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球星风采

印度vs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vs巴勒

世界各国的国家及首都 名称

印度vs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vs巴勒

国家country 首都

阿富汗 Afghanistan 喀布尔 Kabul

孟加拉国 Bangladesh 达卡 Dhaka

不丹 Bhutan 廷布 Thimphu

缅甸 Burma 仰光 Rangoon

柬 埔寨 Cambodia 金边 Phnom Penh

中国 China 北京 Beijing

印度 India 新 德里 New Delhi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雅加达 Jakarta

日本 Japan 东京 Tokyo

老 挝 Laos 万象 Vientiane

马来西 亚 Malaysia 吉隆坡 Kuala Lumpur

马尔 代夫 Maldives 马累 Male (Maale)

蒙古 Mongolia 乌兰巴托 Ulaanbaatar

尼泊尔 Nepal 加德满都 Kathmandu

朝 鲜 North Korea 平壤 P'yongyang

巴基斯坦 Pakistan 伊斯兰堡 Islamabad

菲律宾 Philippines 马尼拉 Manila

新加坡 Singapore 新加坡 Singapore

韩 国 South Korea 首尔 Seoul

斯里 兰卡 Sri Lanka 科伦坡 Colombo

泰国 Thailand 曼谷

土耳 其 Turkey 安卡拉 Ankara

越南 Vietnam 河内 Hanoi

文莱 斯里巴加湾市

巴勒 斯坦 Palestine 无

锡金 Sikkim 甘托克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欧洲

国家(coutry) 首都名称(capital)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地拉那 Tirana

奥地利 Austria 维也纳 Vienna

比利时 Belgium 布鲁塞尔 Brussels

保加利亚 Bulgaria 索非亚 Sofia

克罗 地亚 Croatia 萨格勒布 Zagreb

塞浦路斯 Cyprus 尼克西亚 Nicosia

丹麦 Denmark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芬兰 Finland 赫尔辛基 Helsinki

法国 France 巴黎 Paris

德国 Germany 柏林 Berlin

希腊 Greece 雅典 Athens

匈牙利 Hungary 布达佩斯 Budapest

冰岛 Iceland 雷克亚未克 Reykjik

爱尔兰 Ireland 都柏林 Dublin

意大利 Italy 罗马 Rome

列支敦士登 Liechtenstein 瓦杜兹 Vaduz

卢森堡 Luxembourg 卢森堡 Luxembourg

马其顿 Macedonia Skopje

马耳他 Malta 瓦莱塔 Valletta

摩纳哥 Monaco 摩纳哥 Monaco

荷兰 Netherlands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挪威 Norway 奥斯陆 Oslo

波兰 Poland 华沙 Warsaw

葡萄牙 Portugal 里斯本 Lisbon

罗马尼亚 Romania 布加勒斯特 Bucharest

俄罗斯 Russia 莫斯科 Moscow

圣马利诺 San Marino 圣马力诺 San Marino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Ljubljana

西班牙 Spain 马德里 Madrid

瑞典 Sweden 斯德哥尔摩 Stockholm

瑞士 Switzerland 伯尔尼 Bern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伦敦 London

United Kingdom

南斯拉夫 Yugoslia 贝尔格莱德 Belgrade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大洋州

国家(country) 首都(capital)

澳大利亚 Australien 堪培拉 Canberra

斐济 Fidschi 苏瓦 Suwa

基里巴斯 Kiribati 塔拉瓦 Tarawa

瑙鲁 Nauru 亚伦 Yaren

新西兰 Neuseeland 惠灵顿 Wellington

巴布亚新几内亚 莫尔兹比港 Moreaby

Papua-Neuguinea Port

所罗门群岛 Salomonen 霍尼亚拉 Honiara

汤加 Tonga 努库阿洛法 Nuku′alofa

瓦努阿图 Vanuatu 维拉港 Vila

西萨摩亚 Westsamoa 阿皮亚 Apia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美洲

国家(Country) 首都(capital)

安圭拉岛 Anguilla The Valley

安提瓜岛Antigua and Barbuda 圣约翰 Saint John's

阿根廷 Argentina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巴哈马 The Bahamas 拿骚 Nassau

巴巴多斯岛 Barbados 布里奇顿 Bridgetown

伯利兹 Belize 贝尔莫潘 Belmopan

百慕大群岛 Bermuda 哈密尔顿 Hamilton

玻利维亚 Bolivia 拉巴斯 La Paz

巴西 Brazil 巴西利亚 Brasilia

英属维尔京群岛 罗德城 Road Town

British Virgin Islands

加拿大 Canada 温哥华 Ottawa

智利 Chile 圣地亚哥 Santiago

哥伦比亚 Colombia 巴哥达 Bogota

哥斯达黎加 Costa Rica 圣约瑟 San Jose

古巴 Cuba 哈瓦那 Hana

多米尼加 圣多明各 Santo Domingo

Dominican Republic

厄瓜多尔 Ecuador 基多 Quito

萨尔瓦多 El Salvador 圣萨尔瓦多 San Salvador

格陵兰 Greenland Nuuk (Godthab)

