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奥运资讯

tnf越野赛赛程规则-tnf100越野跑

坚持源于热爱——2019年北京TNF100越野赛赛记

tnf越野赛赛程规则-tnf100越野跑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面目并且还能够热爱它。

——罗曼·罗兰

5月14日凌晨4:49

赛后第二天,距离北京TNF越野挑战赛结束已经接近48小时,遍布全身肌肉的那种酸痛感依然存在,拖着满身疲惫,趁着记忆还比较鲜活,总结一下这次充满挑战性的远行。

勇气

? “汇跑赛事是国内最有情怀的赛事”

“北京TNF越野赛就是一次野外自助餐大爬梯”

“细致入微的服务氛围”

“超好的赛事体验感”

? ……

赛前,这是我听朋友讲到的关于北京TNF100国际越野赛所有的印象,参加一场越野赛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愿望,也想把首野选择一个赛事保障比较给力,还要在形象上有点高大上的赛事,TNF100越野赛恰恰满足了我的幻想中的越野赛的所有条件,很快到了报名阶段,感谢自己的自知,没有狂妄到去选择100KM项目,而是选择了早上出发的50PIUS项目。

赛前,报道、领物一切就绪后,我还发了一条朋友圈——除了勇气和坚持,余下的交给运气。

这句话说是给自己鼓励打气,但字里行间还是自信满满。直到开赛后,才真真切切体验到越野赛的魅力和残酷~

坚持

头前的路 不知多长多呢苦

看不着 走着一步算一步

雨水那落 已经沾湿阮衫裤

这阵风 只是乎阮的心更加坚强

成功的背后 有多少苦楚

选择的路 一定坚持到成功

坚定的心伴阮向前走

一般来说,体验极限运动体能是基础,更多的考验的是心理,能承受得起那份煎熬,至于动力却是各有不同的,起跑前,突然就想起来翁立友这首闽南语歌曲——《坚持》,歌曲好听,歌词也很棒!

12号凌晨6:00

迎着日出,50pIus组准时起跑,刚开始是一段缓坡爬升,难度不大,迎面还有100公里组大神陆续返回,互相加油鼓励,大神们眼神里除了些许疲惫,更多的是接近完赛的期待和喜悦,他们都是超越自我的英雄,而我们刚刚开启远途之旅,心里是忐忑不定的。,不过身体状态却是活力满满的。翻过一个缓坡,穿过一片密林,已经抵达牌楼,CP1打卡点,用时1小时13分钟,8.6公里。迅速加水,喝光一碗米粥,简单补给后,继续前行。

接下来的路况和前期的防火道平坦的路程不同,进入了整个赛程最剧烈的爬升路段开始了大幅度的爬升,真正的考验开始了,天气也恶劣起来,疾风急雨,温度骤然下降,后悔没有带一件外套,忍着寒冷,经历几次爬升,一个急坡快下后,接近CP2.进到帐篷看到俩哥们裹着毛毯,还在瑟瑟发抖 ,我那会身上是湿透的半袖,快速喝了一碗热米粥,心里第一次有了要不要退赛的想法,继续前进肯定会失温,幸好热心的志愿者帮我找了大号的塑料垃圾袋,简单改制一下,的确一件不错的防风外套,不过那会看上去看上去一定滑稽感十足,像一个行走的布袋熊,当时情况顾不得那么多了,补充一支能量胶,向着观景台前进。

接下来这段路程是整个赛道最美的一段路途,山峦含黛,郁郁葱葱,雨中山川,云雾缭绕,美不胜收,偶尔还有一只小松鼠从灌木丛窜出来,不远处还有两头毛驴在悠闲的吃草,穿行在风景如画的山脊,感受风从耳畔掠过,聆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享受这一刻难得的平静,尽管身体略有疲惫,但心情却是畅快明亮的。

不觉间,开始了下坡路段,雨天路滑,对于我这个越野渣级选手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考验,只好一步一步向下挪,期间被好多帅哥美女超越,还被受赐屁降一次,没办法,只能享受这种煎熬,这段陡峭的下山路足足耗费了90分钟时间,距离CP3还有2公里,还有22分钟关门,心里第一次产生了被退赛的压力,还好接下来的路况坡度有所缓和,也顾不上路面湿滑,开始了第一段末路狂奔。

?

