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奥运资讯

巴蒂斯塔vs阿尔伯托-巴蒂斯塔VS阿尔

在文艺复兴时期,存在着哪两种文化的混合?

巴蒂斯塔vs阿尔伯托-巴蒂斯塔VS阿尔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革命中,存在着两种文化的混合,一种是中世纪的科学理论和工匠的技术知识,另一种是古希腊罗马的科学复苏。在佛罗伦萨,这些抽象的人文知识和城市生活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就是这样的成果,他在多种文化的撞击中发展出一种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第一次以科学方法阐释了线性透视法。线性透视法是一系列几何学方法所构成的系统,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三维图像的一种空间错觉。

在一个平面上,任何一组平行线最后都交汇到一点上(灭点),如果这些线条垂直于画面,它们的灭点就会落在地平线上。根据这一法则,艺术家可以调整透视系统,使之符合观者所看到的实际空间。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运用几何学使空间的投射系统化,为后来的壁画、版画、素描、浮雕的创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很难说清楚布鲁内莱斯基是如何发明出透视法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那起始于实际的建筑物,他在为多座建筑物绘制图纸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透视的规律。他也可能借鉴了中世纪的测量技术。

中世纪的平面图和立面图都标有刻度,视觉角度要用等高仪来测量,是一种十分精密的测量方法。至于他的计算方法,有可能采用了中世纪光学的几何方程式。他还可能受到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影响,借鉴了托勒密用来测量大地和天空的投影法。总之,文艺复兴时期独特的知识环境以及建筑设计的经验,将布鲁内莱斯基引向了透视法。同时期的艺术家很快发现了透视法的神奇之处,并将其运用到平面图像和浅浮雕中,其中有多纳泰罗和马萨乔,甚至还有布鲁内莱斯基的老对手吉贝尔蒂。

帕齐礼拜堂帕齐家族在1442年委托布鲁内莱斯基设计一座毗邻圣十字教堂的礼拜堂,该礼拜堂直至1465年才完工。礼拜堂的布局严谨又活泼,门廊通向长方形的中殿,顶部有十二等分的圆形穹顶和塔楼,无论是门廊中的科林斯式圆柱,还是圆顶,都明显借鉴了古罗马建筑。帕齐礼拜堂体现了布鲁内莱斯基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文艺复兴早期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帕齐家族留下的重要遗产。

帕齐家族同美第奇家族一样,在15世纪时的主要商业活动是银行业,这两个显赫的家族也因此经常陷入竞争。1478年4月26日,帕齐家族的成员在圣母百花大教堂阴谋刺杀洛伦佐?美第奇,试图夺取佛罗伦萨的控制权。阴谋失败后,帕齐家族的庞大家业被剥夺,家庭成员被驱逐,这一事件被称为"帕齐阴谋"。不过在1494年,洛伦佐之子皮耶罗?美第奇被推翻后,帕齐家族的成员又返回佛罗伦萨,并重返政坛。佛罗伦萨的这两大家族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15世纪最初三分之一的时间里,佛罗伦萨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意大利城邦之间的战争暂时结束了,一直威胁着佛罗伦萨的米兰公爵在攻克城市之前意外病逝,这使佛罗伦萨获得了一段时期的和平,建筑与艺术也伴随着佛罗伦萨市民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而繁荣发展起来。这段时期最令人瞩目的艺术家是布鲁内莱斯基、吉贝尔蒂和多纳泰罗,因为他们基本上主持设计了佛罗伦萨当时最伟大的建筑与雕塑。这些建筑与雕塑迄今为止仍是旅游名胜。

从流传后世的各种书籍,如吉贝尔蒂的《评论集》、阿尔贝蒂的《论绘画》以及马内蒂为布鲁内莱斯基所作的传记中,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故事。他们三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其中布鲁内莱斯基和多纳泰罗是好朋友,他们曾经结伴前往罗马,研习古典建筑。布鲁内莱斯基与吉贝尔蒂则是长期的对手,他们曾经竞争过圣乔万尼洗礼堂的青铜门和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的制作,二人有输有赢。另一方面,多纳泰罗与吉贝尔蒂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多纳泰罗曾经是吉贝尔蒂的助手,二人共同创作了锡耶纳大教堂的洗礼圣水盆。