格林纳达 Grenada 圣乔治 Saint George's

瓜德罗普岛 Guadeloupe 巴斯特尔 Basse-Terre

危地马拉 Guatemala 危地马拉 Guatemala

圭亚那 Guyana 乔治敦 Georgetown

海地 Haiti 太子港 Port-au-Prince

洪都拉斯 Honduras 特古巴加尔巴 Tegucigalpa

牙买加 Jamaica 金斯敦 Kingston

马提尼克岛 Martinique 法兰西堡 Fort-de-France

墨西哥 Mexico 墨西哥城 Mexico

蒙特塞拉特岛 Montserrat 普利茅斯 Plymouth

尼加拉瓜 Nicaragua 马那瓜 Managua

巴拿马 Panama 巴拿马城 Panama

巴拉圭 Paraguay 亚松森 Asuncion

秘鲁 Peru 利马 Lima

波多黎各岛 Puerto Rico 圣胡安 San Juan

圣卢西亚岛 St. Lucia 卡斯特里 Castries

圣文森特岛 金斯敦 Kingstown

S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苏里南 Suriname 帕拉马里博 Paramaribo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西班牙港 Port-of-Spain

Trinidad and Tobago

特克斯群岛和凯科斯群岛 大特克 Grand Turk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美国 United States 华盛顿 Washington, DC

乌拉圭 Uruguay 蒙得维的亚 Montevideo

委内瑞拉 Venezuela 加拉加斯 Caracas

美属维尔京群岛 夏洛特阿马利亚 Charlotte Amalie

Virgin Islands

飞地是什么?有哪些飞地?

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

飞地,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如果某一行政主体拥有一块飞地,那么它无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区域到达该地,只能“飞”过其他行政主体的属地,才能到达自己的飞地。

飞地的概念产生于中世纪,术语第一次出现于1526年签定的马德里条约的文件上。飞地的历史成因相当复杂,具有边缘地带的某些特征,控制力相对薄弱,行政管理松弛且成本较高;社会经济相对落后,文化多样性色彩比较浓郁。

什么是政治文化区

一、政治文化区

政治地理学所研究的文化区既包括机能文化区,又包括形式文化区。政治单位,可分国际级的、国家级的和国内级的三类。由于其多为实现某种政治目的,发挥某种政治机能作用而存在,所以都有具体的中心实体,有明确的边界,这些都是机能区;而由某种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表示出一种政治特征,这些,会由于种种原因,其空间分布必然反映出强弱与异同,所以属于形式文化区。下面分别讨论政治地理上的不同文化区。

(一)政治地理上的机能文化区

政治地理上的机能文化区在等级上分为国际级、国家级与国内级,但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国家级的独立国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政治上的主权单位,所以比其他两级重要得多。

1.独立国。这是政治地理学上的一种机能文化区,它是按一种政治机能而组织起来的。它有一个统一控制的一定面积的领土和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至于国家的特征,恩格斯在论述国家与民族组织之间的区别时指出:“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具体说,构成国家的要素有四个:

①有定居的居民:有一定数量的固定的居民,才能形成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才能形成国家。

②有固定的领土:领土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有了固定的领土,居民才能定居,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国家也才可得以生存和发展。世界上没有固定领土的国家是不存在的。

③有一定的组织:组织是国家在组织上的体现,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它是对内进行管辖,对外实行外交活动的机关。

④具有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独立国家的根本属性。

只有具备以上四个要素,才能成为国家。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它还需要思想意识或文化传统上的共性,使其在固定领土上定居下来的居民产生一种共同的感情,把他们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内聚力。这样,这个国家才能稳定、团结、强大,特别是在遭到外部入侵或其他困难时,就可转化为伟大的物质力量。这种思想感情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理中,它是其居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祖祖辈辈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中而形成的。因此,国家也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国家在英文中称state和nation。虽然这两个词可以互用,但是其含义却有一定区别。state是代表由一定地域所组成的政治单位,它由一个控制着其内外事物的所管辖。虽然state这个词包括着一定的领土和定居的居民,但更重要的是主权,它的内外事物不受其他国家所控制。state,在政治地理学中用作国家不应当与美国国内一级的政治单位州(state)相混淆。nation是指占据一定面积的居民,他们具有一种建立在共同信仰与态度基础上强烈的统一意识。所以,这两个词的区别:“state”强调的是政治结构;“nation”则偏重于有共同意识的人。

