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非职业项目
同样是小众运动,为何马术早早被列入奥运项目,而斯诺克却不行?
随着丁俊晖、傅家俊、梁文博等一众优秀的中国斯诺克选手的出现,让如今的斯诺克台球在中国球迷心目中,拥有相当重要的分量,眼下国内有很多年轻人都喜爱上了斯诺克台球这项运动,但是一些人对于这项运动未能进入奥运会却感到难以理解,既然这是一项世界性质的运动,为什么奥运会不将斯诺克纳入奥运会的这个大家庭呢?而同样是小众运动的马术,却早早地就加入到了奥运行列。
首先来说,斯诺克台球在影响力方面,还是局限性太大,虽然我们目前觉得斯诺克台球似乎非常普及,并且也将常会在电视转播中看到,但实际上在全世界的许多国家,对于斯诺克台球实际上并不感兴趣,基本上也就只有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一些球员,对于斯诺克台球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练习,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是斯诺克台球无法登上奥运会舞台的第一个问题。
由于斯诺克台球的传播范围有限,影响力不够大,因此斯诺克台球在世界范围内的职业选手数量也是十分的有限,特别是在女子选手方面,目前全世界排名注册在案的选手一共只排到了第96名,但是这里面居然没有一名女子选手,男女发展严重失衡,也是斯诺克台球无法登上奥运会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点,由于台球的种类繁多,斯诺克台球只是其中之一,各个国家还都有各自喜爱的台球方式,像中国球员习惯的黑八,俄罗斯台球的俄式台球,美式撞球(即9球)、开伦、比利等,纷繁复杂的比赛项目,即便把台球项目纳入奥运会舞台,也没有办法统一具体的比赛方式。
第四,便是斯诺克台球的场地限制性太大,截至目前,绝大多数斯诺克台球的比赛场馆,能够容纳的观赛人数只有800人到1000人左右,目前全球最大的伦敦和上海的斯诺克台球馆,所能够容纳的观众人数也不过只有2000人,这实际上与那些动辄可以容纳几千、上万人的大型运动相比,带来的影响确实非常有限。
综上所述,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斯诺克台球无法登上奥运会的舞台,而由于斯诺克的影响力太小,所以国际奥委会也才会一直没有考虑将斯诺克台球纳入到正式的奥运会比赛中,说白了斯诺克台球只是一个小众运动,并不能登上大众之堂。
奥运会是大众的比赛还是精英的比赛?需要从大众方面辩论...
奥运会历史上,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坚持非职业化的原则。后来有人说,再这麼下去,奥运会比赛的水平和精彩程度与各项职业杯赛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於是,奥运会不得不接受了职业运动员,改变了早期制定的非职业化原则,由此,我们才可能在奥运会赛场上看到NBA明星。那麼,奥运会早期,为什麼要制定“非职业化”的原则?
顾拜旦等人创建现代奥运会时,非职业化原则所针对的对象,并非今天意义上的“职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是在体育市场化、商业化的情况下出现的。100多年前,现代奥运会的理念和形式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还没有大规模的体育市场化、商业化,大批职业运动员的出现,主要在二战结束以后。
顾拜旦等奥运会创始人有一个观念与今天的人们不太一样,他们主张奥林匹克精神属於社会精英,也就是上流社会,因此,最初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大都是有钱、有阶层的人物,奥运会本身也不是赚钱的项目,反而是赔钱的。比方说,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举办的时候,因为没有钱,遭遇了很大困难,甚至引起希腊的政局动荡。最后组织者不得不向全社会募捐,经费数量还是不够,又开始发行纪念邮票,目的也是筹集经费。
在这种社会精英的奥林匹克意识下,所谓“非职业化”原则,与我们今天的理解不太一样。比方说射箭比赛,奥林匹克非职业化的意思是说:社会精英拒绝同猎人一起比赛﹔比方说游泳比赛,拒绝同渔民一起比赛﹔比方说骑马比赛,拒绝同牧民一起比赛﹔等等。
奥林匹克早期的这个非职业化原则,原因之一是,很多古老的体育比赛项目,都来自生活和职业训练,都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实用性表现在军事方面。在具有实用性的体育比赛项目上,某个运用这一实用技术的社会职业,自然就会占据一定的优势。因此,从社会精英的奥林匹克精神出发,这种职业化的倾向就是要被排斥的,否则,就显得不公平。
为了防止职业化对奥林匹克的影响,现代奥运会出现后,诞生了一批新的比赛项目,或者说一批新的比赛项目被纳入奥运比赛内容,例如篮球、兵乓球、网球、羽毛球等。这些比赛项目的一个特点是,不具备实用性,因此也没有职业化倾向,只是成为社会精英们消遣、的对象。
然而,令人没有料到的是,这些不具备实用性的体育比赛项目,最终成为体育市场化、商业化的主力军。社会职业的实用性消失了,却培养了一大批职业体育明星。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体育市场快速形成,职业化已不再是早期奥运会眼中的渔民、猎人、牧民等社会职业,而成为以体育为职业,靠比赛谋生的职业运动员。奥运会曾经试图同时抵制这一类新的职业化倾向,但最终放弃了变了味的“非职业化”原则。
早期奥运会的社会精英原则,排斥职业化,现在奥运会完全接受职业化,这两个“职业化”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这种转变也说明,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变成了一项大众运动,而非上流社会的爱好。当人们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大众社会的时候,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成分,就是大众体育,而奥运会显然已经成为其代表。
奥运比赛是职业比赛还是业余比赛?
