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参加奥运会的是谁
有奥运知识高手吗?
奥运礼仪
奥运会的开幕式
开幕式(Opening Ceremony)历来都是奥运会的重头戏。在开幕式上既要反映出以和平、团结、友谊为宗旨的奥林匹克精神,也要展现出东道国的民族文化、地方风俗和组织工作的水平,同时还要表达对世界各国来宾的热情欢迎。开幕式上,除了进行一系列基本的仪式外,一般都有精彩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团体操和文艺或军事体育表演。
开幕式主要有以下仪式:奥运会组委会宣布开幕式开始。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在运动场入口迎接东道国国家元首,并引导他到专席就坐。各代表团按主办国语言的字母顺序列队入场,但希腊和东道国代表团例外,希腊代表团最先入场,东道国最后。
奥运会组委会讲话,国际奥委会讲话。东道国国家元首宣布奥运会开幕。奏《奥林匹克圣歌》,同时奥林匹克旗以水平展开形式进入运动会场,并从赛场的旗杆上升起。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跑,进入运动场,最后一名接力运动员沿跑道绕场一周后,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然后放飞鸽子。各代表团的旗子绕讲台形成半圆形,主办国的一名运动员登上讲台。他左手执奥林匹克旗的一角,举右手,宣读以下誓言: “我以全体运动员的名义,保证为了体育的光荣和我们运动队的荣誉,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参加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尊重并遵守指导运动会的各项规则。”
紧接着,主办国的一名裁判员登上讲台,以同样的方式宣读以下誓言:“我以全体裁判员和官员的名义,保证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完全公开地执行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职务,尊重并遵守指导运动会的各项规则。”
奏或唱主办国的国歌,各代表团退场。这些仪式结束以后,是团体操或其他文艺表演。这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工作量最大、准备时间最长、花费最多的项目,东道国往往提前一两年即开始准备,并挖空心思,以期能以恢弘的气势、独特的民族精神吸引来宾。开幕式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体操和表演的效果。
五、赛场礼仪要求
有关赛场礼仪的提法现在还比较少。但现实是,很多比赛因为观众的不懂礼甚至失礼,不仅在赛场上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甚至还有损国家形象。看起来都是一件件小事,但因为赛场往往是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些所谓的“小节”问题,不仅代表你个人,还代表着一个群体、一座城市,以至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遵守赛场礼仪、做文明观众,是必要的。
1、进场与退场
在体育馆或体育场观看体育比赛,要遵守公共道德,自觉维护秩序。
观看体育比赛,应该准时入场,以免入座时打扰别人。入场后,应该对号入座。不要因为自己的座位不好,而占了别人的座位。
如果赛后你还有个约会什么的,想快点退场,你就应该在终场前几分钟悄悄走,不要等散场时,在人群中乱穿乱挤。
散场的时候,要跟着人流一步步地走向门口。挤、推的话,可能谁也出不去,甚至还会出现危险。万一被推挤的观众围困,要记住“向最近便的出口缓行”和“顺着人流前进,切勿乱钻”。
2、比赛中
观看体育比赛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你的言行举止不仅是个人涵养的问题,也关系到社会风气问题。精彩的体育比赛振奋人心,欢呼和呐喊是很自然的事情。可以为你所喜欢的一方叫好,但不应该辱骂另一方。如果是精彩的场面,不管是主队的还是客队的,都应该鼓掌加油,表现出公道和友好。
在比赛中起哄、乱叫、向场内扔东西、鼓倒掌、喝倒彩的行为,是违背体育精神的,更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在比赛的紧要关头,尽量不要因一时激动而从座位上跳起来,挡住后面的观众。要知道,越是关键的时刻,大家的心情越是一样的。
体育场内一般不许吸烟。实在忍不住,可以到休息厅或允许吸烟的地方去吸烟。如果喜欢吃零食的话,记得不要把果皮纸屑随地乱扔。能产生较大噪音的零食最好别吃,因为大的噪音会影响身边其他观众的情绪。