从政治地理观点出发,研究独立国首先多注意其与领土方面有关的问题,如:国家领土的大小与形状,地理位置,边界的划分,核心区的条件以及首都的作用等问题。

2.国家领土大小和形状。现在,世界上已有180多个国家,其领土的大小差别很大。最大的是俄罗斯,它约有1707.54万平方公里。很小的国家,如欧洲的摩纳哥,只有1.89平方公里。两者的大小差别约 11.85万倍。世界上领土面积比较大的国家除俄罗斯外还有加拿大(96139平方公里)、中国(约9600000平方公里)、美国(9363161平方公里)、巴西(8511965平方公里)、澳大利亚(7686848平方公里)、印度(24700平方公里)。此外,领土在100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家还有阿根廷、苏丹、阿尔及利亚、蒙古等22个。

一般说来,领土面积大,人口多,丰富,则有利于国家的强大与经济繁荣。反之,如领土过小,缺乏,人口过多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可是,如果国家领土很大,但人口不多,或分布不均,加上交通不便,与各地联系比较困难,也会影响其边缘地区的发展,甚至引起有敌意的邻国的觊觎。例如,巴西领土面积与美国相差不太大,人口为美国的一半,但是多集中在东南沿海,而广大的国土则人口稀少,交通又十分不便,经济也比较落后。巴西为解决这种极端不平衡状况,建立横穿亚马孙地区的公路以改善交通,加强与富裕地区的联系,甚至把首都从原在东南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到其西北,相距1000公里的新都巴西利亚,以便把国家的注意力逐渐向西北部的内地转移。

国家领土的形状,就是其空间的形式。国家领土的形状各不相同,彼此差异很大。例如,菲律宾,是由7000多个岛屿所组成的,除去吕宋与棉兰老两岛外,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岛屿只有12个。首都马尼拉位于该国北部,也是它的最大岛——吕宋岛上,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另一大岛棉兰老岛,位于国家的南部。那里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两大岛在地理上远离,宗教上也不相同。印度尼西亚也是由岛屿所组成的国家,全部大小岛屿有13000多个,但住人的只有900多个。首都位于人口密集的爪哇岛上。这样的国家都面临着如何管辖分散的岛屿国土问题。

一般说来,比较多的国家,如波兰、法国、肯尼亚乌拉圭等国家的领土形状介于圆形与矩形之间。可以说,这些国家的形状比较规则,称为紧实型国家。它们的几何中心到边界各点的距离差别不大,边界与面积的比值较小。这样的国家其领土与边界都容易管理。反之,像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岛国,国土分散,彼此往来只能通过水路与航空,交通十分不便。这对国内的交往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关于分散型的国土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完全岛屿国家,如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第二种是部分领土在陆上,部分伸入海上形成半岛,如意大利、土耳其等;第三种是其部分陆地被另一国家的领土所分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同其他相连在一起的48个州之间被加拿大的领土分隔,这种情况下,阿拉斯加被称为“飞地”(excle)(美国另有一个州夏威夷位于太平洋中部)。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国家部分领土不仅不与本国的基本领土部分相连,而且完全被另一国家的领土所包围,这也是一种“飞地”。例如比利时与荷兰的国界附近,在荷兰境内,距边界5公里有一个巴勒村。该村分巴勒·那索与巴勒·赫尔托霍两部分。巴勒·赫尔托霍属于比利时,但该部分及其土地均被巴勒·那索村与其所属的土地所包围。又如在法国与西班牙国界附近法国一侧的利维亚(Livia)属于西班牙。飞地不仅给交通和往来联系带来困难,重要的是地理上的分离所产生的经济、文化,甚至思想意识上联系的薄弱。也有因为飞地造成地理上的分离,而使一方要求过境特权,有时还会引起两国间的矛盾。前一情况的例子就是前巴基斯坦。前巴基斯坦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地理上被印度隔开,两部分相距约1500公里。东、西巴基斯坦在种族、经济发展和权限方面存在着差异,加以其他原因,终于分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与东普鲁士之间为波兰的但泽走廊(也称波兰走廊)所分隔,1939年,借口收回走廊,进攻波兰,也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借口之一。

还有一种与紧实型国土不同的,是领土形状狭长的国家。最突出的是智利,其国土南北约达4270公里,但东西间的宽度不超过180公里。属于这种领土形状的国家还有越南、挪威、马拉维、多哥、冈比亚等。多哥的国土面积不大,但从南部沿海起始,向北穿过森林地带、进入稀树草原地带,自然和人文的变化非常鲜明。狭长形状领土的意大利、挪威和智利在南北方向上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差别都是很大的。这给国家的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