这种复杂的关系其实也造成了一些不错的结果,多纳泰罗在布鲁内莱斯基那里掌握了透视法的要领,后来吉贝尔蒂又从多纳泰罗处学会了透视的技巧。尽管吉贝尔蒂面对布鲁内莱斯基时有些傲气,但事实证明透视法还是很有效的,他将这种技法用在了"天堂之门"和锡耶纳大教堂的浮雕中,作品在空间深度上得到了延伸。这三人之间的关系很像舒伯特的弦乐三重奏,结构庞大,彼此制约,又共同奏出美好的旋律。

故事要从"天堂之门"说起。在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乔万尼广场上,有三座地标式的建筑:圣母百花大教堂、乔托钟楼、圣乔万尼洗礼堂。三座建筑气势宏伟,风格统一,相互映衬,堪称佛罗伦萨的形象代言。其中圣乔万尼洗礼堂建于5世纪至8世纪,是佛罗伦萨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该洗礼堂因佛罗伦萨的守护圣人乔万尼而得名,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人,如但丁、美第奇家族的成员,均在此受洗。洗礼堂呈八角形结构,在南、北和东三面留有出入口,入口均有青铜镶板装饰的大门。

南门是最早完工的,由安德里亚?皮萨诺制作于1330年至1336年。1401年,行会出资重修洗礼堂,当时佛罗伦萨正面临着米兰公爵的围困,米兰公爵维斯孔蒂在神圣罗马皇帝的支持下,不断扩张,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城市,最后使得佛罗伦萨不得不单独面对敌手。这次行会的赞助活动是为了祈求上帝拯救佛罗伦萨。巧合的是,米兰公爵在次年病逝,佛罗伦萨最终安然无恙。很多佛罗伦萨人把他的死看作上帝的意志,认为行动可以改变命运,这一历史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15世纪初佛罗伦萨的艺术创作和赞助人活动。

阿尔贝蒂的艺术理论列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Alberti,1404?1472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建筑师,他的理论著述探讨了一些科学与艺术的关键性问题,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了发展新技法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也帮助后来的艺术史学者更容易解读那个时代的艺术品。

阿尔贝蒂的家族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后来在一场政治风暴中被驱逐出境,直至1428年才返回佛罗伦萨。15世纪30年代,阿尔贝蒂在佛罗伦萨期间与很多杰出的艺术家都有交往,这促使他撰写了数本艺术理论,包括《论绘画》《论雕塑》。

在1435年出版的《论绘画》中,他认为文艺复兴早期恢复了各种美术之间的联系,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多纳泰罗的雕塑和马萨乔的绘画之间互有关联,相互影响。这是一种新颖的论点。在这部论著中,阿尔贝蒂还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线性透视法,这为写实主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离开佛罗伦萨后,阿尔贝蒂致力于研究古罗马建筑,并在1452年写成了《论建筑》。

该书从材料、结构、规划、施工等角度完整地介绍了他的建筑思想和美学观点,是当时最有权威的建筑学著述。阿尔贝蒂的著作为他带来了不少建筑项目委托,比如佛罗伦萨的新玛利亚教堂、鲁奇拉府邸等,他的著作也促进了佛罗伦萨的艺术创新在整个意大利的传播,提高了佛罗伦萨艺术家的声望。

象征自由和独立的南美名人?

切.格瓦拉

拉丁美洲丛林游击战之父--格瓦拉,原名埃内斯托·格瓦拉·德拉塞尔纳,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罗萨里奥市一个资本家兼庄园主家庭。在危地马拉,由于格瓦拉常用“切”(表示友好)这个感叹词,战友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切”。这个绰号成了他战斗的代号,同他的姓名融合在一起。

1941年,格瓦拉进人中学学习,文学和体育是他最喜爱的两门课。

1947-195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读书。决心用医道造福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在大学期间,格瓦拉利用节假日外出考察旅行。

1949年,为了取得研究麻风病和热带病的第一手资料,格瓦拉骑自行车和徒步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中,格瓦拉亲眼目睹了印第安人的贫苦生活,加深了对被压迫者的同情。

1950年,在油船厂上当水手,漫游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

1953年3月,25岁的格瓦拉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并获得医生资格。凭格瓦拉的成绩,他完全可以获得一份理想的职业,但他却毅然选择了到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一所麻风病人收容所工作。当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车站与父母告别时,意味深长地说:“一个美洲士兵向你们告别了!”