? CP3龙泉寺顺利打卡,补水,享受炸鸡腿一支,牛肉2片,稍事休息。

? 志愿者问我:要不要退赛,这里摆渡车接送方便,签个字就可以。

我:我还想再试试~

如果事情在“痛苦”的时候就终止,那么“痛苦”就只是痛苦。如果坚持过了“痛苦”,得到一个相对美丽的结果。那么“痛苦”就成为我们“过程中的丰富经历”。

? 我回答的“再试试”,就是不想终止。

因为时间紧迫,不敢逗留太久,冒 雨开启了这一段2300阶台阶爬升,感觉前一段的大幅度爬升和下坡,体能消耗大,双腿麻木,再怎么样也要坚持,放弃不是我的选择。这是我选择的,只有继续走下去~

天上雷鸣雨急,脚下阶陡路滑。 雨中的龙泉古寺,大气磅礴,禅意浓郁。顾不上细细观赏,从这时段开始,我感受到了被关门的压力,龙泉寺到蜥蜴石13.5公里路程,756米缓坡爬升,路况不明,只想尽快赶到CP4。

雨势渐停,感觉体能还可以,路况是柏油路,爬坡降速,下坡加速,终于在关门前20分钟到达蜥蜴石——CP4打卡点。传说中的网红补给站,志愿者服务贴心、热情、无微不至,一名热心的志愿者告诉我接下来的最后8公里路况,怎样分配时间,怎样合理分配体能。

山里真是气候多变,出站后又是一阵疾风骤雨,尽管刚刚补给,身上仍感到阵阵寒意,拾阶急上,遇到疾风,就驻足原地休息片刻,脑海里还时不时飘过一些小感慨,林冲雪夜上梁山,无非也是此等境况,小小一段300米的爬升,耗去了将近30分钟时间,也意味着余下的7公里,只有70分钟时间,也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被退赛的压迫感,有时候想结果真的没用,至少整个过程一直在坚持,努力可能改变结果,不努力一定不会改变,咬咬牙,加速~

? 顺便交代一下,第二个屁降,划伤就在这次加速阶段出现。

接下来,回归防火道路段,加速前行……

直到耳边听到山那边不远处传来的终点主持人的声音~

我知道终点要到了……

那一刻感觉到了疲惫,还有双腿要抽筋的感觉,不过依然还能奔跑。

终于,成绩定格在9:58:48

运气

为什么要体验一次越野?

借用沈乌贼的一句话:“希望能够有足够的运气与足够的勇气去见到命运里更多不同的风景,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被这些涌动的气流雕刻成不一样的山川和河流。”

?

? 很喜欢也很认同这句话,勇气和运气是两个重要的元素,勇气是前提,它让你敢于选择越野,敢于站在TNF越野赛的起跑线上,有的人说,敢于站在这里,敢于在风里雨里砥砺前行,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体现是一种胜利。是的,但是想要完赛TNF,仅有这些是远远的,除了这些,还要有不可或缺的运气。越野赛是在户外环境里进行,失温,摔伤,迷路,脱水等各种意外情况随时会出现。任何一种意外情况的发生,都可能影响比赛进程。可见足够的运气和足够的勇气是多么的重要。

?

细想一下,我是十分的,整个参赛过程中,除了内心强烈的完赛信念和一路坚持的决心,还有时刻相随的。

如在CP1打卡点频临失温的情况下得到一个垃圾袋……

如那两次跌倒导致了更严重情况的发生……

如在没有在蜥蜴石压线进站打卡……

很,我完成了我的首野。

感谢TNF100!

感谢坚持、的自己!

运动与生活

无论是马拉松赛,还是越野赛,完赛包都会有一瓶功能性饮料,我曾经开玩笑说过:为什么会有这瓶东西,喝了它,让你消除赛后疲惫,让你来点精神头投入到工作里,精神抖擞的开始新的生活!

