人都是络绎不绝,因此国家体委游泳队也把这里作为一个训练基地。
在灵水训练期间,叶洪荣教练严格按照“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和大运动量,对廖一平等人进行技术攻关的培训,以求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耐久力等。在技术上,切实加强传接球、对抗负重踩水、运球、8米劲射等。在战术上,则一改前锋呆板的打法,学习世界先进的游动传球、过人、快速突破等技战术。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泳场里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节假日,在操场上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黎明。
没多久,廖一平就以接受能力强、应变能力好、游泳技术扎实、打球能够左右开弓等特点脱颖而出,不仅深受教练的喜欢,而且出征各地参加各种赛事。
1971年7月,全国游泳、跳水、水球集训比赛在湖北武汉举行。经过几个月严格训练的廖一平等人,就代表广西参加比赛,虽然没有争得前三名,但还是取得了第4名。
初战告捷,大大地鼓舞了廖一平等人的士气。1972年8月,全国比赛在湖南长沙举行,廖一平等人代表广西参加比赛,同样取得了第4名。
1973年8月,全国锦标赛在湖北武汉举行,廖一平等人又代表广西参加比赛,经过大家的努力拼搏,终于跻身前3名,获得了季军。
能够跻身前3名,更像给廖一平等人注射了一支兴奋剂,激励着他们向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前进。1974年10月,全国比赛在广东湛江举行,廖一平等人又代表广西参加比赛,经过一番激烈的奋战,终于夺取了第二名,离冠军已越来越近了。
三次夺冠名声大振
经过以上4次战役,廖一平已经是名声远扬,很快“夺权篡位”进入主力阵容,让人们刮目相看,并为他日后的水球事业奠定了基础。
到了1974年,第七届亚运会将于9月1日至9月16日在伊朗德黑兰举行。届时,将有25个国家3000余人参赛,这是亚运会举办以来,参加国最多选手也最多的一次。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届亚运会中,
中国台北(中华民国)将被排除会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取而代之。也正由于是第一次参加亚运会,中国各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为了做好参加第七届亚运会的准备工作,国家体委于1974年4月在广西武鸣水球训练基地专门集训了全国4支强队,并组成国家队。在集训期间,国家队与广东队、广西队、上海队等轮番比赛,互相切磋,时间达两个月之久,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借此机会,廖一平更是虚心学习,博采众长,使自己的水球水平“更上一层楼”。廖一平和中国水球队的队友们憋足了劲,都想成为第一次在亚运会赛场上为祖国赢得荣誉的中国人。当时,刚刚20岁的廖一平心里只有亚运会,在一次训练中不幸脚趾骨骨折,他咬一咬牙,自己将脚趾骨扳正,夹上两片小木板,缠好绷带,又跳进泳池里继续练习了。随后,廖一平和李锦坤还被抽调到中国水球队,在湖南长沙进行更加严格的训练,他和李锦坤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渐渐形成出手快、灵活多变、手法隐蔽的技术风格。同年8月,中国水球队组织队伍参加在伊朗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广西队有李锦坤随国家队参赛,获得了第二名。
1975年9月,第三届全运会水球赛在北京举行,廖一平等人代表广西参加比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夺冠之战中,广西水球队终于战胜了广东队,在全运会上首次获得冠军。消息传来,八桂人民欢欣鼓舞,备感振奋。
随后,为了备战1978年12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八届亚运会,国家体委立即组织了国家队,并指定广东潘国强为领队,侯德为教练,广西运动员有廖一平和李鉴明、张光华、彭百凌4人入选,广东运动员有卢周潜、蔡添雄、王建光、蔡盛六4人入选,上海运动员有李立三、翟保卫2人入选,福建运动员有王孝天1人入选,他们将代表中国参加第八届亚运会。在亚运会比赛期间,中国水球队以速度快、传球准、中后场突破、积极游动等灵活多变的战术首次获得亚运会冠军。
第八届亚运会结束后不久,也就是1979年5月,第四届全运会水球赛在广东新会、江门举行,廖一平等人代表广西参加比赛。广西水球队沉着应战,稳扎稳打,在夺冠之战中,广西水球队再次战胜了广东队,成功卫冕。同年,廖一平荣获“国家运动健将”称号。
相隔四年之后,到了1983年9月,第五届全运会水球赛在上海举行,廖一平等人代表广西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广西水球队一路披荆斩棘,第三次战胜了广东队,稳居第一,实现了广西体育界水球史上“三连冠”,为广西赢得了无上的光荣。即使是到了现在,只要一提起广西水球队,一些年纪稍大一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津津乐道地说起当年的辉煌。
