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奥运礼服谁设计的-奥运会礼仪服装设计师
冬奥会举牌**服装是丝绸吗
冬奥会举牌**服装是丝绸的。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共有青花瓷、宝蓝 、国槐绿、玉脂白、粉色5个系列,每一系列分别按照嘉宾引导员、运动员引导员和托盘员的不同职能又设计了3个不同款式,共15款。
在亮相的15款礼服中,青花瓷系列被认为极富中国情调,蓝白相映的旗袍式长裙,宛若会行走的中国古典瓷器。而这蕴涵中国文化传统的服饰由万事利集团全权设计制作。据了解,万事利集团除了设计制作这6款奥运礼仪**服饰外,还承担了奥运奖牌挂带的制作,并且为奥组委提供了所有奥运礼服的丝绸面料,总计400余件。
冬奥会的起源
1924年,首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夏慕尼举行。而谈起冬季奥运会以及截止到目前15个分项的历史,大家知道他们分别起源于何时吗?其实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诸如滑雪、滑冰、冰球等冰雪运动便在欧美国家得到普及和发展。
1892年,国际滑冰联盟在荷兰成立。1893年,阿姆斯特丹举行了首届男子速度滑冰锦标赛;1896年,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而世界上第一个综合性冰雪运动会出现在1901年,纳维亚举行了一场北欧运动会,这项比赛直至1926年才停办。
贺阳的个人介绍
19年,在湘潭市一中读书的贺阳高考落第,在家待业一呆就是5年。
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贺阳,师从湘潭市群众艺术馆的孙承浩老师学画画。卧薪尝胆,一学就是5年,贺阳终于在年顺利考上中央工艺美院服装系。
贺阳于1986年曾获得“全国连衣裙设计大赛”一等奖。
毕业后,贺阳分配在北京服装学院研究从事专业服装设计。
2005年12月5日,以贺阳为主的设计团队开始奥运制服的设计工作。
2007年8月30日,他们的奥运制服设计方案从20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终获国际奥委会通过。基于奥运制服的设计成功,他们又承担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服装的设计工作。
据了解,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制服各三类:工作人员服装、志愿者服装和包括裁判员在内的技术官员服装。三类制服在图案图形、核心元素、标志设计上是一致的,区别只在于颜色,工作人员制服为中国红,志愿者制服为青花蓝,而技术官员则选取冷静的长城灰。此外,北京奥运会与残奥会的制服也取相同设计,区别只在于会徽的不同。
2010年,由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贺阳设计的行云流水礼服,作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颁奖礼仪服装被用。
08奥运会开幕式服装总设计师
这个最新,最权威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服装总设计师石冈瑛子做客强国论坛
编者按8月9日19:3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服装总设计师石冈瑛子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奥运开幕式的服装设计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摘要
这个开幕式能够比较成功的举行,我们大家都非常的高兴,这一年中我跟中方人员一起合作,经历了很多的事情。这次在40亿的观众面前,能够把它很完美的展现,我真的是感觉到非常的轻松。
我这次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虽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理念,但是我能够希望十个人看这个开幕式,有十个人的理解。而不是说这个是一个固定的场景或者是固定的艺术效果,我希望每个人看它都有自己的理解,希望把它做成一个非常广博、深远的一个艺术作品。
整体的理念就是把中国的东西用一种世界的语言向世界观众面前展现出来,这个是一个比较整体的观念。这次的服装设计,从中国的传统服装到反映一些刚才说的一些世界、环保这些方面的设计,有很多种。
访谈全文
承接着现在和未来是整个开幕式的要点所在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访谈。今天我们很高兴的邀请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服装总设计师石冈瑛子女士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奥运开幕式的服装设计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各位网友参与!石冈老师,请您和网友们打声招呼吧!
石冈瑛子:大家好,我是石冈瑛子,在此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我和中国的张艺谋导演一起合作,我主要负责的是开幕式上的服装设计工作。
[主持人]:昨天晚上全世界有40亿的观众欣赏到我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而其中的服装是重头戏,您在这个里面凝聚了很多的心血,像昨天晚上开幕式上的呈现,您自己的感觉是什么?
石冈瑛子:首先我感觉到松了一口气,这个开幕式能够比较成功的举行,我们大家都非常的高兴,这一年中我跟中方人员一起合作,经历了很多的事情。这次在40亿的观众面前,能够把它很完美的展现,我真的是感觉到非常的轻松。
[主持人]:同时我们也祝贺您,您的服装设计非常的完美,恭喜您!今天的《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是写您的,名字是《秀足五千年中华神韵》我们很多的观众也对服装设计非常的关注,那么您在这个服装设计当中贯穿的理念是什么?
石冈瑛子:我是2007年的时候接受这个邀请,当时我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选择了我来担任服装设计,当时我问了总导演张艺谋。他说您是一个东方人,您身上有东方的血统,我们要把东方的血统展现给世界。张导演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出一个展现中国文化的东西,他所检查的是这个东西是不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而我跟我的组员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这个内容是不是被世界人民所理解,是不是能够通用于东方和西方,通用于国际和中国,这么一个标准来贯穿在我的设计当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的设计过程
由北京奥组委主办、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协办的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设计征集活动自2007年5月23日正式启动以来,得到全国时装设计师、专业院校和服装设计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截止到2007年7月31日,共收到有效作品305份,包括服装成衣137套、效果图168份。投稿作品中包括全国“十佳”设计师投稿127份,服装设计专业院校投稿80份。
2007年8月2日—3日,在北京时尚设计广场进行了初评和复评两次评审会。由北京奥组委领导、中国艺术及服装设计界专家、国际奥委会形象景观专家及冠军运动员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通过认真审阅来稿、并观看动态展示,共选出成衣作品30件,包括托盘员礼服8件、嘉宾引导员礼服7件、运动员引导员礼服10件、升旗手制服5件。(评审小组成员包括:北京奥组委执行副蒋效愚、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东鸣、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常青、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王庆、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总监蒋虎、国际奥委会形象景观专家西奥多·马莎里斯、著名画家韩美林、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常沙娜、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李克瑜、清华美院教授袁杰英、清华美院院长李当岐、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奥运冠军代表叶乔波。)
从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在相关领导的亲自领导下,北京奥组委组织专家召开了十余次方案修改研讨会。入围设计师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多次修改方案、制作样衣。并先后于2007年11月8日和08年2月3日两次上报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最终方案于2008年2月底通过国际奥委会审批。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十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