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奥运资讯

朝鲜 巴黎和会-朝鲜vs黎巴嫩历史交战

黎巴嫩多地发生流弹伤人事件,这样的有害物对人体会造成什么伤害?

朝鲜 巴黎和会-朝鲜vs黎巴嫩历史交战

黎巴嫩国内安全部队3日发表声明说,3人因新年开枪被捕。声明说,被捕的三人中有两男一女。其中一名男子住在首都贝鲁特南郊,在贝鲁特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附近的空中开枪。据黎巴嫩媒体报道,三人向空中开枪庆祝新年的视频和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据报道,2021年黎巴嫩有多人受伤。在黎巴嫩东部的巴勒贝克,一名妇女被流弹打伤,在医院死亡。此外,在贝鲁特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一架中东航空公司的飞机被流弹击中。尽管被政府禁止,但在黎巴嫩一些地区,新年集会、婚礼等场合仍有向空中开枪的传统,常常造成人员伤亡。

一般来说,流弹是指超出枪手预期目标的弹头。在古代,有流雅之说,如《三国志》中的太祖被流雅击中。射击时,枪口朝上,不瞄准目标,子弹处于飞行状态。一般来说,人们被流弹打伤的概率很低。流弹是战场上常见的现象。据美军统计,二战时,每2.5万发子弹就能杀死一个敌人,朝鲜战争时,每5万发子弹就能杀死一个敌人,越南战争时,这一数字飙升至20万发。由此可见,在战场上,杀死敌人的恐怕是子弹冰雹中的流弹,而不是直接瞄准。

飞行子弹的杀伤力取决于子弹击中目标时的动能和单位时间内传递给人体的能量。弹头撞击目标的动能定量公式在物理上为e=1/2mv2。根据这个公式,世界各国都规定了弹头杀伤目标的动能,即杀伤能量的值。在美国,需要78.4焦耳,受伤需要49焦耳,致命伤需要98焦耳;在法国,轻伤需要19.6焦耳。其中,78.4焦耳的致死量是各国规定的统一数值,其能量相当于穿透25.4mm松板的能量。单位时间内弹头向机体传递的能量是一个功率概念,即P=w/T,弹头在机体内释放的总能量决定了损伤的大小和范围,能量释放率决定了损伤的严重程度。弹头质量越轻,惯性越小,速度衰减越快,能量释放率越高。弹头击中目标的速度对弹体的损伤有一个临界值。相关数据表明,当弹头撞击目标的速度小于50m/s时,弹头不能穿透皮肤,只能产生挫伤。当速度超过100m/s时,会造成严重伤害。当速度为70m/s时,只能看到偶尔的浅层损伤。

黎以冲突是如何引发的?

黎以冲突的“首因”是黎巴嫩越境袭击以色列,并了两名以色列士兵,进而引发了以色列的大规模军事报复。但世上往往没有如此简单的因果关系。

黎巴嫩是谋定而动。

哈里里遇刺事件导致了支持的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以及一个亲西方黎巴嫩政府的建立,尽管仍在议会中有着左右政府的能力,但他们更希望重新分配权力。目前的局势也证明,在的冒险之举反衬之下,黎巴嫩政府和军方则显得近乎无能,贝鲁特政府被撂到了一边。客观上,由于不但在黎南部拥兵自重,已然成为国中之国,其更在议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使得贝鲁特政府缺乏做劝服工作的着力点。另一方面,选择巴以局势胶着之时迫使以色列拉开“第二战场”,也是对哈马斯的呼应。

以色列的军事计划亦有跑题之嫌。

现在,这场拯救大兵行动已经迅速升级为针对黎巴嫩的战斗。由于一直被以色列视为“肉中刺”,而解除武装的联合国决议又难以落实,以色列目前虽然面临“两线作战”的压力,但仍希望借此机会“让出局”,将其从边境地区清除出去,用另一支势力来代替它,虽然这并不容易。

如果军事实力能简单决定结局,那么,区区过万兵力远远不是以色列的对手,但别忘了,中东问题一直就错综复杂,除了以色列的持续军事行动可能引起伊斯兰世界的抵触,黎以双方背后,也都有摆脱不掉的国外势力影子。

如果追根溯源,黎巴嫩自从其1982年组建以来就与伊朗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其不仅是在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一手支持下诞生,同为穆斯林什叶派,其与伊朗更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反对以色列,并主张效仿伊朗模式,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客观而言,现在,当伊朗在核问题上正面临着西方越来越大的压力的时候,地区新热点的产生,自然能够缓解它的压力,并增加谈判筹码。

而作为对以色列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目前也并没有对以施加足够的压力。虽然美国呼吁以色列保持克制,但仍强调它有保卫自己的权利。当然,伊拉克困境、伊朗核问题、朝鲜导弹问题接踵而来,让美国有点分身乏术,但让以色列敲打敲打向来都被其视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抑或,削弱甚至消灭它们的力量,为其分担压力,又何乐不为?