3.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产生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方面,目前影响较大的是海上交通问题;另一个是人文方面,即与邻国的相互关系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家之间经济、文化、政治各个方面联系都在日益加强,可以说任何国家都需要相互往来,不可能孤立于世界其他国家之外。就以海运货物而言,全世界的货运量在1950年只有5.5亿吨,到1980年达36.5亿吨。即30年间增长了5.6倍。海上运输虽然比飞机的速度慢得多,但其优点是运量大、运费低廉,特别适于世界范围的长距离运输。所以,对缺乏海岸线的内陆国家来说,往往是一种不利条件,对海岸线较长,又多良港的国家,可享受到明显的好处。英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就受惠于海上运输方便这一条件。世界上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家共有42个(表4-1)。其中亚洲13个、欧洲13个、非洲14个、南美洲2个。

求我爱你的维语!不止音译!要有维吾尔语的我爱你的字!

满语 我爱你: bi simbe buyembi (bi是我 si是你 simbe 是把你...

摩梭语我爱你:马达米

纳西语我爱你:握尼瓢尔

基诺语我爱你:基闹

苗语我爱你:维佳末

土家语我爱你:伢路古

达斡尔语我爱你:比西啊米他了为...

汉 语我爱你:wo ai ni

朝鲜语我爱你:纱浪嘿哟

客家话我爱你:哀哦一你

壮 语我爱你:顾哀蒙

彝 语我爱你:阿力孩舞

蒙古语我爱你:比恰嘛泰日贴

傣 语我爱你:缠ra k昏

僳僳语我爱你:瓦拉利合

佤 语我爱你:欧密麦

京 族我爱你:Anh ye^u em

满 语我爱你:bi simbe buyembi

藏 语我爱你:那丘拉嘎

撒拉语我爱你:斯尼啊q洗r

锡伯语我爱你:比息木枪

摩梭语我爱你:马达米

纳西语我爱你:握尼瓢尔

基诺语我爱你:基闹

苗 语我爱你:维佳末

土家语我爱你:伢路古

达斡尔语我爱你:比西啊米他了为

维吾尔语我爱你:曼三亚克西酷鲁曼

哈萨克语我爱你:阿来西交哥拉答忽拉答

俄罗斯族我爱你:牙溜部溜接比亚

塔吉克族我爱你:慢土老度斯特刀兰

乌兹别克族我爱你:Sizni Sewaman

英 语:I love you

法 语:Je t'aime,Je t'adore

德 语:Ich liebe Dich

希 腊语:S'agapo

犹 太语:Ani ohev otach(male or famale),Ani ohevet otcha (male or famale)

匈 牙 利:Szeretlek

爱 尔 兰:taim i'ngra leat

爱 沙 尼 亚:Mina armastan sind

芬 兰:Min rakastan sinua

比 利 时佛兰芒语:IK zie u graag

意 大 利语:ti amo,ti vogliobene

拉 丁语:Te amo,Vos amo

拉 托 维 亚:Es tevi Milu

里 斯 本:lingo gramo-te bue',chalinha

立 陶 宛:Te Myliu

马 其 顿:Te sakam

马 尔 它:Inhobbok

波 兰:Kocham Cie,Ja cie kocham

葡 萄 牙:Eu amo-te

罗 马 尼 亚:Te iu besc,Te Ador

荷 兰:IK hou van jou

捷 克:Miluji te

丹 麦:Jeg elsker dig

阿 尔 萨 斯:Ich hoan dich gear

亚 美 尼 亚:Yes Kezi Seeroom yem

巴 伐 利 亚:I mog di narrisch gern

保 加 利 亚:ahs te obicham

西 班 牙加泰隆语:T'estim

克 罗 地 亚:Volim te

阿 塞 疆 语:Men seni serivem

孟 加 拉:Ami tomay bhalobashi

缅 甸:chit pa de

柬 埔 寨:Bong salang oun

菲 律 宾:Mahal Kita,Iniibig Kita

印 度 古 吉 拉 特 语:Hoon tane prem karun chuun

北 印 度 语:main tumse pyar karta hoon

印 度 尼 西 亚:Saja kasih saudari

日 本:Kimi o aishiteru Sukiyo

朝 鲜:Tangshin-i cho-a-yo

爪 哇 语:aku tresno marang sliromu

老 挝:Khoi huk chau

马 来 语:saya Cinta Mu

马来西亚:Saya Cintamu

蒙古语:bi chamd hairtai

尼泊尔:Ma tumilai maya garchu,Ma timilai man parauchu

波斯语:Tora dost daram

他加禄语:Mahal kita

南非语:Ek het jou lief Ek is lief vir jou

加纳:Me do wo

埃塞俄比亚阿姆哈雷地区:Ene ewedechalu(for ladies)

