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vs白俄罗斯结果-德国vs白俄罗斯结果预测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最后一战“柏林战役”苏联和纳粹德国各伤亡多少人?
关于柏林战役
对抗方:苏联军队VS德国军队
时间: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2日
兵力对比:(苏)250万人、4万门火炮、6000辆坦克和7000架飞机;
(德)100万人,约1万门火炮、3000辆坦克和4500多架飞机
伤亡人数:(苏)共30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巷战的10万;
(德)共约60万死亡,死于巷战的人数不详
白俄罗斯战役的过程
白俄罗斯战役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7月5日—8月29日),各方面军密切协同,胜利进行了5个进攻战役,即希奥利艾战役、维尔纽斯战役、考纳斯战役、比亚韦斯托克战役、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在此期间,苏联红军歼灭了明斯克以东地域德军被合围集团(7月5日—11日),逐次击溃了“中央”集团军群退却兵团残部,重创由德国、挪威、意大利、荷兰和“北方”、“南乌克兰”、“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来的军队以及茌“中央”集团军群后方新建的兵团。苏联红军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和立陶宛、拉脱维亚的一部分,并进入波兰境内,强渡了纳雷夫河及维斯瓦河,逼近东普鲁士边境。他们前进了260—400公里,将进攻正面扩大到1000公里。在突破防御、围歼德军重兵集团、强渡江河及追击德军过程中,空军给予陆军以有效支援,出动作战飞机15.3万余架次。这样,就能牢牢掌握制空权,集中各空军集团军的基本兵力支援各方面军突击集团,破坏德军有的退却,消灭其重兵集团。第聂伯河区舰队的行动有助于地面军队的迅速推进和博布鲁伊斯克、明斯克的解放。
白俄罗斯战役
白俄罗斯战役:苏德之间的生死战役
在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曾经发生过许多的经典战役,都堪称是军事史上的奇迹。诸如,苏德之间的莫斯科战役,美日之间的中途岛战役,等等。然而,对于苏、德而言,真正的生死战役到底是哪一场呢?答案应该是白俄罗斯战役。
首先,我们先共同回首一下当时之所以会发生白俄罗斯战役的时代背景。第一,进入1944年的上半年后,苏军就开始在苏德战场的南北两翼同时展开了一系列的大反攻,并解放了大片的国土,直至后来逐渐取得了这场卫国战争的战略主动权。但是,在战斗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在苏德战场的中段,德军力图固守该地域,并企图以此为据点阻止苏军向华沙和东普鲁士方向推进。(这一地段到底是哪里呢?就是白俄罗斯)于是,苏军最高统帅部为了收复白俄罗斯地区,给进攻乌克兰西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波兰和东普鲁士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并同时策应盟军诺曼底登陆,就决定要对处于白俄罗斯地区的中部德军发起一次总攻,代号“巴格拉季昂”。
于是,最终,苏德之间的白俄罗斯战役就不可避免地拉开了序幕。1944年6月,苏军就以5200辆JS2重型坦克为主要武器装备;以白俄罗斯第1、第2、第3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第1方面军;包括还有第聂伯河区舰队、远程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航空兵;波兰第1集团军,法国“诺曼底-涅曼”航空兵团,总共大约有140万人,此外,还装备有3.1万门先进的火炮和迫击炮、5000余架飞机,向处于白俄罗斯地段的德军发动了足以决定彼此生死的一战,即:白俄罗斯战役。那么,此时的德军的部队人员以及装备又是个啥情况呢?即: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所属的第16集团军各右翼兵团、中央集团军群所属4个集团军,以及“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所属的第4装甲集团军,共计63个师又3个旅,大约120万人,此外,还装备有9500余门的火炮、9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350架作战飞机。
于是,在苏德双方做好了这些战斗准备之后,终于大打出手了。首先,苏军方面于1944年6月23日6时准时,发起了维捷布斯克—奥尔沙战役,对德军阵地开始了进攻,一时间是大炮齐射,飞机轰鸣,仅仅在40分钟之后,苏军就从6个方向同时突破了德军的防线。然后,苏军方面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就又对德军开始发动了莫吉廖夫战役,而就在这次战役当中,白俄罗斯的第2方面军,从德军的正面大约1000米左右的宽度,加上,6天的强攻,成功渡过了普罗尼亚河和第聂伯河,收复了白俄罗斯的莫吉廖夫,此后,又进至到了白俄罗斯的旧谢利耶、克利亚皮尼奇、多索维奇等地区。
随后,德军方面就像被苏军掐住了咽喉一样,是越打越败,等到了6月27日,白俄罗斯的第1方面军就在博布鲁伊斯克地域又成功合围了德军的6个多师,并于29日全歼该敌;紧跟着,7月4日,苏军就向前又推进了225-280千米,收复了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从而导致了明斯克以东地域的被合围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德国、挪威、意大利、荷兰和“北方”的集团军群、“南乌克兰”、“北乌克兰”的集团军群几乎全部被歼。
所以,为什么说白俄罗斯战役是苏德之间的生死战役呢?因为,它是二当战中几次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一次性就全歼了德军的17个师,足以堪称是最大规模围歼战的典型,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库尔斯克战役也难以相比,从而为进一步加深德军统帅部的危机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