运动本身不会过多改变你的生存状态,过多的极限运动还无益身体健康,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选择越野跑或者马拉松,喜欢自虐还是喜欢这种虚的自豪感?我想都不是,是喜欢那种历经千辛万苦,豁然抵达目的的喜悦感,是为了享受那种坚持,是为了享受那种追求极限里的安静和纯洁感。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跳不出来生活本身,运动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永远不是生活的全部,除了运动之外,你还可以多读几本书,多陪陪家人,读书、陪伴和跑步一样,也是生活里很美好的东西~

?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越野赛21人遇难 一场越野赛缘何成了“夺命跑”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越野赛的CP2-CP3段属于急上坡,必然导致速度下降,在大风大雨的极端天气情况下,更容易导致人体失温

在马拉松赛事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赛事人员储备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没有跟上,志愿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也不到位,导致马拉松赛场乱象频出

5月22日9时,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开赛,共172人参赛。随后遭遇极端天气,多名选手在高海拔赛段出现严重失温,21人不幸遇难。

172人参赛,21人遇难,其中包括多名国内越野跑的顶尖选手。如此重大的伤亡极为罕见,远远超出了公众对于马拉松这一赛事的普遍认知。

在亚高原无人区举办比赛,防风防雨保暖等必要装备是否纳入了赛事的强制装备要求?在赛道路段尤其是无人区是否准备了完备的应急点和补给站?面对突发的极端天气,赛事举办方终止比赛是否及时、应急预案是否充分?

目前,甘肃省委省已成立调查组,对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对于国内近年来几乎遍地开花的马拉松赛事而言,这一悲剧更是一面镜子、一记警钟。

越野赛属于极限运动

要求高于普通马拉松

5月22日13时许,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

随后,当地停止比赛并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由于赛段内地形地貌复杂,加上夜间气温再度下降,搜救难度进一步加大。

截至5月23日9时30分,官方确认有21人遇难,另有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治疗。

据一名参赛者回忆,比赛当日早上阳光明媚,坐摆渡车抵达赛点时天气已转阴,随即起风,“开枪前我跑了两公里来热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麻烦的是,跑完这两公里,身上也没有热起来”。

这名参赛者称,在越野过程中,他先后经历了下雨、逆风,其间“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他果断决定下山,“我撤到山腰,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指引我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已经有10位左右先撤下来的选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个多小时,小木屋里选手的人数已经接近50人”。

官方将此定性为“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正在展开调查。

“山地越野赛和城市马拉松完全不是一回事。越野跑是山地跑,遇到上坡是需要徒步的,并不会全程跑完,平坡和缓坡以及下坡才需要跑动。传统的城市马拉松,赛道以平坡为主,是可以全程跑完的。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的CP2-CP3(CP即打卡点)段属于急上坡,必然导致速度下降,在大风大雨的极端天气情况下,更容易导致人体失温。”户外旅行从业者“艾艾艾小艾”说,越野跑的赛道基本都是山上的野路,是人踩出来的路迹,因此越野跑是更偏向于长距离徒步的运动,而不是普通马拉松。

据“艾艾艾小艾”介绍,越野跑补给的概念和马拉松差不多,区别是越野跑会更“因地制宜”,它设置补给点的距离会根据实际路况难度考虑,而不像城市马拉松一样进行固定距离补给。

马拉松急救跑者Seeker进一步分析,普通马拉松与山地越野赛的区别,首先是距离。普通马拉松的距离是42.195公里,但越野赛的比赛距离更长,比如50公里、100公里,甚至可能会是200公里。其次,赛道不同。普通马拉松会将赛道设置在平地上,而越野赛的赛道一般会选择山地,道路比较崎岖。再次,装备和救援不一样。马拉松是在城市举办的,沿路的志愿者、救援人员更多,救援更方便,但越野赛有时需要过夜,需要的装备也更加复杂。

将风衣列为建议装备

被质疑不符赛事标准

发生后,不少越野界人士提出质疑,指责组委会对天气预估不足,未将“风衣或冲锋衣”等防风保暖服装列为参赛的强制装备,导致参赛者在风雨中过快失温。

5月23日,有媒体指出,此次赛事的强制装备准备工作和补给配备或不符合山地跑赛事标准。

中国田径协会此前公布的《中国越野跑运动赛事组织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选手提出了强制装备要求,强制装备清单须在赛事报名说明里进行明确说明,并要求赛事组织者须在选手签到时对强制装备进行检查,并在赛事中途设置一个或多个装备检查站,原则上须进行轮检,条件不允许的赛事可进行抽检,抽检人数不得低于抽检项目参赛人数的50%。