Ene ewedehalwe(for men)

阿拉伯语:Ana Ahebak(to a male)

Arabic Ana ahebek(to a female)

瑞士德语:Ich li b Dich

克里奥尔语:Mon kontan ou

豪萨语:Ina sonki

肯尼亚班图语:Nigwedete

马达加斯加语:tiako ianao

印度阿萨姆邦语:Moi tomak bhal pau

南亚泰米尔语:Tamil n'an unnaik kathalikkinren

印度泰卢固语:Neenu ninnu pra'mistu'nnanu

泰国:Ch'an Rak Khun

乌尔都语:Mein tumhay pyar karti hun(woman to man)

Mein tumhay pyar karta hun(man to woman)

越南:Em ye'u anh(woman to man)

Anh ye'u em(man to woman)

新西兰毛里语:kia hoahai

爱斯基摩:Nagligivaget

格陵兰岛:Asakit

冰岛:e'g elska tig

阿尔巴尼亚:T Dua Shume

俄罗斯:Ya vas Iyublyu,Ya Tibia Lyublyu

塞尔维亚:Volim Te

斯洛文尼亚语:Ljubim te

西班牙:Te amo,Tequiero

瑞典:Jag lskar dig

土尔其:Seni seviyorum

乌克兰:ja vas haju

威尔士:Rwy'n dy garu di

亚述语:ana bayanookh(female to male)

ana bayinakh(male to female)

高加索切尔克斯语:wise cas

维吾尔日常用语...

我(曼)

你(斯子)

他(乌)

你好吗 (牙合西木斯子)

我很好 (那哈衣提牙合西)

很好(牙合西)

附近有饭馆吗 (叶肯 艾提热普塔 阿西哈那 巴木)

我要吃饭(它马克也曼)

住宿(牙它及)

商店(马个曾)

你吃点什么 (尼马 叶伊司子)

吃(霍西)

你卖多少钱 (看恰 普路尕 萨提斯子)

太贵了(白克 可买提干)

请帮忙(牙了旦木)

请喝茶 (恰伊 依清)

请吃饭 (塔玛克 洋)

去哪里(那也代)

我们要去(巴勒米子)

钱(普力)

司机(手费尔)

是(逊达克)

不是(艾买斯)

有没有(巴木)

有(巴)

没有(约克)

要不要(阿拉木斯)

要(阿乐)

不要(阿买)

行不行(罗布木多)

可以(包乐多)

不行(包买多)

谢谢 (热合买提)

抱歉(艾包了 克所)

没事儿 (克热克 哟克)

可以照相吗?(啊伯乃特)

您的电话号码是多少?(铁里佛尼 挪木扔额子 看恰)

早上(艾提干)

中午(去西)

下午(去西提尼 可以尼)

晚上(开西)

馕 (那呢)

抓饭 (坡咯)

包子 (玛那塔)

拌面 (郎曼)

烤肉 (卡瓦甫)

甜瓜 (库洪)

男孩 (巴郎子)

女孩 (克子)

男人 (埃尔)

女人 (阿牙乐)

那里 (亚达)

再见 (好西)

谁知道这张巨蟒是真实的吗?据说是卫星拍到的亚马逊河巨蟒。这图上说大概30米,我看100米都不止。

一架直升机航拍到一条长约30米的巨蛇穿梭于马来西亚婆罗洲河道, 这条巨蛇据称现身地位于婆罗洲巴勒河。英国《每日邮报》登出了这张照片。之前被发现的最大的蛇是在2003年在印度尼西亚捕获的一条长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

婆罗洲本身处于赤道附近,岛上都是原始森林,许多河运不通的内部山区仍与现代社会隔绝。

大花草属又名大王花、尸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花。生长于婆罗洲,其直径可达1.4米之长。

其中最大的一种大花草为阿诺尔特大花草,其花直径能够达到3米之长。

哥伦布是哪国出生,他比郑和早出航海吗?谁更伟大?