看比赛的时候,不要带年龄太小的孩子去。小孩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很快就会对比赛没兴趣,继而来回跑甚至哭闹。这样的话,很影响你周围的观众。
观看体育比赛时的穿着,可以随气候、场所和个人爱好而定。但也要注意公共场所礼节。即便再热,不能只穿一件小背心,更不能光着膀子观看比赛,这样不大雅观。
在比赛中如果觉得裁判有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谩骂、起哄甚至围攻裁判都是不应该的。
3、我们介绍几种有特殊礼仪要求的比赛场景一是看花样滑冰。
想在比赛中拍照的话,必须关掉闪光灯。花样滑冰比赛中,运动员经常会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比如双人滑中的抛接等动作,如果选手正在做这些难度动作的时候被看台上的闪光灯晃了眼,就很有可能发生危险。
抛掷毛绒玩具等礼物和鲜花是花滑运动的一个惯例和习俗,但礼物和鲜花一定要用透明的包装纸包装严密,如果花瓣和细小的毛绒散落在冰面上,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选手的冰刀滑到上面就非常容易出危险了。毛绒玩具往往是礼物的首选。
鼓掌和喝彩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当选手摆好开场姿势准备开始表演时,观众应该安静下来,以便选手进入比赛状态,当选手完成了高难度的动作之后观众可以给予掌声和喝彩。滑冰选手最高荣誉是,在节目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
二是看网球比赛。
网球赛场要求安静的观众秩序。进入网球赛场后,首先要关闭手机或者将铃声调成震动,比赛过程中不大声喧哗,照相机不要使用闪光灯。
即使选手的比赛打得再精彩,观众也不能在任何时间随意鼓掌喝彩,一定要等一个球死球之后再鼓掌或者喝彩,鼓掌的时间也要适可而止,因为选手在准备发球的时候现场要保持安静,如果现场迟迟不能安静下来,选手就不会发球或者向裁判提出抗议。
在网球的比赛过程中,观众是不可以任意走动的,去洗手间或者买水等,最好在选手进行90秒休息的时候走动,在一个球成为死球的时候再回到座位上。
如果选手把球打到观众席上的时候,观众应该将球退回去。否则,如果没到换球时间的话,比赛会因此而中断,直到观众退回球或是等到换球时间。
网球比赛的比赛用球在一场比赛中换球的次数是有规定的,一般为单数局换球,不同的比赛换球局有细微的差别。在高水平比赛中,每个球的弹性以及和地面摩擦后掉毛的情况都是不同的,重量和弹起高度在高手眼中也是有差别的,所以比赛中选手会严格按照比赛的规定换球,中途一般不愿意换球。
三是看高尔夫球赛。
高尔夫运动被称为贵族运动,不仅参赛的选手要穿专业的服装,在现场观看的观众也有一定的服装限制。在国外的高水平高尔夫比赛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进入高尔夫球场不让穿牛仔裤。另外,为了保护草坪,严禁观众穿着高跟鞋进入球场。
观看高尔夫比赛时不能进入选手比赛的球道,一般的比赛组织方会将观众区与比赛区分开,如果没有区分的明显标志,观众也不要走到球道上。有些对高尔夫运动一知半解的观众在进场地观看比赛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些影响选手比赛的行为。
比如在选手推杆的时候发出声响或者鼓掌。高尔夫是一项相对比较“静”的运动,在选手准备推杆和推杆的过程中是要绝对保持安静。所以,观众除了要把手机关掉或者将铃声调成震动外,也不能随意鼓掌喝彩。为了保持安静,比赛要求观众的相机除了不能使用闪光灯之外,快门也不能有声音。
任何情况下都严禁触摸、移动球员的高尔夫球。
四是看乒、羽比赛。
运动员在比赛,特别是发球的时候,观众不能使用闪光灯给运动员拍照,不论是发球方还是接球方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对接球员。
运动员在准备发球的时候,整个赛场应该保持安静,观众的助威呐喊和鼓掌应该在一个球死球之后才可以。运动员比赛时,观众不要随意走动,最好在比赛暂停休息的时候再走动。
观看羽毛球比赛同乒乓球比赛几乎一样,惟一不同的是由于羽毛球比赛场地相对比较大,对于观众走动的要求可以稍微放宽,但也不能过于频繁。
五是看击剑比赛。
击剑是一种绅士、贵族运动。在观看击剑比赛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运动员比赛时,观众要保持安静。在击剑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总会根据对方的特点选择出剑、进攻的方式,这时观众不应发出助威声,以便运动员更好地思考和出招。
二是裁判发口令的时候,观众不能再助威或鼓掌,以便运动员更清楚地听到裁判员发号的口令。 裁判宣布开始比赛之后,观众要保持安静,等灯亮后,再鼓掌或者助威。
第一个接到奥运会邀请书的皇帝是谁吗?