也正因为廖一平等人曾经创造了让无数广西人为之骄傲的“三连冠”,成就了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广西水球”时代,再加上廖一平曾经代表中国水球队出征第八届亚运会,并为中国水球首次获得亚运会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在广西的体育史上,廖一平无疑占有一个位置。
情系水球寄望改革
当了半辈子的水球运动员,退役后的廖一平时刻关注着中国水球运动的发展。
中国水球队在10多年前还是亚洲老大,最近几年随着地方队的极度萎缩,中国水球呈下滑趋势。雅典奥运会,中国队甚至连入场券都没有拿到。
廖一平在叹息之余,向记者分析了中国水球运动存在的两大困难。一是专业队伍太少,目前全国仅有上海、广东、广西和湖南4支队伍;二是群众基础太差,由于场馆不足等多种原因的限制,目前水球运动在国内远没有开展起来。
廖一平告诉记者,广西水球队也陷入低迷已经很长时间了,特别是相对以前的“三连冠”来说,成绩已经远远下降了;就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广西水球队也始终排在上海队、广东队和湖南队的后面。
尽管如此,在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水球预赛中,广西水球队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四胜两负的战绩排名第三。
对于现在的广西队,廖一平一方面是充满信心,他说:“从预赛的表现看,广西水球队还是前三名水平,应该还不错。”可是,另一方面,廖一平却是忧心忡忡:“以前,一提到广西队,外省的对手就害怕。当年夺得‘三连冠’的时候,小、快、灵以及门前3:3、2:2是广西队的特点,运动员个人技术精湛,个个能左右开弓,大批优秀运动员成为国家水球队的主力。可是现在,广西队仅有守门员马建军是国家队的队员,而上海队却有6至7人入选国家队,广西队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
优势为什么没有了?记者把问题抛向廖一平。他说:“以前的李锦坤、李鉴明、邓军、张光华、黄龙、林军、彭百凌这些老将那么厉害,是因为他们早就从事这个项目,他们的基础好,基本功扎实,对水球的领悟也比较快。还有,就是他们都是从众人中脱颖而出的,天赋也好。可是现在要选水球队员,选择面太窄了,我们好多队员都是从别的项目上退下来的。比如,好多人以前是练游泳的,练着练着,成绩提不上去了,才转来打水球。虽然这些项目都与水有关,可是这些队员水球方面的基本功都不行,协调性、对抗性都很差。”
据廖一平介绍,现在广西队最缺中锋,而中锋无论是在篮球比赛,还是水球比赛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得中锋者,已得了半个天下。”现在缺中锋,就是因为没有好苗子“惹的祸”。
“其实,广西水球的问题就是中国水球共同的缺陷。”廖一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十运会水球预赛,全国总共只有7个省份派队参加,你可以想象水球运动在全中国的普及程度是多么低。”
可是在水球运动的发源地——英国,全国上上下下都对水球很感兴趣,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的哈里王子,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打水球。受英国影响,整个欧洲的水球运动开展得也是如火如荼,像克罗地亚、匈牙利都有自己的职业联赛。廖一平非常羡慕地说:“欧洲现在的水球发展已经非常系统了,他们的群众基础非常的好,大家都爱看。”与他们相比,中国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以广西为例,以前全区有9个以上地、市设有水球项目,现在竟然只剩下可怜的3个;而广西水球运动的开展在全国还是比较好的。
现在,如何突破水球面临的“瓶颈”,成了廖一平等教练思考的问题。他说:“毫无疑问,水球需要改革。”廖一平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呢?
第一,就是提高水球的观赏性。现在水球还不被一般人所认可,就是因为观赏性还不高。据林教练介绍,水球在欧洲这么受欢迎,除了本身的传统外,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的水球比赛非常精彩,对抗性强,中国根本没法和他们比。中国水球在世界上的最好成绩是奥运会第9名,而每次和欧洲强队过招,都是大比分惨败。“只有观赏性有了,比赛好看了,观众喜欢了,才能有市场。”
第二,就是从水球自身内部改革。廖一平说:“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国际泳联水球技术委员会把以前的35秒进攻时间改为30秒。这样缩短了进攻时间,无形中就增加了比赛的难度,也提高了对抗性。”
而第三点,就是要不断加强水球的普及程度,让水球运动首先在群众中立稳脚跟,而不是单纯在专业队里把人从小培养到大。因为单纯作为竞技项目,培养一个运动员的费用很高。廖一平说:“现在,一个运动员每年的花费就要3万元,这样整个队一年下来,最少也得50万元。像上海、广东条件好一点,一年100万元,甚至200万元。”廖一平说,关键还要靠社会的普及与关注。只有普及开了,专业队才会减少培养新人的负担;只有社会都关注了,才会引来大的投入。就像欧洲有大规模的水球俱乐部一样,如果中国也能成立水球俱乐部或是专业的水球学校,那中国的水球运动肯定会走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中国国足为什么那么臭?