如此观之,不会轻易罢手,而以色列还会大打出手,如果以地面部队介入越境袭击,那么事态可能进一步扩大。知名中东问题专家朱威烈教授也表示,虽然这还不是战争,但该地区局势面临失控的危险。目前而言,与黎以冲突相比,也许巴以冲突更有转圜的余地,起码阿巴斯还是被以色列认可的谈判对象。

求 时政资料

7月12日,以色列以营救被士兵为由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行动,黎巴嫩武装顽强抵抗。持续34天的血腥冲突造成约2000人丧生,近百万人沦为难民,黎巴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多亿美元。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1号决议。8月14日,黎以双方实现全面停火。黎以冲突加剧了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对抗,中东局势更趋复杂动荡。

五、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

7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受伊朗核问题等影响,一度创下每桶78.40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后,随着全球原油库存增加,市场对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忧缓解,油价开始大幅回落,曾跌破每桶60美元。10月2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削减原油产量,以阻止油价持续大幅下跌。目前纽约市场油价在每桶60美元上下波动。油价回落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六、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行星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不再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列为太阳系行星,从而使太阳系行星数目由传统的9颗减为8颗。按照大会表决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行星和矮行星是两种不同类别的天体。

七、安倍执政后迅速访华

9月26日,当选日本首相,接替小泉纯一郎。10月,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安倍成功访华,中日两国***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达成广泛共识。中日关系已打开持续五年的政治僵局,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八、核不扩散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10月9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核试验,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这一年中,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联合国安理会介入和美、俄、中、英、法、德六国所作的努力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对伊朗的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实施制裁,但伊朗表示拒绝执行这一决议。

九、联合国产生新一任秘书长

10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并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激烈的联合国秘书长竞选尘埃落定。接替现任秘书长安南的潘基文将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

11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中非国家***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峰会审议通过的《北京峰会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对今后中非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战以后世界上发生的局部战争有哪些

朝鲜战争,是一场朝鲜(DPRK)与韩国(Korea)之间的国家和民族统一战争,同时也是美苏两强争霸在朝鲜半岛(韩半岛)的体现。美国、苏联与中国三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入侵韩国开始,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由于没有签订和平协议,“技术上讲”这场战争仍然没有结束,朝鲜和联合国军依然处于战争状态。主要的参战者除了南北韩外,还包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国,以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5个国家根据联合国的决议派小规模部队参战。苏联空军的航空兵部队与高炮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防空作战。

五次中东战争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 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 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 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 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战争,现越南政府称之为: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n Tranh Ch?ng M? C?u N?c),为新民主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所谓越共)反抗美国及其傀儡政权越南共和国(南越)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也是美国完败的一场战争(虽然美国政府自称是“光荣的撤退”)。越战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南方军“民族解放阵线”在北越***胡志明的支持下,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扶植南越的是Dwightd David Eisenhower(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John Fitzgerald Kennedy(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Richard Milhous Nixon(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北越军和南越共军最终打败了南越政府军队,统一了越南全境。

英阿马岛战争

1832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1982年双方谈判破裂,战争爆发。从4月2日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一直到6月14日被英国夺回,战争结束,历时74天。

1 9 8 2 年4 月2 日到6 月1 4 日,历时7 4 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科索沃战争 1999年3月24日-1999年6月10日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在北约空袭的巨大压力下,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南联盟最终软化了立场,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由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共同制定的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

6月3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通过了接受上述协议的决议。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6月10日,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中国)弃权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历时两个半月的科索沃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伊拉克战争 2002年3月20日-2002年4月15日

战争开始阶段。美英联军从3月20日(伊拉克时间)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其中战斧巡航导弹500枚。与此同时,萨达姆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

战争僵持阶段。由于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伊军在伊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与美英联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家返回伊拉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行列。

战争转折阶段。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

战争收尾阶段。美军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据美国官方公布,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为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1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约200亿美元。

另有中越战争

战争分别由中国的西线云南省和东线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云南省作战由临时调任的熟悉越军战法的昆明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 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独立师、云南省独立师、广西2个边防团、云南省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例如,战前准备中各个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都扩编为 12000人以上的临战编制),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袭,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16 个地方团及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0,000人应战。

中国解放军战役部署:以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欠149师)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以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杨得志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1979年2月17日,中国解放军东线5个军10余万人分14 路进入越南境内,3小时后,北集团突破莫隆,歼敌独立营,向通农前进,助攻部队正在茶灵方向与敌激战,呈胶著状态,一线尖刀部队陷入苦战。 同日,西线5个军约10万余人在杨得志指挥下,从云南边境攻入越南。