光绪皇帝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当西方在如火如荼地举办世界范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中国正在做着什么呢?1896年,中国正处于清代末期,送达清廷的奥运请柬,至今也是一个不解之谜。
关于中国与第1届奥运会的渊源,有一则流传民间的笑话颇有意思。传说中,中国当时派去希腊奥运会一个代表团,李鸿章任团长,运动员包括一名撒鹰的、五个天桥玩五彩戏法儿的、一位戏班子的武生。结果,那位撒鹰的在100米跑中突然将盘在头上的辫子甩出终点线而一举夺魁,五个变戏法的人把一个篮球变得来无踪去无影,让场上对手莫名眩晕,找不到方向,寻不着篮球,最终神奇地成为了篮球金牌得主,京剧武生上场一个“小翻儿”冠压群雄,夺得了跳高第一名。领奖时由于清朝没有国歌,便以京剧锣鼓点子替代,戏剧音乐在赛场回旋了2个多小时之久……当然,这些都是稗官野史,只能私下把玩。但是,从中也能看出人们是希望中国曾经参加首届奥运会的。“奥林匹亚——我能比呀……我能比呀”这句谐音寄托了多少中国人心中的豪迈之情,我们更希望中国真的曾经参加第1届奥运会,并且拿回许多奖杯。究竟中国有没有参加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呢?
颂歌高唱,礼花绽放,万羽和平鸽展翅四方,欧洲11国和美国、澳大利亚的选手拥入白色大理石浮雕装饰着的椭圆形运动场。这是1896年4月6日,希腊雅典,第1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人们发现,这里没有任何一个亚洲国家的代表,没有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国际奥委会难道把遥远的东方忘记了吗?究竟中国,也就是当时的清朝有没有收到来自希腊第1届奥运会的邀请函?当时主宰清廷的慈禧有没有派体育代表团前往雅典?如果收到信函,派出运动员代表团参加了没有?直到今天,这些还是中国走上奥运路途中一个不大不小的斯芬克斯之谜呢。1894年6月16日,国际体育大会在巴黎召开。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而据阮尉村著《中国田径小史》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发起人顾拜旦(任第1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秘书长)致函清朝李鸿章,劝说我国参加首届奥运会……雅典奥运筹备会亦曾于1895年8月16日通过各国大使馆转发了邀请书。”当时中国已在法国设有领事馆,这说明首届奥运会曾经邀请我国参加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不知奥运会与田径为何物,未予理睬。这是一种解释。然而,“李鸿章不知‘田径’为何物”的说法也值得质疑。早在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就倡导了“洋务运动”。他于1881年,操办成立的北洋水师学堂的课程中,就教授学员们足球、拳击、体操、跨栏、跳高、跳远、游泳等项目。所以,如果说19世纪90年代,中国朝野上下不知奥运,可以理解,但若不知田径为何物,不禁有些夸张。
清朝参加万国运动会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光绪二十二年(1896)初夏,李鸿章出任专使,赴俄国庆贺沙皇加冕礼是虚,签署《中俄密约》是实。此后的行程便是游历和考察欧美多国。
他访问法兰西(法国)期间,恰逢万国运动会(奥运会前身)在巴黎开幕。升旗仪式上,各国皆有国歌奏响,唯独大清帝国连一支国歌都没有,当场惹得洋毛子放肆嘲笑。