中国足球的土壤上结不出好果实
中国足球的负面问题有很多很多,不用笔者说,大家也能“如数家珍”地讲上几条:黑哨、假球、球员素质差、圈内一片乌烟瘴气、一切都是为了钱等等。如果是稍微跑过足球的,对足球圈有所接触的记者同志那就更是能讲上几天几夜不带停的!既然中国足球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为何还要期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国家队还能打出好成绩呢?《真心英雄》当中唱的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中国足球在这个贫瘠却还不断有人拔苗助长的土地上,怎么可能结出好的果实呢?就算是有主场之利,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照顾,临时多浇一点水,多上一点肥,多几个人用手护着它成长(中国足球在这种“呵护”下长势还算不错),但一旦主场之利没有了,裁判不再向着我们了,多出来的水、肥料和保护它的手都撤开了,中国足球就表现出了它原有的“弱不禁风”,在日本队如行云流水的配合以及如制导导弹般精确的定位球攻击下,立刻招架不住了。
上帝给了中国人借口
这一次上帝给了爱找借口的中国人一个很好的借口:日本队的第二个进球其实是手球,让中国人有充足的理由认为自己是冤枉的!他们赛后痛骂科威特裁判的种种不是,鄙视不敢承认自己手球的中田浩二,甚至用矿泉水瓶砸向日本球迷。但这都是无济于事的,国足主要还是输在技不如人上,客观地讲,日本队第二个球,中村俊辅罚的角球位置极佳,中国队守门员刘云飞判断失误,后点完全让给了日本队的包抄队员,与其说是中田用手打进的,还不如说是中村罚出的球砸在他身上进去的,说的夸张一点,当时就算是放一个电线杆子在那,中国队还是难逃一劫,这个球怎么都是日本队的,中国队根本抢不到,只不过中田的进球方式让人无法接受,送到嘴边的肉却不用正常的方式吃进去,这个违背“常理”的吃法让中国队很气愤,但那块肉终究还是日本队的,中国队再怎么说都是没有用的。
中日足球的比较
说得大一点,足球其实就是经济实力的比拼。在国内,足球发达的地区基本都是沿海发达城市。西部足球除了四川在并入“实德系”后才得以苦苦支撑,重庆队在买了云南的“中超壳”保住自己的中超地位外,已经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了。在国际上,也是如此,足球发达的国家基本都在欧洲,欧洲也是世界足球的核心。巴西和阿根廷球员也需到欧洲联赛锻炼后才能更加成熟。经济决定足球的最好例子在西亚,以沙特为代表的“石油足球”迅速成长,94年世界杯沙特队更是一举杀入16强!为亚洲足球增光。
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虽说不错,近些年发展很快,但终究跟日本比起来还是有差距。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两国足球的差距。日本的J联赛早就通过高价买入国际知名的过气球星提升本国联赛的知名度和整体水平。日本足球也拿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足球发展方案,他们注重“请进来”和“走出去”,请高水平外援的同时,还不惜自己倒贴钱把自己的球员送出去踢球,年轻的孩子们很多都可以到巴西等足球发达国家学习。我们中国足球也曾经派出过健力宝队,但在那个时候,日本同样性质和类型的留洋球队在巴西却数都数不过来。日本人利用他们精打细算的能力很切合本国实际地在发展他们的足球。与此同时,中国足球却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时不时地还闹点儿“渝沈之战”、“龚建平黑哨”等不光彩的事。这是中国足球的中层和下层,而上层呢?王俊生走了之后来了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阎世铎。阎头儿走到哪里都是讲话落地有声,以他那男中音的嗓音为中国足球定下了一个又一个“宏伟”又似乎“合情合理”的目标。比如2002年世界杯,阎头儿提出了“进一球,平一场,胜一场”的“三步走”策略,本以为进一球这个底线很容易完成,但却最终却只能光着屁股回来。在此之前,阎头儿为了给中国队创造良好的冲击世界杯氛围,让各支中超球队能放开手脚,不必为了升降级而牵扯精力,“毅然决然”地停止了国内联赛的升降级制度,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升降级的最后一年各支甲B队伍为了能升入甲A而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场上踢不过就场下解决。