哥伦布(约1451~1506),Colombo,Cristoforo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第一次出航:88人 3艘船

第二次出航:1200人 17艘船

第三次出航: 6艘船

第四次出航: 4艘船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

永乐三年(1405)五月己卯,“中官郑和等赍敕往谕西洋诸国”;五年(1407)九月壬子,“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械至海贼陈祖义等”。

永乐五年回加不久复受命出使西洋,永乐七年(1409)回国。

第三次奉命出使,至永乐九年(1411)六月乙巳,“内官郑和使西洋诸国还,献所俘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并真家属”。

第四次,据《明成祖实录》卷86载,永乐10年(1412)“十一月丙申,遣太监郑和等赍敕往赐满刺加、爪哇……诸国锦绮纱罗彩绢等物有差。”实际上该年郑和并未成行,而是驻军长乐县十洋街,并奏建长乐南山行宫以为官军祈报之所。第二年(1413),又重修长乐南山三峰塔寺;4月,“道出陕西,求所以通译回语可佐通信者,乃得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哈三。”直至这一年冬天,郑和才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永乐十三年(1415)七月癸卯,“郑和等第四次奉使西洋等国还。九月壬一寅,郑和献所获苏门答刺贼首苏干刺等于行在。”

第五次,永乐15年(1417)五月十六日,郑和在泉州伊斯兰教灵山圣墓行香并勒石纪念,不久即统帅舟师下西洋;永乐十七年(1419)七月戊午,“官军自西洋还”,受到成祖的赏劳。

第六次,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癸巳,“郑和等第六次奉使西洋诸国”;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壬寅,“中官郑和等使诸蕃国还,暹罗、苏门答刺、阿丹等国悉遣使随和贡方物。”

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六月戊寅,“遣太监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国”。这时,郑和已所届花甲。宣宗诏谕下达后,郑和并未立即成行。第二年(1431)正月,他在太仓刘家港天妃宫刊勒《通番事迹碑》;十一月,又在长乐南山寺刊立《天妃之神灵应碑》,并“驻泊兹港,等候朔风开洋”。直到这一年的十二月九日,他才率船队出五虎门,正式起航。宣德八年(1433),郑和“奉使历忽鲁谟斯第十七国而还”。不久,约在宣德十年(1435),他默默地在南京辞世,终年65岁。郑和墓在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南麓,当地群众俗称“马回回墓”。其后裔自明清以来世代相沿,定期来这里祭扫,从未间断过。

明朝祝允明所撰《前闻记》(1525年刻)详细记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行程日期及各地停留之日期,可供参考:

人数: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史、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艌、搭材等匠,水手、民稍人等,共27550员名。

里程: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六日(1431年1月19日)龙湾开舡,十日到徐山,二十日出附子门,二十一日到刘家港,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到长乐港。十一月十二日(1431年12月16日)到福斗山。

十二月九日出五虎门,二十四日到占城。(注:自福建五虎门至占城共行船16日。)

七年正月十一日开舡,二月六日到爪哇。(注:自占城至爪哇共行船25日。)

六月十六日开舡,二十七日到旧港。(注:自爪哇至旧港共行船11日。)

七月一日开舡,八日到满剌加。(注:自旧港至满剌加共行船7日。)

八月八日开舡,十八日到苏门答剌。(注:自满剌加至苏门答剌共行船8日。)

十月十日开舡,十一月六日到锡兰山。(注:自苏门答剌至锡兰山共行船36日。)

十日开舡,十八日到古里国。(注:自锡兰山至古里国共行船9日。)

二十二日开船,十二月二十六日到忽鲁谟斯。(注:自古里国至忽鲁谟斯共行船35日。)

八年二月十八日(1433年3月9日)开船回洋。

三月十一日到古里。(注:自忽鲁谟斯至古里国共行船23日。)

二十日大综船队回洋,四月六日到苏门答剌。(注:自古里国至苏门答剌共行船17日。)

十二日开船,二十日到满剌加。(共行船9日。)

五月十日回到昆仑洋,二十三日到赤坎,二十六到占城。

六月一日开舡,三日到外罗山。(共行船2日。)

九日见南澳山。十日晚,望见望郎回山,六月十四日到碕头洋。十五日到碗碟屿。二十日过大小赤。二十一日进太仓。七月六日到京。二十一日关赐奖衣宝钞。

船号:如清和、惠康、长宁、安济、远之类,又有数序一二等号。

船名:大八橹、橹之类。

备注:郑和第七次大航海于1431年1月19日离开南京龙湾港,于1432年1月12日离开福建五虎门,途径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古里国,于1433年1月17日到达忽鲁谟斯(位于今伊朗东南米纳布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共用两年时间到达目的地忽鲁谟斯。1433年3月9日,离开忽鲁谟斯,1433年7月22日回到南京,回程共用了4个月时间。

郑和七次下西洋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共有36个: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刺加、勃泥、办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不刺哇(今索马里境内)。

郑和大航海所涉及中外地名解释

1、西域

在古代,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广义的西域指越过狭义的西域向西所能到达的地主,包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直至欧洲东部、非洲东北部。“其西域之西”中的“西域”指狭义西域,若与下文“迄北”对应,似可作“西部疆域”解;“西域忽鲁谟斯国”中的“西域”指广义西域。

