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奥运资讯

国联瑞士Vs比利时分析-国联瑞士vs比利时分析图

德国和奥地利有什么渊源?

国联瑞士Vs比利时分析-国联瑞士vs比利时分析图

德国和奥地利,瑞士以及荷、比、卢都有很深的渊源。

奥匈帝国时期,德国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在后来的历史上,奥地利跟德国又分开。纳粹德国时期,

又把奥地利归入德国版图。二战结束后,奥地利再次独立。

奥地利和德国交界的地方居住着相同的德意志民族,不仔细的话您将找不到明显的边境。尽管如此,

奥地利人还是以自己是奥地利人而感到骄傲,他们总是接受不了与德国有渊源这个事实。

几年前,笔者到奥地利一小城市销售电动机,洽谈完毕,此公司找了一个小伙子顺道送我到维也纳。

到达后,小伙子热情地建议一起到中国餐馆吃饭。天南海北地聊起来以后,我说:奥地利说的德语

很难听懂。不料小伙子突然板起脸来说:我们说的不是德语,是奥地利语。我们的语言与德文有很多

的不同。我方知碰了他的民族自尊心的忌讳,赶忙用话叉了过去。

奥地利人尤其维也纳人瞧不起德国人。在小馆吃完快餐,我忙查看地图,寻找其它景点,好在晚上乘

火车回德国前多看些地方。见旁边一女士貌甚淑娴,我便乘间询问,此女士给我详细地解答,脸上不

乏对维也纳的自豪之情。之余,问我行止,我答来自德国。并问她是否也到德国旅游?此女答到:若

你住在维也纳,德国还有什么可看的?语甚不屑。临别,此女怅然曰:等我存够了钱,我但愿到中国

旅游一次。听到此,我也再次感受到做为中国人的自豪。尽管她要看的都是我们的祖宗留下来的,不

是我们当代人的辉煌,但那终是中国人的祖宗留来的。

以上社会现状,总令我想起其它笑话:笑话一:德国七年级学生选学第二外语,有学法语的。教法语

的老师吹捧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就像音乐一样。全班顿时捧腹。笑话二:格林兄弟见

一法国学生在德国很久尚不能说德语,感到奇怪。此学生傲慢地说:德语是马才说的语言。格林大怒,

但还是幽默地答到:哦,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驴子不会说。这些笑话再次表明民族自尊是人类的共同

本性。

瑞士则生活在各国的夹缝中,在与德国等交界处,人们说的德语,德国人不懂,奥地利人不懂,瑞士

人自己也不懂。小孩在学校受影响,说话有了口音,回到家里说,家长听不懂。一家人说英文,法文,

德文是很普通的事儿。

荷兰人都会说德文,虽然他们尽量不说。荷兰语也与德文很相像,有的德国人坚持说荷兰语是一种有

了严重地方口音的德语。不过,您遇到了荷兰人千万不要说荷兰语像德语,否则,您将受到冷遇。荷

兰人会说:荷兰语就是荷兰语。就像你碰到南韩人时一样:南韩人名字都是中文的,什么“金大中”

“李正哲”等等。识相一些的则不应看着名片对上面的汉字大加评论,这总让他们想起薛仁贵征东的

历史。就德国而言,荷兰人的心态亦是如此。凭心而论,荷兰就是荷兰,做为一个国家,荷兰有它自

己的特色,不能跟奥地利一并而论。然而,同比利时,卢森堡一样,荷兰的经济,社会都受德国很大

的影响。德国的经济有个风吹草动,这些邻国都跟着摇摆。

比利时的民族语言是佛兰芒语 (Flemish),可官方说的人不多。到比利时跟出租车司机说话,还是要

问一下他是说英文,法文还是德文方好。业务中认识了一个比利时工具商,他开车来德国提货。去仓

库路上与他谈到比利时所有的官方语言,此士愤愤言到:妈的,我们就得学好英文,法文和德文来伺

候他们,可他们却没有一个学Flemish语的。刚说完,见到路口有土建,他探出头用比笔者还流利的德

语问德国当地土建工人:Kann ich durchfahren?(这条路通吗?)过去后,他看我一眼,禁不住自己

苦笑。

卢森堡蕞尔之国也,小,风景只有一个大峡谷,旅游者都在那路过,没有停留的必要。卢森堡人大都

能说多国语言,英文,法文,德文等等。卢森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吗?有知道的网友,请告诉我一声。