一时间“黑哨”、“假球”之风甚嚣尘上。龚建平也是这个时期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四川绵阳还因故意放水而被勒令降级,最终中国足协快刀斩乱麻,决定当年甲B升甲A只有上海1支队伍。中国足协这一系列急功近利的做法严重搅乱了中国足球本来就不快的发展步伐。可以说我们在很多问题上目光太短浅,阎头儿的任期就只有4年,他为了不“白干”4年,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拿出了一个又一个“短期可行”、“见效”也快的方针政策,如果这次中国队夺冠,那他可就谓“功德圆满”了。带着这样的“政绩”离任,他的“仕途”自然不可限量。
谈完了中日两国的球队以及上层的俱乐部和足协,我们再来说说中日两国的球员。日本的足球运动员普遍学历比较高,他们很多都是大学生,即使不是大学生也至少是高中生,平时的功课以都比较扎实。所以他们理解教练的意图一般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文化素质比较过硬。而中国的球员们呢?一般也就初中文化,甚至有的初中都没毕业,中国足球的一般都是小时候学习不太好,没事爱踢球的孩子才有希望去学习足球,要不就是他们的父母有干足球相关工作的。中国大多数的足校对于文化课都非常漠视,认为孩子只要认字,会算个数就行了,其它太多的东西没有必要学习。殊不知正是在这种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才能学会怎么用脑子,怎么思考问题,怎么去问为什么。忽视了文化学习的足球运动员以后在听教练讲解战术打法的时候就很难听得懂。据说,当年霍顿执教中国队的时候,中国队的队员们都感慨霍顿的课讲得特别好,长这么大从来没听过这么好的足球课,可话又说回来了,讲得好能代表队员们听得懂吗?他们能理解教练讲课的中心思想吗?从实际的训练来看,他们没有,很多队员不理解霍顿坚持的平行站位问题,据传,霍顿为了让队员们知道怎么才叫平行站位,竟然拉出了一条绳子,把队员们拴在一起,防止他们乱跑,这样的训练方式,您在哪里听说过?换句话说,跟聪明的,理解力能达到一般人水平的人,用得着这样用绳子吗?国足队员们的素质由此可见一斑。文化素质不高自然就不会有什么高雅的生活方式,“泡吧”、“夜不归宿”、甚至“”这样的事情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据笔者一个朋友说,他有一次在飞机上碰到了两个来自深圳队的国脚,他们两人的对话当中满是脏字,有时候一句话中竟然能有五六个脏字,您说他们的素质怎么样呢?
这样的的足球大环境,这样的足球上层,这样的球员,我们还能指望他们创造什么奇迹吗?就算是“老天不长眼”,中国队懵了一个冠军,那带来的后果只能是肯定现有的足球现状和体制,掩盖所有的负面问题,带给中国足球的也将是“回光返照”后死一般的寂静。
3月8日cba山西对辽宁那场比赛的裁判都是谁?
CBA裁判都从哪来?
本赛季执法CBA常规赛的裁判共有74人,他们分别来自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山东、前卫、解放军、通讯体协等23家单位。其中,上海裁判有8人,人数最多,其次是解放军7人,北京和江苏各有6人,辽宁、浙江和山东各有5人,广东仅有两人。
在众多的CBA裁判中,来自北京大学的体育教授马立军无疑是目前名气最大的。在CBA十年最佳贡献奖中,马立军获得了最佳裁判员的称号。作为CBA的见证人之一,马立军曾多次获得CBA“金哨奖”,并多次担任国内联赛决赛的主裁判工作。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与来自山东的宋延平一道参加了篮球比赛的执法工作。
目前执法CBA的所有裁判员,同时也要参与WCBA的执法工作。在本赛季WCBA优秀裁判员名单中,来自上海的国际级裁判郁斌荣膺“金哨奖”。1996年就被国际篮联授予国际级裁判称号的郁斌,临场执法非常冷静。来自辽宁的杨茂功也是多次获得CBA和WCBA“金哨奖”的裁判,他曾参与过2002年美国男篮世锦赛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篮球比赛的执法工作。
广东宏远宝玛仕已经夺得了两届CBA总冠军,但广东在篮球裁判队伍建设上还有些薄弱,虽然目前有两名广东裁判参与执法CBA,但他们都还不是国际级裁判。
本赛季CBA常规赛,球队教练与裁判争执的场面屡见不鲜。新华社记者王小川摄
CBA裁判主业为啥?