李鸿章年逾古稀,白发萧疏,原本是应邀观礼的嘉宾,见此窘状,他健步离席,走到黄龙旗下,傲然挺立,大声清唱家乡安徽的民间小调“茉莉花”。那一刻,全场喧嚣归于肃静,旋即掌声雷动。一位东方老人以这种奇特的方式捍卫自己国家的尊严,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1926年10月9日到10日,第1届上海万国运动会由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承办。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924年成立于上海,是旧中国最大的全部由华人组成的体育社团,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性的体育工作。
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成立的“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1931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奥委会。
参加上海万国运动会比赛的有美国队、英国队、法国队、日本队、俄国队、荷兰队、葡萄牙队和中华队。外国队,是以在上海的外国侨民为主;中华队,则是以上海运动员为主。
第1届上海万国运动会的会长是美国领事克银汉,副会长为中国的唐绍仪,总裁判是王正廷。王正廷,生于1882年,浙江奉化人,曾任南京国民外交部长,热心体育事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
寻一则慈禧笑话
话说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大清帝国受到了参加第一届奥运会的邀请函。此时的慈禧已执掌国政三十余年,可别说是“奥运会”,就连“运动会”也没听说过。这时有一老臣奏曰,所谓“运动会”者,不过是汉代以来我国固有之“散乐百戏”而已。今天下一家,万国共会,盛况空前,没有我大清参加,焉能称“世界盛会”?应该并必须前往。至于派什么人去?区区一个奥运会,皇帝、太后就不必“御驾亲征”了,但规格也不能太低,让人看不起,就找个王爷领队吧。谁去参加比赛呢?找个戏班子,再找些玩杂耍的就行了。于是大政方针就这么定下了。
临近出发时,领队的王爷尚未确定,主要是现有的王爷,有职有权的不屑于去,说白了是认为“油水不大”,还有的以为带着戏班子、玩杂耍的出去,“丢不起人”。好在还有一位酷爱听戏的王爷,一听可带着戏班子出门,主动请缨。慈禧一看,这位从来不愿办事的主儿,这次倒是临危请命,龙颜大悦,当即任命他为“奥运钦差大臣”,遂率队出征。
王爷亲率他的“奥运代表队”,乘船三月,于1896年4月到达希腊的雅典,正好赶上开幕式。奥运会官员拜见王爷,并向他报告赛会日程。首先要升各国国旗奏国歌,请王爷拿出大清国旗和国歌。王爷问:“什么是国旗国歌?”官员回答:“就是代表贵国的旗帜和歌曲。各国人一见到这面旗帜,一听到这歌声,就知道这是你们大清国。”王爷明白了,可哪儿去找国旗呀。王爷到底是王爷,代表大清国的当然是龙了,就用龙旗。龙旗现做也来不及。有仆人说老爷身上的龙袍上不就有龙吗?裁下来镶个边就是龙旗了,五爪龙咱没有,王爷的四爪龙也能将就了。国旗的问题这就算是解决了。但升国旗还要奏国歌,国歌又是什么?“国歌自然就是能代表大清国的歌了,一听此曲就知道是大清国的歌。”这王爷在行,咱不带着戏班子来的吗,就让戏班子上去演奏“贵妃醉酒”,说完,他就坐在了那里听起了戏来。这一演就是两个小时,奥运官员见还没有完的意思,派人来问王爷,何时才能结束“国歌”,回话是还早,不要等他们。于是比赛开始。