2、西洋

元、明时的西洋,指南海以西(约东经110以西),相当于今文莱达鲁萨兰国以西的海洋和沿海各地,远至印度半岛、波斯湾及红海沿岸、非洲东北部一带。

3、占城国

亦称占婆,古国名,在今越南的中南部。中国史籍上曾称之为林邑、环王。当地盛产稻谷,称“占城稻”,为稻谷良种之一,宋时传入我国;郑和下西洋后,占城稻在我国长江、珠江、闽江流域大面积引种、推广。福建省福州长乐一带称此稻为“占谷”或“黄占”,直至三十年前,都是当地高杆晚稻的一个优良品种。

4、爪哇国

亦即麻口若巴歇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Ja Island)。唐代以来的史籍称其地为“诃陵”“ 婆”。该岛北临爪哇海,南滨印度洋,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亿,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城市有雅加达(首都)、万隆、三宝垄、泗水苏拉卡尔塔)、泗水为华裔长乐人聚居地。

5、三佛齐国

亦即室利佛逝国,梵文Srivijaya的音译,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的古国,当时都约在今日的巨港(巴邻旁,Balenbang),位于苏门答腊东南部慕西河畔。

6、暹罗国

泰国(Thailand)的旧称,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十四世纪中叶,由暹国与逻国合并而成,南临暹罗湾。现首都为曼谷,泰国的华侨 与华裔人数居世南亚首位。

7、南天竺

天竺为古印度别称,古籍又称天竺为身毒。天竺分北、中、南三部分,南天竺指印度半岛的南部地区。

8、锡兰山国

亦即锡兰(Ceylan),或称狮子国,今称斯里兰卡(Srilangka)为亚洲南部岛国,隔保克海峡与印度东南部相望,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为佛教古国之一,主要民族为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首都科伧坡(Colombo),位于该岛西南。

9、古里国

又称“古里佛”,故地约在今印度半岛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Koxhikode)一带,为海上交通要冲。明永乐五年(1407)郑和二次下西洋时曾到此访问并立碑纪念。

10、柯枝国

亦译作“国贞”,故地在今印度西南部的柯钦(Cochin)一带,是航道要冲和重要港口。十五世纪初与我国有友好往来。

11、忽鲁谟斯国

即霍乐木兹(Hormuz),又译作和尔木斯,地在今伊朗东南米纳布(Minab)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废址在霍尔木兹岛北岸,扼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冲,今为对岸阿巴斯港所取代。

12、木骨都束国

今译作摩加迪沙(Mogadiscio)是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共和国首都,位于索马里东南,临印度洋。13世纪以前建有古城。郑和下西洋曾两度访此。

13、南京龙江

明初设“龙江船厂”于此。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造船的船坞叫“船作”,遗址犹存,宛如一口口巨大的水塘。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据《龙江船厂志》载,1411年(永乐九年)该船厂“改、造海船247只,备使西洋诸国”。龙江之滨原有天妃宫,已圮。

14、长乐南山

因位于福建乐县县治之南而得名,今长乐县城区街道环绕此山。海拔仅约四十余米,又称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有塔,称三峰塔(圣寿宝塔);有寺称三峰寺或三峰塔寺;寺旁有“天妃行宫”,祀妈祖,《天妃灵应之记》碑即立此宫内;宫旁有郑和所建“三清宝殿”,殿内“钟鼓供仪,靡不俱备”,钟即“郑和铜钟”,原件抗战期间移南平市。以上寺、宫 、殿均已圯,塔巍然存,近年加固整修,更为壮观。1935年,在原寺、宫、殿废址上建有郑和史迹陈列馆,《天妃灵应之记》碑系该主馆主要陈列文物,南山(三峰山)同年辟为“郑和公园”。

15、兹港

指长乐太平港通闽江。位于长乐县南山西麓以西、以北,狭义指靠近长乐县城吴航头一带的下洞江水域;广义泛指整个下洞江水域,该港原来江面宽阔,水深可泊巨舟,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说;港东北、东南屏峙首石、六平诸山,可蔽阻台风袭击,为避风良港。《长乐县志》《长乐六里志》均载有;三宝太监郑和通西洋,驻舟师造巨舶于此,奏改名为太平港等句。由于沦桑变化,今仅余一狭长水道,通小汽轮,原水道大部分成为沃野良田,部分辟为新居民区,该居民区主干道路称“太平港”路,与郑和路垂接。

16、苏门答腊国

又译作苏木都剌(Samud'ra)、苏文答剌、苏文达那。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Sumatra Island)北部洛克肖马韦附近,今为全岛总称,该岛北临马六甲海峡,南濒印度洋,赤道横贯中部,为印尼西部大岛,面积43.4万平方公里,首府棉兰。