“据我所知,CBA的裁判90%是老师。”马立军告诉记者。的确,在目前执法CBA的裁判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学校,而且不少还是来自名牌大学。
在几名北京裁判中,马立军来自北京大学,杨宏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辛迎喜则是首都体育学院的老师;在上海裁判队伍中,大学老师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吴敏华和赵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夏春来自上海体育学院,胡吉来自上海大学;3名天津裁判都是来自当地的大学,王俊智是天津师范大学的老师,乔龙升是天津工业大学的老师,李实是天津体育学院的老师;江苏的孙卫兵来自南京商业专科学校,李荣和李正分别来自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和江苏医科大学;广东的汤小康来自广州星海音乐学院。
另外也有一部分裁判是中学老师,如井文来自北京22中,邓勇来自青岛17中,何鲁伟来自杭州高级中学。
其余10%的裁判大多出自于体育竞赛管理部门,本赛季WCBA“金哨奖”得主郁斌目前就职于上海市体育局,来自辽宁的宁日辉目前的身份是鞍山市体育局副局长,浙江的王卓平是浙江省篮协的官员,他也是浙江省体育局竞赛处主任。另一位浙江籍裁判宋晓竞现在工作于浙江桐乡市文体局。
作为辽宁省最年轻的国际级篮球裁判,姜志远现在的身份是鞍山市财会人员培训中心教务科科长。隶属于前卫体协的周江安是我国首位国际技术代表,他被称作是“裁判中的裁判”,他目前供职于西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但他同时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兼职教授。
CBA裁判待遇如何?
一场常规赛700元,一场季后赛800元,这就是CBA裁判本赛季执法一场比赛所能获得的报酬。实际上,这已经比上赛季有所提升了,上赛季CBA裁判执法一场季后赛也不过600元。在交通方面,车程在8小时以内的,裁判只能乘坐火车,车程在8小时之外的可以坐飞机,这笔费用都由国家篮管中心实报实销。
“目前CBA裁判执法一个赛季收入最高的也就是3万元~4万元。由于要经常出差,裁判自己的本职工作肯定会受影响,他们在原单位的收入也会因此减少。”这是马立军总结的一个数据。对于这一收入,马立军表示并不满意,他觉得与运动员、教练员动辄就拿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年薪相比,裁判的收入显然过低。
“CBA的裁判绝大多数是大学老师,他们在学校的收入每月都在4000元上下。”马立军认为CBA的裁判在金钱方面并没有太大压力,但是与运动员或教练员比起来,裁判在CBA中属于“低收入阶层”,两者之间待遇相差太大,这也就给了个别人想钻裁判“空子”的余地。
实际上,对于裁判待遇偏低的现状,很多人也早已意识到,国家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一年前就曾提出要建立一支职业化裁判队伍,以杜绝目前裁判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究竟该给裁判多少报酬,才能使这些本已有一份稳定工作的裁判们能放下一切成为一名职业裁判?这个问题让李元伟当初的构想一直难以实现。马立军认为,如果要建立一支职业裁判队伍,中国篮协应该在薪水方面缩小裁判与运动员的差距,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问题。
球迷们最希望裁判公正执法。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CBA裁判权力多大?
事实上,裁判队伍的内部管理还是非常严格的,他们的权力并没有像球迷想象的那样大。中国篮协有一套裁判管理体系,而且每一场比赛都会派出比赛监督,他们大多是退役的国际级裁判。当年的“金哨”靳茁如今也是比赛监督之一,有这样的“火眼金睛”在场,当值裁判的错误是无可遁形的。
对于每一位裁判执法水平的高低,在一些比赛中犯下的错误,比赛监督在每场比赛之后都会向中国篮协递交报告。而出现严重错判和漏判的裁判,都会受到内部处罚。
由于CBA大部分的裁判都是兼职,这些处罚一般不会对外公布,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本职工作,对其家庭也会造成影响。实际上,国际上大部分的体育组织对于裁判的处罚也都是内部处理,很少对外公布的。而对于下派到各个赛区的裁判,中国篮协也有“避嫌原则”。除本地裁判不执法本地球队的规定外,当一名裁判被某个俱乐部投诉较多时,中国篮协也会考虑尽可能不让他到这个俱乐部的主场执法。
不过,中国篮协尽管已经竭尽所能地想了很多办法,制订了很多条例,但这些条例的实际约束力并不是很大。如果某位裁判执法工作没有做好,他还完全可以回到自己的正职去安心工作,因此有个别胆大的人收受“红包”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中国篮协虽然一直希望能够建立职业裁判体系,但要实现这一计划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CBA裁判如何发展?