第一项是百米赛,戏班子和杂耍班都没有合适的人选。王爷将随身带来的“急递兵”,或说是传令兵唤上来说这个节目就是你上了。于是急递兵和大伙一起来到起跑线边。只听发令枪一响,各国运动员争先恐后跑上征程。急递兵却站在起跑线上一动不动,问他为什么不跑,他说一声枪响有什么可怕的,看他们吓成那个熊样,即使跑也要听王爷的,没有王爷的命令他决不跑。众人没法,只好又向王爷禀报,王爷说:“对了,刚才忘了将令牌发下去了。”掏出令牌,交给来人,说,可以跑了。急递兵一拿到令牌,只听嗖的一声,就冲上跑道,只见垂在脑后的辫子立马打横,与身体形成直角,霎那间就追上了前面的队员。但他很快又回来了,问:“要把哪个抓回来?”众人告诉他,不用抓谁,跑得最快就可以。于是他又重新冲上跑道,并一举跑到终点。这时,其他运动员还没到来,他自然夺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也获得了第一届奥运会的首金。
田径赛场上,跳高项目开始点名。问大清国有无参赛者,王爷问杂耍的有能跳的吗?杂耍领队说,不知道有跳高,能跳的没来。戏班子的班主说,我们这儿有个武生还行。王爷说武生行就武生上吧。要说这位武生还真不含糊,全武行的行头,扎着靠子就来到赛场。看着各国运动员都是短打扮,咱们的武生和他们就是透着不一样。当时的运动水平普遍不高,男子跳高也就从一米三四十开始,各国运动员一一越过标杆,咱武生一脸不屑的站在一边看着。当接近尾声时,有裁判看到武生,问这位是干嘛的,说是大清国运动员,问干嘛不跳,答曰嫌太矮了,问他打算从多少起跳,说是起码一丈。裁判不知一丈有多高,这边比划一下,吓了裁判一跳,当时的标杆最高也不过二米五。于是,等大家都跳完后,裁判将横杆挑到立杆的顶部,有多少算多少,您就凑合着跳吧。只见咱们的武生将战袍的下摆往腰间一掖,轻轻来到到横杆前,一个旱地拔葱,便跳到了横竿上一动不动,众人直看得眼睛都直了。然而那选手站在了横竿上再也不下来,这成绩却是无法计算的,急得裁判在下面直喊:“快下来,快给我跳下来。”那选手想也不想又跳回来原来的那一面,这下坏了,成绩被判无效。好在这只是第一次试跳,还有两次机会。 这第二次试跳,只见武生双脚跃起,空中一个鹞子翻身,打着富裕就从横杆上方窜过。全场先是一片寂静,接着掌声雷动,欢呼雀跃。裁判这边也忙乎起来,争议这成绩到底是否有效。因为当时的规则没有禁止双脚起跳,故没有理由不算。于是这块奥运金牌算是落入中国队囊中。据说此后因此而定了只许单脚起跳的规则。
接下来是球类项目,足球在欧洲已是较成熟的竞技项目,与中国传统的蹴鞠相差太远,这次大清代表团也没有准备参加。但发现有一称为篮球的项目,尚可一搏。当时的篮球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一个篮筐,相当于我们今天打半场练习篮球。双方无论谁拿到球即可投篮,入筐即得分。这次杂耍班不能再推辞了,挑了五位玩叠罗汉的上场,大概交代了几句规矩。这几位悟性都很好,对王爷说:“这算嘛呀,不就是往筐里装球吗,您老就擎等着瞧好吧!”比赛开始,哨声一响,对方运动员首先抢到球,连续向篮筐投掷,很快就得了七八分(当时进一球得一分)。杂耍班场上队长此时也看出端倪,大喝一声“起”,五人须臾之间在篮下迭起罗汉,当对方又投入一球后,下面队员接过球,依次传递到最上面的队员手中,上面队员将球直接灌篮。球从篮筐穿过,又被下面接住,再次传上,循环往复,流水作业,以下就没有对方什么事了,结果自然也就没得说了,大获全胜。据说,从此以后,篮球也改了规矩。
第一届奥运会,中国队以3金取得不俗的战绩。颁奖仪式和闭幕式即将开始。回过头看,大清的王爷仍摇头晃脑的听着“贵妃醉酒”。奥运会官员过来问道:“贵国的国歌还没有奏完呢?”王爷回答:“快了,这就完,还有两出就得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