1955年6月的一个夜晚,格瓦拉在墨西哥城的一所小公寓里见到了古巴革命***菲德尔·卡斯特罗。共同的志向,使俩人一见如故,通宵畅谈革命形势和策略。在卡斯特罗的再三邀请下,格瓦拉参加了正在组建中的古巴远征军,成为这支远征军中只早的成员之一。

1956年6月8日,格瓦拉因参加卡斯特罗的远征军,被墨西哥警方速掳,囚于墨西哥城监狱。同年8月,获释出狱。

1956年11月25日凌晨2时,82名古巴远征军成员在墨西哥湾的图斯潘港悄悄登上了破旧的“格拉玛”号游艇,缓缓地向古巴出发。想到即将投入到一场革命的风暴中去,格瓦拉兴奋不已,和卡斯特罗领着大家不停地高唱古巴国歌和《七月二十六日赞歌》。经过7天7夜的漂泊,他们终于到达古巴东南部科洛腊多斯海滩一个叫贝利克的地方。不料,他们刚一登陆,就遭到巴蒂斯塔政府军队的袭击。结果,82名远征队员中有70人丧生。格瓦拉作为随队医生,一面救死扶伤,一面参加战斗。在突围的过程中,格瓦拉的哮喘病复发,又在战斗中负了伤。他以顽强的毅力,忍住疾病和伤痛的折磨,和卡斯特罗一起率余部冲出重围,转移到层峦叠嶂的马埃斯特腊山区,创建了游击运动基地。

1957年1月14日,游击队在拉普拉塔河口打了第一个大胜仗。不久,游击队成交了由6人组成的指挥小组即总参谋部,格瓦拉是成员之一。5月28日,格瓦拉参加了著名的乌维罗战斗。6月5日,他被任命为第2纵队司令(后改称第4纵队)。纵队有75人,下辖3个排,相当于连队。7月,格瓦拉被授予起义军的最高军衔--少校。此后,他亲自指挥了布埃西托和翁布里托等多次战斗,与卡斯特罗密切配合,将政府军逐出了马埃斯特腊根据地。1958年5月,游击队转入反攻。格瓦拉奉命率“西罗·雷东多”第8纵队,冲破政府军的阻拦,向拉斯维利亚斯这个古巴中央省挺进。12月下旬,格瓦拉率第8纵队攻打拉斯维利亚斯省会、战略重镇圣克拉腊市。经数日血战,于1959年1月1日,解放了这个重兵守卫的拥有15万人口的城市。此战,震惊了古巴全国,巴蒂斯塔被迫辞去总统职务,独裁政府如鸟兽散。格瓦拉也因此而名声大振。随后,格瓦拉乘胜挥师西进,于1959年1月4日,一举攻占首都哈瓦那。一时间,在古巴,乃至整个中美洲地区,格瓦拉成了传奇式的人物,被誉为古巴起义军中“最强劲的游击司令和游击大师”。

1959年2月9日,古巴政府宣布格瓦拉为古巴公民,此后,又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和地位。格瓦拉先后担任过古巴土地改革全国委员会主任、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古巴统一革命组织全国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在他看来,革命尚未完成,拉美大多数国家,包括他的祖国仍被所统治。

1960年2月9日,出席在哈瓦那举行的苏联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展览会的开幕式,第一次同米高扬见面。5月,切的《游击战》一书在哈瓦那出版。10月22日--12月9日,率领古巴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1月18日--12月--1日,访问中国期间,受到了中国***中央委员主席,总理及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接见。

1961年2月23日,被任命为工业部部长和中央计划委员会委员,不久该委员会委员,不久该委员会也归其领导。4月17日,雇佣军入侵吉隆滩。切负现指挥驻防绋那尔德里奥省的部队。6月2日,同苏联签订经济协定。8月,代表古巴出席在乌拉圭埃斯特角举行的泛美社会和经济理事会特别会议。在会上揭露了美国建立“争取进步联盟“的目的。访问了阿根廷和巴西,同弗朗迪西总统和夸德罗斯总统进行了会谈。

1962年3月8日,被任命为全国领导成员,3月12日被任命为革命统一组织书记处书记和经济委员会委员。4月15日,在哈瓦那古巴劳动者工会会议上发言,号召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8月27日--9月3日,率领古巴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继访问莫斯科之后,又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10月下半月至11月初,负责领导比那尔德里奥省的部队。

1963年5月,由于革命统一组织改组为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切被任命为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和书记处书记。7月,率领政府代表团赴阿尔及利亚,庆祝该共和国独立一周年。