奥运比赛?
奥运会可是全世界的一项体育盛世啊,你居然说是业余
比赛
你所说的足球,篮球,拳击等等都是有规定的
我先说说篮球吧,篮球最优秀的运动员都集中在美国
可是美国的NBA大牌明星大多都不太喜欢参加奥运会
所以给人感觉没有奥运会精彩,但是随着美国男蓝在奥运
会比赛的成绩不理想,在今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美国
派出了一支强劲阵容,你自己看看名单
贾森.基德
克里斯.博什
迈克尔.里德
卡梅隆.安东尼
德怀特.霍华德
泰夏安.普林斯
科比.布莱恩特
勒布朗.詹姆斯
德隆.威廉姆斯
克里斯.保罗
卡洛斯.布泽尔
德怀恩.韦德
而且不光是美国,各个国家都派了他们国内最有实力的
篮球运动员参加比赛,你还会觉的篮球是业余比赛么?
至于足球,也许明星大腕欣赏价值都远不及世界杯,
那是因为男足参赛球员有年龄限制--必须是23岁以下,每
队只能有3个超龄球员.所以不如世界杯精彩也不难理解
但不管什么项目,所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是精英,而非业余
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应该是职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
以前是只有几个项目允许职业选手参赛,注意,以前大部分都不许职业选手参赛的,所以楼主说的几种情况不仅不是不正常,反而是最最正常的情况
转:
早期的奥运会,为了维护“业余原则”,国际奥委会一直禁止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因此这些业余选手们选对一个合适的职业,就显得异常重要。
首届现代奥运会的马拉松冠军,被希腊人视为国家英雄的皮里敦·路易斯的职业就是送水工,他每天都要步行将近10英里送水,由此练就了超人的耐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路易斯获得冠军后,希腊国王坚持要奖赏他,结果路易斯只要了一匹马和一辆马车,用以改善他的送水事业。而综合此后历届奥运会冠军的资料,送水、送信、送货等工作一直是颇为热门的职业,像曾经获得9枚金牌和3枚银牌的芬兰长跑选手帕沃·努尔米,12岁就因为家境贫寒成为了一个面包店的杂役,他每天推着满载沉重货物的四轮车,翻过陡峭的山丘,从而练就了他的非凡双腿。
还有的选手则懂得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优势,像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拔河比赛,代表英国代表团出战的利物浦警察局就穿上了他们特制的带有长钉的皮靴,并以此轻松击败了美国队,不过利物浦警察局最后输给了装备更精良的伦敦警察局。
所谓的职业运动员,是指参加带有明显商业性质的职业比赛,以此来获取收入维持生计的运动员。几乎每届奥运会,都会有选手因为这个理由被剥夺比赛资格,其中还不乏一些冤错案。最著名的冤案发生在了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索普竟然连夺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这两项最考验人耐力和意志的比赛,当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亲自为索普颁奖,并说道:“你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运动员,我为能和你握手深感荣幸。”然而这位全世界最伟大的运动员却在奥运会半年后被剥夺了金牌,原因竟然是索普曾在1909年和1910年以15美元的周薪在北卡罗来纳打了半职业的棒球赛,这还是索普用以为贫困的家庭偿还债务。
让人感动的是,当奥委会决定将两枚金牌转发给这两项赛事的亚军时,两名运动员不约而同地拒绝了这一提议,十项全能亚军获得者韦斯兰德说:“真正的冠军是索普,不是我,也不是其他任何人。”然而直到1982年,索普去世后的29年,国际奥委会才承认了这一不公平的判罚,把金牌重新归还给了索普的后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