该标准中规定携带的包括但不限于的强制装备中就有保温毯;高海拔赛事,须要求选手携带具有防风及保暖作用的外套等。但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公布的强制携带物品清单中,未强制要求携带具有防风及保暖作用的外套等。

此次越野赛报名披露,组委会强制参赛者携带的装备包括号码布、计时芯片、电子轨迹、GPS跟踪器、照明设备(头灯)、水具、救生毯、口哨和手机,其中前4项注明由组委会提供。组委会称,未携带强制装备所造成的后果由参赛者自行承担。至于“风衣或冲锋衣”则被列为“建议装备”。

也有参赛人员透露,因地貌等原因,在山顶的CP3没有补给点。暴露的山体让人无处可以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还有的参赛人员考虑到天气预报并无异常,以为天气会很热,担心自己可能中暑。

在访中,不少越野赛跑者表示,自身经历过才知道强制装备的重要性。比如,TNF100(越野跑系列赛事)的强制装备包括冲锋衣、防水裤、羽绒服、头巾(组委会发)、帽子、手套、头灯等。

“所有这些装备都要在赛前一天接受检查,方可注册拿到号码牌。第二天出发后,每个CP都有随机检查,确保你有需要的强制装备,否则强制退赛。整场比赛一共5个CP,每20km一个,每个CP都有急救人员,沿途有巡逻车辆。这些强制装备适用于几乎所有距离的越野比赛。”一名超马越野赛跑者说,一个负责任的组委会要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工作,以及更严格的强制装备检查。

“这次再次证明强制装备其实是对顶级跑者的一种保护,并非故意增加他们的负重。”一名超马越野赛跑者撰文称,他曾经在国外参加TNF100时在87km处也经历过失温,“我当时在第二阶段外周供血下降并四肢冰冷无知觉,在凌晨两点半左右,我坐在路边裹着太空毯,想着歇一下继续时被巡逻车发现。巡逻人员给我测了体温,然后强制我退赛,将我载回CP4接受现场急救医生评估,并给予体温恢复治疗。我看到同在CP4的还有一人刚进入失温,也就是第三阶段,意识模糊,已被抬上车送去附近医院”。

马拉松赛事出现井喷

专业人员储备跟不上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项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据Seeker介绍,自从院2014年印发《关于加快发展 体育 产业促进 体育 消费的若干意见》后,马拉松赛事便迎来井喷式爆发。仅2019年一年,马拉松赛事就达1828场,平均一天就有5场比赛。然而,在赛事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赛事人员储备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没有跟上,志愿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也不到位,导致马拉松赛场乱象频出。

中纪委发文称:“一些地方看中举办赛事的宣传效应,加上能够拉动区域消费,收取企业赞助费、广告费,打造 旅游 品牌等因素,纷纷热衷办赛。然而,一些赛事往往只盯着经济效益,不愿意在服务和安全上多投入。有的承办企业根本不具备组织高风险 体育 赛事的资格和能力,只重视设置高额奖金等奖项吸引选手参赛,急功近利。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在指导与监督上不想管或不会管,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有业内人士提出,目前相当数量的赛事公司在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选手的真正诉求。职业选手包乐(化名)说:“现在许多马拉松赛事,动辄将几百万元花在电视转播和舞台搭建上,真正花在选手身上的钱不过几万元。时间长了,这些赛事举办方必然会被淘汰。”

“另外,一些相关部门或者赞助商并不懂赛事,使得马拉松赛事变成了单纯的以推介城市形象和 旅游 为目的,赛事主办方一边倒地把精力与投入到如何规划‘最美’赛道上。很多举办马拉松的城市陷入一个怪圈,地方很想要业绩但又不想承担风险,这些因素对选手的赛事体验影响很大。”包乐说。

“艾艾艾小艾”建议,对于此类赛事,主办方应该提高参赛者的门槛,强制参赛选手携带装置;有关部门应该严格审核主办方的资质、经验和能力。

Seeker也认为,有关部门应该提高赛事组织者的标准,制定量化指标;主办方也应该做好赛事保障工作,提高组织能力。

在Seeker看来,此事应对广大跑步爱好者起到警示作用:一定要慎重对待马拉松比赛,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敬畏生命,敬畏马拉松,更要敬畏危险性极高的越野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