1965年1月--3月,访问中国,马里,刚果(金),几内亚,加纳,达荷美,坦桑尼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在阿尔及利亚参加亚非团结组织第二届会议。2月3日,率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代表团抵达北京,在机场受到了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和北京市市长彭真的热烈欢迎。2月9日,结束在中国的访问,邓小平和彭真再次亲自前往机场,为他送行。3月14日返回哈瓦那。3月15日,向工业部的工作人员报千国外之行的情况,这是他在古巴最后一次公开讲演。4月1日,给菲德尔。卡斯特罗写了告别信。辞去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军籍和军衔。为了避免连累古巴,他还宣布放弃古巴国籍。他对单一的苏联模式感到不解和失望,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忧虑,因为他发现不少的革命者都是在豪华的汽车里、在漂亮的女秘书的怀抱里丧失了往日的锐气。所以,为保持革命者的完美形象,他只能选择战斗,选择一个凤凰涅盘式的壮美结局。10月3日,卡斯特罗在古巴***中央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宣读切·格瓦拉的告别信。

1965年6月,格瓦拉率领一支有125人的古巴游击小分队,开赴非洲的刚果(现在的扎伊尔)金沙萨地区,化名“塔图司令员”,指挥那里的起义军,想在非洲的心脏地带建立一个“新古巴”。然而,格瓦拉领导的起义军屡遭挫折,格瓦拉认为这里不适宜建立游击中心,便撤回了古巴游击队。格瓦拉决定在玻利维亚的尼阿卡瓦苏建立游击中心。尼阿卡瓦苏位于圣克鲁斯省一个被峻峭的丛山所包围的峡谷之中。格瓦拉准备以此为中心。

1966年11月7日,格瓦拉化名“拉蒙”,并化装成一位秃顶、圈眼镜的乌拉圭商人,从蒙得维的亚经巴西圣保罗市乘飞机抵达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为化名的切·格瓦拉领导游击队(玻利维亚民放解放军)开始军事行动。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过三大洲会议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发表。7月29日,拉配美洲团结组织成立大会在哈瓦那开幕。会议主席团根据许多代表团的建议,宣告象征性地成?quot;拉配美洲国“,并宣布“敬爱的游击队员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少校为我们共同的祖国--拉配美洲--的荣誉公民“。……游击队的秘密仓库被捣毁,城市中的联络网也遭到破坏。8月31日,游击队分两路突围。由于华金率领的一路在横渡马西库里河时,遭到玻政府军的袭击,全军覆没。格瓦拉北领的17名游击队员被围于尤罗峡谷。10月8日下午l时,格瓦拉率游击队员滑下峡谷准备突围。傍晚,格瓦拉腿部不幸中弹。一个游击队员将他由谷底拖到山顶。当他正埋头包扎伤口时,玻政府军枪口已对准了他。格瓦拉镇静地说了句:“我是切·格瓦拉”。 格瓦拉被俘的消息象闪电一样迅速传到了玻利维亚最高当局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次日黎明,玻利维亚武装部队司令亲自乘直升飞机赶到现场,确认被俘者就是格瓦拉,并对其进行审讯。格瓦拉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拒不回答任何问题。 审讯一无所获。最后,审讯者问:“你现在在想什么?”格瓦拉坚定地回答:“我在想,革命是永垂不朽的。”

1967年10月9日下午,审讯者见从格瓦拉口中得不到任何口供,便将格瓦拉枪杀,年仅39岁。 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已将格瓦拉视为心腹大患,曾多次派特工追杀他。格瓦拉遇难后,西方阵营一阵欢呼,并切下烈士的双手运往巴拿马美军南方司令部以“验明正身”。

无论今天或者将来,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压迫、剥削与不公正,熟知和钦敬格瓦拉的人们还会发出同一种声音:切还活着!

回答者:zoeruan - 举人 四级 11-23 19:27

修改答复: zoeruan,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

切.格瓦拉

拉丁美洲丛林游击战之父--格瓦拉,原名埃内斯托·格瓦拉·德拉塞尔纳,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罗萨里奥市一个资本家兼庄园主家庭。在危地马拉,由于格瓦拉常用“切”(表示友好)这个感叹词,战友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切”。这个绰号成了他战斗的代号,同他的姓名融合在一起。

1941年,格瓦拉进人中学学习,文学和体育是他最喜爱的两门课。

1947-195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读书。决心用医道造福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在大学期间,格瓦拉利用节假日外出考察旅行。

1949年,为了取得研究麻风病和热带病的第一手资料,格瓦拉骑自行车和徒步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中,格瓦拉亲眼目睹了印第安人的贫苦生活,加深了对被压迫者的同情。

1950年,在油船厂上当水手,漫游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

1953年3月,25岁的格瓦拉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并获得医生资格。凭格瓦拉的成绩,他完全可以获得一份理想的职业,但他却毅然选择了到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一所麻风病人收容所工作。当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车站与父母告别时,意味深长地说:“一个美洲士兵向你们告别了!”