目前CBA的大部分裁判都是大学老师,这是一份安稳、舒适且受人尊重的职业。另外,还有不少裁判是各地机关单位的干部,其中有不少还是副处级的领导。
要建立职业裁判体系,意味着这些裁判要放弃原本待遇优厚的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裁判工作当中,而目前大部分的裁判都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据悉,中国篮协在最初提出建立职业裁判体系时曾经征询过裁判们的意见,结果遭到大部分裁判的反对。
与此同时,中国篮协又无法在短期之内迅速地培养出一批新裁判来实现裁判的职业化,因为目前CBA比赛节奏很快、对抗也很激烈,新的裁判在短期内根本无法适应如此大的压力,并且裁判对于比赛的理解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裁判也属于高危行业之一。因为他们所面对的不单单是两方球队,还有现场的无数球迷。当“黑哨”的喊声响起时,相信大部分的裁判都会承受巨大的心理煎熬,他们甚至会遭到情绪失控的球迷的攻击。
要建立职业裁判体系,首先就要界定裁判的收入。让裁判宁愿放弃原来优厚的待遇,投入到职业裁判队伍当中,这需要给他们相对较高的报酬。
另外,要裁判以此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中国篮协就需要给职业裁判建立例如养老、医疗、公积金等相应的保障体系。从这一点来说,建立职业裁判体系,CBA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发展历史
1995年甲A联赛———10月8日,在四川队主场同延边队的比赛中,延边队认为主裁判“执法不公”,故意消极比赛,以0:6负于四川队,中国足协通报批评延边队。
1998年甲A联赛———“陆俊”、“万达退出”。3月22日,在广州松日主场和大连万达队的比赛后期,主裁判陆俊判罚的点球引起主队不满。《羊城体育》刊文称陆俊收受巨额贿赂,从而引发陆俊等对该报的诉讼。9月27日,中国足协杯半决赛,大连万达队和辽宁队比赛,万达队对主裁判俞元聪三个点球的判罚极度不满,事后俞元聪遭足协内部禁赛一年,万达也宣布退出了中国足坛。
1999年甲A联赛———“渝沈疑案”。12月5日,在第二十六轮比赛中,濒临降级的沈阳海狮队在最后时刻客场战胜重庆隆鑫队保级成功。中国足协第一次派出专人赴两地调查取证,最终无果。
2001年———“甲B五鼠”、“扫黑风暴”。当中国男足即将迎来世界杯十强赛的出线之战(阿曼队)时,甲B五队为了最后一个冲A的名额,在最后两轮连续出现“不正常现象”。尽管长春笑到最后,但中国足协经过调查后做出了处罚决定,一律取消当事球队升入甲A联赛的资格。
随后,浙江绿城、广州吉利两家俱乐部在2001年底一怒揭黑,将中国足球的黑暗面袒露在世人面前,“扫黑风暴”最终以司法介入、抓住一名黑裁判而暂时画上句号。
2002年甲A联赛———“黑哨龚建平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推动下,打击中国足坛“黑哨”行动取得重大进展。4月17日,北京宣武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龚建平。2003年1月龚建平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2004年中超联赛———“国安罢赛”、“周伟新”。10月2日,沈阳金德对北京国安,第80分钟,周伟新判罚点球给金德,北京现代队认为不公,拒绝比赛,这也成为中国顶级足球联赛第一场没有完成的比赛。
2005年中超联赛———“迟尚斌下课”、深足“球霸”。5月17日,深圳健力宝足球俱乐部决定,解除迟尚斌球队主教练职务。在此前后,队内不合、“球霸”横行等负面传闻不断爆出。
2009年中甲联赛———青岛海利丰“吊射门”。9月在与四川西部智谷队的比赛中,海利丰队在3:0领先的情况下,有多名球员多次从中场附近直接把球吊向自家球门,公然打假球。随后,中国足协在2010年2月23日宣布,取消海利丰注册资格,罚款20万人民币。
2010年———中国足协重罚涉假三俱乐。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2月23日公布了对在联赛中有参与假球和贿赂行为的三支俱乐部的处罚决定,广州医药、成都谢菲联俱乐部受到降级处罚,而青岛海利丰俱乐部则受到了被取消注册资格的“极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