[编辑]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国政府称: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卫还击战;歼灭了以越南境内的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国境警备民兵。但中国解放军伤亡惨重,仅2月17、18日两天阵亡人数就达4,000余人。[来源请求]

* 2月17日,中国突袭越南,战争开始,中国占领孟关镇。

* 2月18日,占领清水,越军在高平战线以坑道顽抗,谅山、同登一带的飞弹阵地被摧毁,双方於老街激战,莱洲越军退守黑河南岸。

* 2月19日,中国突袭并占领河鹿县长白山,中国空军轰炸海防。

* 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双方於包乐激战,越南空军轰炸河口以西的中国增援部队。

* 2月21日,中国解放军占领高平。

* 2月22日,中国解放军占领包乐,越军开始抽调驻柬埔寨与寮国的精锐正规部队回防,防守河内的2个师试图对高平发动攻击,莱州的中国部队展开反击,无功。

* 2月23日,谅山附近的高马山爆发激烈攻防战,中国军队占领河江。另有两个师在空军掩护下,进攻芒街、禄平。

* 2月24日,越军反击,与中国部队在高平、老街发生激烈巷战。越军曾试图渗透进入中国境内,但遭击溃。中方占领柑塘。

* 2月25日起,战情胶著,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编辑]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歼灭了沙巴地区的越南军队。

* 3月1日,谅山爆发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精锐的首都防卫军第308师向谅山展开反击,并使用化学武器。42军被迫后撤,中国紧急将后方炮兵师拉至前线进行压制即拼(解放军炮兵所谓拼是指接近前线,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拼),两方皆损失惨重。3月1日9时30分集中300门火炮,30分钟落弹几万发,当时许世友十分愤怒,亲自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参战的解放军士气亦受到鼓舞。

* 3月4日,越军308师遭中国两个师由侧翼突袭击退,解放军攻占谅山。

* 3月5日,中国宣布已达到目的,开始自越撤军。越南宣布全国总动员令,誓言抵抗到底,越军自柬埔寨与寮国抽调回国的正规部队正式抵达,已就战争态势准备就绪。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界,中苏大战一触即发。东欧共产国家掀起一片声讨中国侵略的声音。

[编辑]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 月16日

中国政府称:该阶段中国军队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此期间中国解放军运送大批民生工矿物资回国(其中包括大量中国无偿支援越南的物资),此后越南工矿业基本瘫痪。

* 3月7日起,中国正式撤军,并开始运送此前援助越南的民生工矿物资,利用补给车辆载回中国境内。多处越南工矿业设备瘫痪。

* 3月13日,中国继续撤军,并在撤退路线上铺设地雷,以火箭与长程炮火掩护撤军。越军无大规模追击行动。

* 3月15日22时20分,最后一辆军车回到中国领土。

* 3月16日,中国宣布完成撤军行动,战争结束。

中国官方未发表伤亡人数。越南官方亦未正式发表伤亡人数,仅於官方《人民日报》上罗列了中国军队在撤退时对攻占过的城镇做出大规模破坏的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厂矿等。

[编辑] 结果

论战术:双方未有输赢。当时越南正规军都在柬埔寨,以至未有正式军团对战。待越南精锐回师谅山,解放军又己撤退。所以有未能定谕。 根据昆明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

根据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 (1944-1994)》(军事译文出版社有中译本),2月17日,中国出动6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全线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经过30个昼夜(2月17日至3 月18日)的战斗,越南消灭和重创了中国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550辆军车(坦克装甲车280辆),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缴获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称中国伤6万余人,还有2万被击毙。

[编辑] 中国的战后总结

* 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无可识别之军阶、军衔制度,导致指挥体系严重紊乱,战后中国军队全面恢复前军阶、军衔制度。

* 越军善用曾经造成美军大量伤亡之诡雷埋设,再度使中方伤亡惨重[2]。

* 越南方面的抵抗强度超乎预期,而中国方面由於缺乏战车、步兵、炮兵间的协同作战经验,导致战争期间伤亡惨重。

* 前线通讯能力不良,炮兵因常发生误击友军事件而无法充分发挥支援效果。

* 59式与62式坦克不利於在山岳丛林地带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装甲武器攻击,损失惨重。62式战车装甲太薄,防御力不足。

* 步兵缺乏装甲运兵车或步兵战斗车辆输送,全靠步行作战,机动力过差。

* 医疗设备、医护人员不足,造成兵员死亡比例过高。

* 工兵设备与技术都不足,尤其缺乏现代化渡河工具,影响攻击速度。

* 空军支援不够,且缺乏夜战能力。

* 前线指战员无法适应现代化战争,仍然使用老式战术,导致兵员重大伤亡。

* 后勤补给情况不理想,补给车辆不足,常靠人力进行运补。

* 部队训练不足,且缺乏山地、丛林战与夜间战斗的训练;与长年在山林与美军作战周旋的越共军接战,倍感吃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