1955年6月的一个夜晚,格瓦拉在墨西哥城的一所小公寓里见到了古巴革命***菲德尔·卡斯特罗。共同的志向,使俩人一见如故,通宵畅谈革命形势和策略。在卡斯特罗的再三邀请下,格瓦拉参加了正在组建中的古巴远征军,成为这支远征军中只早的成员之一。

1956年6月8日,格瓦拉因参加卡斯特罗的远征军,被墨西哥警方速掳,囚于墨西哥城监狱。同年8月,获释出狱。

1956年11月25日凌晨2时,82名古巴远征军成员在墨西哥湾的图斯潘港悄悄登上了破旧的“格拉玛”号游艇,缓缓地向古巴出发。想到即将投入到一场革命的风暴中去,格瓦拉兴奋不已,和卡斯特罗领着大家不停地高唱古巴国歌和《七月二十六日赞歌》。经过7天7夜的漂泊,他们终于到达古巴东南部科洛腊多斯海滩一个叫贝利克的地方。不料,他们刚一登陆,就遭到巴蒂斯塔政府军队的袭击。结果,82名远征队员中有70人丧生。格瓦拉作为随队医生,一面救死扶伤,一面参加战斗。在突围的过程中,格瓦拉的哮喘病复发,又在战斗中负了伤。他以顽强的毅力,忍住疾病和伤痛的折磨,和卡斯特罗一起率余部冲出重围,转移到层峦叠嶂的马埃斯特腊山区,创建了游击运动基地。

1957年1月14日,游击队在拉普拉塔河口打了第一个大胜仗。不久,游击队成交了由6人组成的指挥小组即总参谋部,格瓦拉是成员之一。5月28日,格瓦拉参加了著名的乌维罗战斗。6月5日,他被任命为第2纵队司令(后改称第4纵队)。纵队有75人,下辖3个排,相当于连队。7月,格瓦拉被授予起义军的最高军衔--少校。此后,他亲自指挥了布埃西托和翁布里托等多次战斗,与卡斯特罗密切配合,将政府军逐出了马埃斯特腊根据地。1958年5月,游击队转入反攻。格瓦拉奉命率“西罗·雷东多”第8纵队,冲破政府军的阻拦,向拉斯维利亚斯这个古巴中央省挺进。12月下旬,格瓦拉率第8纵队攻打拉斯维利亚斯省会、战略重镇圣克拉腊市。经数日血战,于1959年1月1日,解放了这个重兵守卫的拥有15万人口的城市。此战,震惊了古巴全国,巴蒂斯塔被迫辞去总统职务,独裁政府如鸟兽散。格瓦拉也因此而名声大振。随后,格瓦拉乘胜挥师西进,于1959年1月4日,一举攻占首都哈瓦那。一时间,在古巴,乃至整个中美洲地区,格瓦拉成了传奇式的人物,被誉为古巴起义军中“最强劲的游击司令和游击大师”。

1959年2月9日,古巴政府宣布格瓦拉为古巴公民,此后,又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和地位。格瓦拉先后担任过古巴土地改革全国委员会主任、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古巴统一革命组织全国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在他看来,革命尚未完成,拉美大多数国家,包括他的祖国仍被所统治。

1960年2月9日,出席在哈瓦那举行的苏联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展览会的开幕式,第一次同米高扬见面。5月,切的《游击战》一书在哈瓦那出版。10月22日--12月9日,率领古巴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1月18日--12月--1日,访问中国期间,受到了中国***中央委员主席,总理及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接见。

1961年2月23日,被任命为工业部部长和中央计划委员会委员,不久该委员会委员,不久该委员会也归其领导。4月17日,雇佣军入侵吉隆滩。切负现指挥驻防绋那尔德里奥省的部队。6月2日,同苏联签订经济协定。8月,代表古巴出席在乌拉圭埃斯特角举行的泛美社会和经济理事会特别会议。在会上揭露了美国建立“争取进步联盟“的目的。访问了阿根廷和巴西,同弗朗迪西总统和夸德罗斯总统进行了会谈。