当年,在欧洲还不实行申根签证时,取得其中任何一国的签证,就能到荷比卢三国。

有些德国现代年轻人,接受外部世界多,就嫌自己德国人土。同一办公室 Holzgraber 君,三十几岁

潇洒青年也。通英文,法文及意大利文。他工资大都花在旅游上,每年至少一次去巴黎和罗马,称复

习外文故也。一日,对我言有德国相识近十人因他通外语央他带领到法国意大利旅游,费用不用他出。

我说这是好事儿,何不一为?他说不干,因这些人太土,影响他形象。还有一次,此君巴黎游后说:

旅馆早晨才九点,法国人就在走道大声说话。我问:奈何?他说:我用法语大骂他们。我说:何不用

英文或德文?他说:我不愿让他们知我是外国人。潜台词是不愿让他们知他是德国人也。

知道吗?法国人会说点儿德文的比会说点儿英文的人要多得多。

从一战后德国的赔款问题看世界主要强国地位的升降

德国赔款问题之争

在签订《凡尔赛和约》时,德国的赔款问题仍属悬案,会后成立了由英、法、德、意4国代表组成的赔款委员会,法国代表任主席。该委员会在1921年的伦敦会议上确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每年偿付20亿,其中第一年的10亿马克必须在5月里交清。德国政府如数交付了第一笔10亿马克,但1922年底,德国发生财政经济危机,要求延期付款和减少赔款额。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为由,出动l0万军队,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地区。

1921年,由英、法、德、意4国代表组成的赔款委员会在伦敦开会,确定了德国的赔款总额和偿还式。1922年底,德国发生财政经济危机,要求修改赔定。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为由,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

鲁尔是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被占使德国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经济面临崩溃,马克贬值,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英、美对法国的行动采取反对态度。德国在英、美的支持下,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政府声明不再履行《凡尔赛和约》的义务,停止所有赔款和实物偿付,号召鲁尔地区的官员和职员拒绝遵守占领军的规定,离开工作岗位。

德国对法、比进占鲁尔采取了“消极抵抗”政策,号召当地官员和职员拒绝遵守占领军的规定并脱离工作。

法、比联军进占鲁尔,激起了德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鲁尔是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被占使德国经济面临崩溃。

法国占领鲁尔期间,不但没有捞到好处,反而使本国经济遭到严重损失。英美乘机把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动权抓到自己手中。1924年8月,伦敦国际会议通过了以美国人道威斯为首的专家会议提出的德国赔款方案,即“道威斯计划”。计划在规定德国赔款数额及支付来源的同时,允诺德国可获得8亿金马克的外国贷款,以稳定本国币制。从此,美元、英镑源源不断流入德国企业,对德经济的复兴起了输血作用。

法国占领鲁尔后,维持占领军的开支达10亿法郎,同时由于从鲁尔进口的焦炭数量减少,国内生铁产量下降35%。在国际上,法国的行动遭到英、美等国反对,也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法国不得不从德国撤出。

法国进占鲁尔失败,不得不把赔款问题交给以美国银行家查理·道威斯为首的专家委员会处理。l924年8月,伦敦国际会议正式通过了“道威斯计划”。图为美国银行家道威斯。

战后,德国政府一直奉行利用战胜国之间以及它们与苏俄之间的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政策。而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推动德国反苏,不但对它在经济上加以扶植,而且在政治上予以支持。1925年10月5日至16日,英、法、德、比、意以及波、捷7国,在瑞士罗加诺举行会议,签署了来因保安公约,即《罗加诺公约》。公约规定保证德国的西部边界现状,而东部边界则不予保证,由法国和德国分别同波、捷订立保证条约和仲裁条约。公约还允诺德国加入国联。