17、满刺加国

旧译亦作麻六甲,今译作马六甲(Malacca)14-16世纪马来亚半岛上的封建王国,位于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洲一带,居马六甲海峡要冲,1411年(永乐九年),该国国王拜里迷苏剌(Parmesvara)曾率妻子、大臣等540人来中国访问;郑和船队屡经其处,现马六甲州居民半数为华裔,其首府马六甲市居民四分之三为华裔;市内有三保庙、三保井、三保城等古迹。

18、阿丹国

Aden,古国名,今译作亚丁,故地在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为海陆交通要冲。古时为宝石珍珠集散地,十五世纪前期便与中国互通使节、贸易。今之亚丁市位于亚丁湾一个突出的小半岛上。为也门民主队民共和国(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合并为也门共和国,亚丁成为该国的“经济首都”。

19、卜剌哇国

故地在今索马里共和国布拉瓦(Bra)一带;十五世纪前期与中国友好往来,互通使节,郑和船队曾到此访问,布拉瓦东临印度洋。

现存史料关于郑和大航海使用的宝船纪录

1、《明史》郑和传:"永乐三年(1403年)6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域,以次遍历诸国"。

2、南京下关"静海寺碑"云:"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

3、《崇明县志》和《太仓州志》记载郑和船队自浏河出海时,有海船二百零八艘。

4、《国榷》记载:永乐三年,造宝船六十三艘。

5、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录有:"宝船共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

6、《星槎胜览》"占城国"条云:"永乐七年,太宗皇帝令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等统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八号,往诸番国开读赏赐,是岁秋九月,自太仓刘家港开船,十月至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十二月于五虎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至占城国"。

7、《西洋番国志》记载宣宗皇帝的敕书云:"今命太监郑和等往西洋忽鲁漠斯等国公干,大小舡六十一只……及随舡合用等火器……"。

8、《前闻记》中记载郑和下西洋所用海船有大八撸和撸船。

9、刻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天妃经》卷首有关郑和下西洋插图描摹复原图,整幅图由六面连接而成。《天妃经》全名《太上谈天妃救苦灵应经》,全一卷,是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僧人胜慧在临终时,命弟子用他所遗资财,发愿刻印的。刊刻时间为第五次下西洋后,正准备进行第六次下西洋。该图绘出了6桅帆船的形象资料,与《龙江船厂志》上所附该厂曾建造的早期4桅海船形制甚为相合。

10、《天工开物》云:"凡风篷之力,其末一叶敌其本,三叶调匀和畅。顺风则绝匪张篷,行疾奔马,若风力洧至,则以次减下,狂甚则带一二叶而已"。

11、明《武备志》中之"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后附载的过洋牵星图,图内绘有三桅海船。

郑和宝船的主要造船地

郑和宝船号称巨舶,其主要造船地为南京。

由于海船体积大,构造也较复杂,必须有相当规模的船坞和作坊。据《武备志》中的《自宝船厂开始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记载,郑和宝船自其建造地宝船厂出发去西洋。据《同治上江两悬志》记载:"都船厂在仪风门,即宝船厂,永乐三年三月命郑和等行赏占城"。龙江船厂是在原龙江船厂厂址再向南扩建而成,越过秦淮河,直达下保、中保、上报村及三汊河地区,龙江船厂内设提举司、作房、分司、篷厂、指挥举,在造船时实行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制度。

《龙江船厂志》记载:"洪武、永乐时,起取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南直隶(今江苏)滨江府县居民四百余户,来京(即南京)造船,隶属提举司,编为四厢。一厢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出船木铁缆匠;三厢出艌匠;四厢出棕篷匠。"

《明会典》记载大规模的造船厂,拥有工匠数百人,有船木工、艌工、箬篷工、橹工等。

郑和宝船的另一建造地点是船队出发港福建长乐。

据《长乐县志》记载:"太平港在县西半里许,旧名马江。……明永乐间,太监郑和通西洋,造巨船于此,奏改太平港"。

郑和下西洋后还有一些下西洋巨舶停泊于福建,正统四年(1439年)明英宗命福建三司于见存海舟内择一,以赐琉球国使回国。

据统计,在郑和大航海期间,全国共造大小海船近4000艘,船场遍及全国各地;永乐年间,明朝海军拥有3800艘舰只,其中包括1350艘巡逻船,南京新江口有400艘大型主力舰。因此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断言:"在1420年前后,中国海军也许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其它亚洲国家,甚至可能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超过所有欧洲国家海军的总和"。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腊、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当时中国主要输出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中国换回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当时中国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回到国内出售20两,利润丰厚.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4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时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所以,我认为郑和比哥伦布更伟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