1962年3月8日,被任命为全国领导成员,3月12日被任命为革命统一组织书记处书记和经济委员会委员。4月15日,在哈瓦那古巴劳动者工会会议上发言,号召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8月27日--9月3日,率领古巴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继访问莫斯科之后,又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10月下半月至11月初,负责领导比那尔德里奥省的部队。

1963年5月,由于革命统一组织改组为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切被任命为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和书记处书记。7月,率领政府代表团赴阿尔及利亚,庆祝该共和国独立一周年。

1965年1月--3月,访问中国,马里,刚果(金),几内亚,加纳,达荷美,坦桑尼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在阿尔及利亚参加亚非团结组织第二届会议。2月3日,率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代表团抵达北京,在机场受到了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和北京市市长彭真的热烈欢迎。2月9日,结束在中国的访问,邓小平和彭真再次亲自前往机场,为他送行。3月14日返回哈瓦那。3月15日,向工业部的工作人员报千国外之行的情况,这是他在古巴最后一次公开讲演。4月1日,给菲德尔。卡斯特罗写了告别信。辞去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军籍和军衔。为了避免连累古巴,他还宣布放弃古巴国籍。他对单一的苏联模式感到不解和失望,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忧虑,因为他发现不少的革命者都是在豪华的汽车里、在漂亮的女秘书的怀抱里丧失了往日的锐气。所以,为保持革命者的完美形象,他只能选择战斗,选择一个凤凰涅盘式的壮美结局。10月3日,卡斯特罗在古巴***中央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宣读切·格瓦拉的告别信。

1965年6月,格瓦拉率领一支有125人的古巴游击小分队,开赴非洲的刚果(现在的扎伊尔)金沙萨地区,化名“塔图司令员”,指挥那里的起义军,想在非洲的心脏地带建立一个“新古巴”。然而,格瓦拉领导的起义军屡遭挫折,格瓦拉认为这里不适宜建立游击中心,便撤回了古巴游击队。格瓦拉决定在玻利维亚的尼阿卡瓦苏建立游击中心。尼阿卡瓦苏位于圣克鲁斯省一个被峻峭的丛山所包围的峡谷之中。格瓦拉准备以此为中心。

1966年11月7日,格瓦拉化名“拉蒙”,并化装成一位秃顶、圈眼镜的乌拉圭商人,从蒙得维的亚经巴西圣保罗市乘飞机抵达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为化名的切·格瓦拉领导游击队(玻利维亚民放解放军)开始军事行动。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过三大洲会议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发表。7月29日,拉配美洲团结组织成立大会在哈瓦那开幕。会议主席团根据许多代表团的建议,宣告象征性地成?quot;拉配美洲国“,并宣布“敬爱的游击队员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少校为我们共同的祖国--拉配美洲--的荣誉公民“。……游击队的秘密仓库被捣毁,城市中的联络网也遭到破坏。8月31日,游击队分两路突围。由于华金率领的一路在横渡马西库里河时,遭到玻政府军的袭击,全军覆没。格瓦拉北领的17名游击队员被围于尤罗峡谷。10月8日下午l时,格瓦拉率游击队员滑下峡谷准备突围。傍晚,格瓦拉腿部不幸中弹。一个游击队员将他由谷底拖到山顶。当他正埋头包扎伤口时,玻政府军枪口已对准了他。格瓦拉镇静地说了句:“我是切·格瓦拉”。 格瓦拉被俘的消息象闪电一样迅速传到了玻利维亚最高当局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次日黎明,玻利维亚武装部队司令亲自乘直升飞机赶到现场,确认被俘者就是格瓦拉,并对其进行审讯。格瓦拉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拒不回答任何问题。 审讯一无所获。最后,审讯者问:“你现在在想什么?”格瓦拉坚定地回答:“我在想,革命是永垂不朽的。”

1967年10月9日下午,审讯者见从格瓦拉口中得不到任何口供,便将格瓦拉枪杀,年仅39岁。 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已将格瓦拉视为心腹大患,曾多次派特工追杀他。格瓦拉遇难后,西方阵营一阵欢呼,并切下烈士的双手运往巴拿马美军南方司令部以“验明正身”。

无论今天或者将来,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压迫、剥削与不公正,熟知和钦敬格瓦拉的人们还会发出同一种声音:切还活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