1925年10月,英、法、德、比、意以 及波、捷7国在瑞士罗加诺举行会议,签 署了来因保安公约,即《罗加诺公约》。从

此,德国获得了与其他西方大国平等的 地位。

《罗加诺公约》使德国在政治上得到 很大好处:法律上肯定了德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大国位,承认德国加入国联并

任国联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因为德国外 长斯特莱斯曼在罗加诺会议期问,满面 笑容地与新闻记者交谈。

根据《罗加诺公约》的规定,1926年2月德国向国联秘书长提出申请,同年9月加入国联,并担任常任理事。从此,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大国平等的地位。德国对道威斯计划还不满足,不久又提出修改赔款规定的要求。1929年,专家委员会通过了由美国银行家扬格提出的新的赔款计划。这一计划减少了德国的赔款,规定赔款方面的事宜由美国操纵的国际清算银行经手。扬格计划为进一步加速德国经济、军事潜力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在罗加诺会议上,英国因达到了压法、扶德、反苏的目的而沾沾自喜。德外长斯特莱斯曼在寄出的明信片上写道:“《罗加诺公约》将是伟大的新欧洲发展的开始——而这正是我的希望。”下面是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的一句话:“我们也都有同感。”

l928年8月27日,美、法、英、德、日、意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署“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白里安、凯洛格分别为法国外长和美国国务卿)。公约在字面上冠冕堂皇,但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

根据《罗加诺公约》的规定,1926年2月10日,斯特莱斯曼向国际联盟秘书长提出加入国联的申请。同年9月10日,德国加入国联。

1929年,美国银行家扬格提出新的赔款计划。计划减少了德国的赔款,取消了协约国对德国财政的监督,规定赔款方面的事宜由美国操纵的国际清算银行经手。图为1929年2月,专家委员会讨论扬格计划。

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打乱了“扬格计划”的实施。1931年德国又以国内经济困难为由,提出延期支付赔款。这一要求得到美国的支持。6月20日,胡佛总统发表“缓债宣言”,建议各国政府债务的偿还和赔款的支付均暂缓一年。一年以后,有关各国在洛桑开会,再次讨论德国的赔款问题,规定德国最后赔款额为30亿马克。不久以后上台,索性完全取消了赔款义务。

非战公约的背景是什么?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1862年瑞士人亨利·杜南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沙斐利洛战役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于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并提倡各国创立救护团体。1863年创立红十字会组织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希望使伤员和医务人员“中立化”。1864年8月22日,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2国在日内瓦签订《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公约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和伤病军人不论国籍应受到接待和照顾等。 上述公约曾于1906年和1929年进行过两次修订和补充,形成了《关于改善战时伤者病者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和《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1949年8月12日,63国代表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议上,将原来的两个公约扩充为四个公约,即《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geneva convention for the amelioration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wounded and sick in armed forces in the field,即日内瓦第1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geneva convention for the amelioration of the condition of wounded, sick and shipwrecked members of armed forces at sea,即日内瓦第2公约)、《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geneva convention relative to the treatment of prisoners of war,即日内瓦第3公约)和《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geneva convention relat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civilian persons in time ofwar,即日内瓦第4公约 )。 截至2007年,共有194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方式成为《日内瓦公约》的缔约方。该公约被认为是国际主义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约束战争和冲突状态下敌对双方行为规则的权威法律文件。中国于1956年加入此公约,同时对公约提出四项保留:保护国的代替必须经被保护者本国的同意;战俘或平民被移交他国后,原拘留国仍不应解除责任;占领区以外的平民也应适用公约的保护;战争罪犯不得享有战俘地位。 日内瓦四公约于1950年10月21日生效。1977年6月10日在日内瓦又签订了日内瓦四公约的两项附加议定书,并于1978年12月7日生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